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生物>

高一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试卷

诗盈分享

  同学们不要死记硬背,把生物学成“死物”,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掌握其规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参考一下高一生物,有时间的来多多学习哦

  高一下册生物期中试卷参考

  I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 绿体的基质中

  2、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

  A.叶绿素a、蓝绿色 B.叶绿素b、黄绿色

  C.胡萝卜素、橙黄色 D.叶黄素、黄色

  3、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4、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7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

  A.绿光区 B.红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5、右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中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原

  B.此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此细胞中全部DNA分子大于8条

  D.下个时期DNA将增倍

  6、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以表示为图下中的哪一项( )

  7、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将 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内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依次是( )

  A.上升;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 D.上升;下降;下降

  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若从细胞周期的时间考虑,应选择下表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

  植 物 细胞周期时间/h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A、物种A 10.6 0.4 11

  B、物种B 18 0.5 18.5

  C、物种C 18.5 2.5 21

  D、物种D 10.4 2.3 12.7

  9、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体细胞的相同,而DNA数不同的时期是( )

  A.后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 C.前期和中期 D.中期和后期

  10、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时,全部清晰可见的结构是( )

  A.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核仁

  C.纺锤体、细胞板、细胞壁 D.细胞壁、细胞板、赤道板

  11、将数量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强度,结果A组明显大于B组。A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分化 C.促进细胞衰老 D.抑制细胞癌变

  12、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 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 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13、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连续2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染色休( )

  A.8条  B.16条  C.32条   D.64条

  14、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的呼吸速度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A.①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

  15、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

  A. 2 B. 4 C. 8 D. 1

  16、根尖生长点细胞和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发生在( )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

  17、下列细胞中哪一种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葡萄枝韧皮部细胞

  C.兔的肝脏细胞 D.鼠的神经细胞

  18、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19、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 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 因

  C. 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 二者基因组成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20、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B. 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 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 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21、下列关于人红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细胞能产生特异的血红蛋白 B.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

  C.红细胞可以分化形成白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2.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是( )

  A.增加细胞总表面积和蛋白质种类 B.不同种类细胞具有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C.使细胞球形化并增强代谢 D.水、酶、色素的含量均增加

  2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授粉后套袋隔离 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25、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

  A.1:1 B.1:2 C. 2:1 D.不成比例

  26、给你一粒黄色玉米(黄色为显性性状),欲判断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分析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C.让其进行测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D.进行自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27、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此实验可称为( )

  A.自交实验

  B.测交实验

  C.正交实验

  D.反交实验

  28、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均等,则其亲本组合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29、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30、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两种碗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

  A.0 B.1/4 C. 1/8. D.1/16

  31、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光照强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变化量[mg/(100 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32、下图1表示8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2表示该棉花叶肉细胞 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则图1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2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33、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会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34、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为( )

  A.20、20、20 B.20、40、40 C.40、0、40 D.20、0、20

  35、 在正常 情况下,与人类和动植物寿命直接有关的细胞变化是( )

  A.细胞的增殖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癌变 D.细胞的衰老

  36、大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株不知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后代的性状和株数为:高茎红花101,高茎白花103,矮茎红花99,矮茎白花9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 亲可以肯定为:高茎红花×矮茎白花

  B、双亲可以肯定为: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C、这一定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D、双亲可能是高茎红花×矮茎白花,也可能是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37、香豌豆中,只有两个显性基因CR同时存在时,花为红色。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某一红花植株与另二植株杂交,所得结果如下:①与ccRR杂交,子代中的50%为红花 ②与CCrr杂交,子代中100%为红花,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A.CcRR B.CCRr C.CCRR D.CcRr

  38、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 的(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39、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数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 B. C. D.

