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重点内容
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的时候,需要记住课本里面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重点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重点内容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必修1必背知识点
1、财政的含义
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利润收入——国家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债务收入——包括内债(政府公债)和外债。其他收入——统称为“费”。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我国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新授课要求预习教材,因为授新课是传授教材的新内容、新知识,预习功课可提前发现自己在新课学习中的难点,以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与新课有关的问题,从而增强听课的主动性和理解力。凡新课预习要做到“四出来”,即把简单观点背出来、主要观点标出来、重要论点划出来、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预习过程中要边读、边思、边划、边记,即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难点,以便在上课时注意留神,把握重点解决难点;一边读一边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难点记下来,把自己的初步体会或点滴看法记下来,准备上课时解决或参考。
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第一,集中精力,专心听课。这是保证听课质量的主要条件,只有集中精力专心听课,才能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才能从老师讲课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高听课质量,才能做好笔记,为课后作业和复习打下基础。第二,眼、耳、脑、手并用,看、听、思、记结合。眼睛要看教材,看板书,看老师的手势表情;耳朵听内容;脑要协调眼、耳、手的活动,思维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手要认真做笔记,在书上划出重点、记符号,同时在四者并用,四个动作结合时,要注意协调看、听、思、记四者的关系。首先是听,听是关键,是基础,特别要听对难点的讲解;其次是记,心记不如笔记,听课笔记一定要记,而且要记好;第三是思,只有思才能受到启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更多收获;最后是看,看虽处于辅助地位,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记课堂笔记
好脑子不如勤笔头。记好听课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怎么记呢?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记听课笔记。第一种方式是书上批记,即将主要论点、论据、重点、难点及理论知识的层次等在书上逐一做下各种符号,必要时还做一些文字记述;第二种是笔记本记录(听课摘记)。但无论怎么记,切忌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老师的板书,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不一定都记,老师没有写的也不一定都不记。要听记结合,不要贪多求全,把老师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要记关键性内容,特别是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凡是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内容而记书码和行数,同时记笔记要精简内容、分门别类、使用统一符号。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重点内容>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