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化学学习方法>

9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2)

芷琼分享

  9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三)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课题2 溶解度

  一、溶解度

  1、 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②溶剂量:100克;③状态:饱和;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3、 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 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 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Cl、NH4NO3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 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 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 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猜你感兴趣的:

1.9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复习

2.9年级化学下册复习重点

3.9年级下册化学知识难点

4.9年级化学知识点

5.2016年9年级化学书下册最全覆盖知识点

288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