  40、小麦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此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抗病但易倒伏的纯种品种和易病却抗倒伏的纯种品种杂交,来培育抗病又抗倒伏的高产品种。F2选种后,理想基因型占( )

  A.1/3 B.2/3 C.1/16 D.2/16

  II卷

  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50分)

  41、(16分)下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若将甲、乙两种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一直为E时的两个相同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最终净光合作用速率是甲植物 乙植物(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将甲、乙两种植物一起置于一个光照强度始终处于E时,温度、湿度适宜的密闭容器中,最后能活下来的植物是 植物。

  (2)通风良好的塑料大棚内,如果将光照强度突然由E点调整到G,甲植物体内的C3化合物的含量将 ,乙种植物体内的C5的含量将 。

  (3)自然条件下的平均光照强度为G,若要提高甲乙两植物的有机物的产量,由图中分析,可分别采取的措施是 、 。

  (4)当光照强度从C增大到D时,光照时间为12h,接着暗处理12小时,温度不变。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

  42、(12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图A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_____开始到_____结束。其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__ _ _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_ __段。

  (2)图B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A中________段,从图A可以看出,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所以,细胞有丝分裂对于生物_______________ _____有重要意义。

  43、(12分)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 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 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振荡后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和     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③从资料可知,二氯二乙胺发生抑制癌细胞作用的时间是癌细胞分裂的 期

  44、(10分)在豌豆中,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将A、B、C、D、E、F、G等7株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

  实验组合 子代表现型

  高茎 矮茎 总数

  A×B 21 7 28

  C×D 0 25 25

  E×F 19 19 38

  G×D 30 0 30

  (1)写出A、B、C、D、E、F、G的基因型。

  A C E F G

  (2)A与B实验后代既出现高茎又出现矮茎的现象称为 。E与F的实验组合可以用来检测亲本的基因型,称为 实验。

  (3)实验结果中,高茎纯合子株数约为 ,占高茎总数的 。

  (4)实验结果所得的植株中,性状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和不能稳定遗传的比数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 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C B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B D B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D A D B C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A C D D A C A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16分,每空 2分)(1)等于 乙

  (2)增加 基本不变

  (3)增加光照强度、提高CO2 浓度

  (4)减少 增加

  42、(12分,每空2分)(1)e  j   ef  bc或gh

  (2)bc或gh 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43、( 12分,每空2分)(1)②等量生理盐水

  (2)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 中”

  (3)①对照 单一变量

  ②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 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③间

  44、(10分,每空1分)(1) A:Dd C:dd

  E:Dd(或dd) F:dd(或Dd) G:DD

  (2)性状分离 测 交

  (3)7 1/10

  (4)58:63

  高一生物下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卷毛与白毛 B.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白花

  C.人的单眼皮与卷发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

  2.采用自交方法,可以解决下列什么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株植物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4.一匹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10匹枣红马和4匹黑马。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①雄性黑马是杂合子 ②黑色是隐性性状

  ③雄性黑马是纯合子 ④枣红色是隐性性状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5、某同学在做“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先用低倍镜找出各时期的细胞

  B.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C.能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

  D.能观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

  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7.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按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对其子代的表现型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杂交后代中,新出现类型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4

  D.1/3

  8、在孟德尔进行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有1﹕1比例的是

  ①纯合子杂交,F1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9、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A.1/2 B.2/3 C.1/4 D.1/6

  10、下面是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C.在相同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11、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12.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形成过程都会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二者形成过程中 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物质均是平均分配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13.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红花为显性性状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14、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A.4∶1 B.3∶1 C.2∶1 D.1∶1

  15、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姐妹染色单体

  C.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丙图细胞

  D.该器官一定是哺乳动物的睾丸

  16、某动物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染色体32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核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 B.16、8、32、32

  C.32、8、32、64 D.16、0、32、32

  17、若下图细胞的生物都是二倍体,图中一定是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

  1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哪些步骤

  A.① B.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19.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

  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1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2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3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20.在香豌豆中,花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只有当C、R两个基因共同存在时花色才为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一株基因型为ccRr的香豌豆杂 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则这株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杂合的红花植株占后代总植株的

