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冰心《我的家在哪里》教案设计

凤婷分享

  冰心《我的家在哪里》一文中的家有双重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冰心《我的家在哪里》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冰心《我的家在哪里》教案

  一、课题

  《我的家在哪里?》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浓浓的乡愁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念。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教学课型

  讲读课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八、教学用具

  小黑板、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俗言有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家知道此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很好,那你们曾有过什么样的梦?(学生畅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念,自己的梦,那么大家知道冰心奶奶的梦是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回心理医生,看看作者冰心究竟有什么“心病”,让我们一起帮她治疗治疗。

  (用幻灯机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的一项( )

  A 作揖 yì 款 kun 巷道 xiàng

  B 褂子 guà 迦 jiā 朝思暮想 mù

  C 眷念 juàn 玙 yù 燕南 yàn

  D 回溯 sù 店铺 pù 如饥似渴 sì

  2、给下列多音字注上读音。

  露相 重复 丢三落四 中间

  露 重 落 落枕 中

  露宿 沉重 降落 中弹

  (三)朗读感知

  (1)寻找解读的突破口

  思考:同学们,大家发现这篇文章构思设计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本文题目使用问号设疑,激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暗示了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寻找家园。(教会学生散文鉴赏的方法——抓住散文的标题)

  (2)朗读

  方法:集体朗读

  朗读要求:

  1.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念之情的句子。

  (四)整体感知

  1、思路梳理

  从内容看来,文章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梦的启示;二.梦境;三.梦醒

  2、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念之情的句子。

  ——明确: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五)细节分析

  (1)梦境:

  中剪子巷的家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作者会深深的眷念它?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学习“梦境”这一部分。(出示小黑板)

  1、中剪子巷的家的环境怎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走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这句话既写出了老北平的风土人情;同时更具体的让我们感受到“ 我家”所处的环境,突出了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友善、平和亲切的。当时的人们都是无忧、无虑、无争、无斗。

  2、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文章通过慢镜头描述寻家的过程。一方面衬托寻家的路途遥远,另一方面通过缓慢的速度反衬作者归心似箭的迫切心理。(引导学生学习反衬的写作手法)

  (3)梦醒

  1.在梦中,作者的愿望没有实现,那梦醒后,作者有什么表现?

  ——明确:梦醒了,但是冰心连最亲近的人——丈夫文藻,居然都不认识了!

  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沉浸在梦中,不能自拔,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念、怀念。另一方面也暗示现实的家的陌生。

  2、为什么现实中的家,曾居住过的那些家,均不是我的“家”,而“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现实的家究竟有什么不好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出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理解。)

  [背景资料]

  对于个体来说,冰心是幸福的。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父母的厚爱,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长大后,她的爱情、婚姻都是和谐、美满的。

  但作为中国的一分子,她并不可能是完全快乐的。20世纪,中国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中国的沧桑、苦难她都经历过。“五四”运动时,她与其他学生冒着镇压的危险参加游行、示威及其他反抗活动;抗日战争时,她流离西南与人民同甘苦;“”时,丈夫被划为右派,她和丈夫不但要遭受抄家之难,还要罚跪家门三四小时。60多岁的她,每天6点多就得赶车上班去中国作协扫厕所。尽管冰心一直抱着乐观、积极、博爱的态度生活,但她所经历的痛苦不可能对她没有任何的影响。

  ——明确:梦中的家——中剪子巷,有父母之爱,兄弟之情,这是人性最为自然纯真的安居地。这是其它家无法代替的。

  后来所谓的家,都没有那样的温馨;这并不是家不温馨,而是世界太喧闹。人在其中心灵日趋复杂、矛盾,甚至失去安静,陷入迷茫。尽管冰心一生都坚持一种博爱精神和诗美的人生态度,走一种理想化的人生道路,然而,外界的事物并是我们个人的力量能改变的,在冰心深处其实遭受着痛苦的折磨。因此她渴望一个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在中剪子巷的家象征的正是和平、宁静、自然。因此冰心奶奶对这美好的家充满“向往”、“眷恋”。

  在此,作者用“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早年,特别是童年生活的眷念。另一方面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生的真、善、美的眷念。

  3、文章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这是真的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明确:“一无所有”是指自己没有去追逐虚名微利,一生坦荡,冰清玉洁。但在感情上,作者却是富有的,她一直拥有着纯洁、美好的情感和追求。文章用排比句,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充满夺权、罢官、降级、罚款、毁旧的现实世界的不满与痛恶。同时,有利于强烈地抒发情感。通过梦中世界和现实世界鲜明的喜、恶对照,反衬出作者对童年所代表的人性的真、善、美的眷念、追求。

  (六)课文鉴赏

  1、概括主题

  全文贯穿一个“家”字,首先写梦中追寻,表达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接着,写梦醒时的追寻,表达对家的真切眷念。最后,在回顾中追寻,表达了自己所写的“家”的言外之意,深化了“家”的含义。同时,通过两个世界的对比,强烈的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阴暗、肮脏,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眷念,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对现代人精神归宿的关注!

  2、写法点击

  ① 题目设疑

  ② 对比手法的运用

  (七)课堂练笔

  完成课后思练习第四题。

  十、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哪里?

  冰心

  和平、宁静

  梦境——中剪子巷

  亲情、温馨

  梦

  家 对比 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权、官、款

  梦醒——现实

  丑恶

  十一、教学后记

  一进教室,发现学生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不少同学仍处在睡眠的迷糊状态,因此我临时改动了教案,利用他们现状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自己的梦,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起精神上课。在分析课文中,利用“题目设疑”这一点,直接抓住文章的主题句,然后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分析,这样讲课的思路清晰、明了,学生理解十分容易。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轻松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总的说,这节课效果还不错。但不足的是:因为学生的状态不太好,我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因此有些问题讲得太细了,轻视了学生的能力。
看了“冰心《我的家在哪里》教案设计”的人还看了:

1.冰心我的家在哪里教学设计

2.冰心散文两篇之我的家在哪里教案设计

3.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4.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

    260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