  A.1/10 B.1/8 C.1/9 D.1/2

  21.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A.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22.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则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

  2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 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必须鉴别突变基因是 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F1的杂交组合最好选择(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24.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 别是( )

  A.0.4,0.4 B.2.5,0.4 C.2.5,1.0 D.0.6,1.0

  25.用放射性32P标记实验前的噬菌体的DNA,然后让它去感染含31P的细菌。实验后,含32P的是( )

  A.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 B.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

  C.全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6.培养R型细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 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2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28.用15N标记含有l00个碱基对的D 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l/16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 00个

  D.复制后共产生16个DNA分子

  2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 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 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0.某科学工作者在调查的基础上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系谱图,该家系存在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有一种病为红绿色盲,6号无患病基因,则7号和8号婚后生一个同 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48 B.1/24

  C.1/16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40分)

  3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同一生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7*2=14分)?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2.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5*2=10分)

  (1)该病是由 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 ,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

  (4)Ⅲ 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

  A.1/2 B.2/3 C.1/4 D.1/9

  33、研究发现,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在各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红花,唯有双隐性纯合子为白花。为探究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8*2=16分)

  P 红花 × 白花

  ↓

  F1 红花

  ↓

  F2 红花 百花

  301株 20株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 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完全相同,推断这两种亲本基因型为 。

  (2)图中F2红花植物的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红花植物中的比例为 。

  (3)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的植物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请再利用白花种子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 分别将这2包无标签的种子和已知的白花植物种子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将待测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和白花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②将F1种子分别种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别观察统计 。

  结果预测:

  Ⅰ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30*2 =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B D C C D D D A A A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B D A B A C B A B A C 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答案:

  (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乙、丙  甲

  (4)8? 1∶2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2.(1)常染色体隐 (2)性状分离 (3)AA或Aa 2/3 (4)D

  33.(1)YYRR和yyrr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红花:白花 = 3:1 YYrr和yyRR

  (2)8/15 (3)F1的花色

  结果预测:

  Ⅰ、F1植株既有为红花,又有白花(植株红花:白花=1: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yyRr;

  Ⅱ、F1植株只有红花,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yyRR。

  表达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含死的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刚开始的较短时间内氧气充足,甲、乙两烧杯内液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较长时间后,甲的液面下降,乙保持不变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2.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只有温度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相同且适宜

  3.如图为细胞膜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B代表脂双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图中编号a代表某物质经主动转运出细胞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物质A的种类

  D.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4.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错误的说法是( )

  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BC段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

  D.纵坐标中N=1或2

  5.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6.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

  B.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

  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

  D.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

  7.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30mol 9mol 12.5mol 15mol

  产生酒精的量 0mol 9mol 6.5mol 6mol

  A.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C.b值对应的氧浓度为零

  D.氧浓度为d时,有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8.如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Ⅰ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与外部因素无关

  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9.下面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对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乙时期细胞一分为二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中心体正在倍增,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10.科学家在染色体中找到了一种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并将其命名为ASURA.下列与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SUR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②ASURA可在有丝分裂间期合成

  ③缺少ASUR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

  ④ASURA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密切相关.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当处于寒冷环境时,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谢方式③④⑤调节体温

  C.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温觉感受器通过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吸收

  D.当出现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非自主颤栗,则产热增加,此时正常人体的散热同时在增加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13.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14.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③④

  15.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a处胰岛素浓度高于b处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髙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16.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葡萄糖②血红蛋白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的产生⑧尿素.

  A.①②⑤⑧ B.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①④⑥⑦

  17.我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期间,科学家经常需要从温暖的驻地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体内发生的反应是( )

  A.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

  B.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

  C.骨骼肌战栗,产热量增加

  D.下丘脑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1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的调节

  C.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和垂体可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20.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牛叙述错误的是( )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

  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

  2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23.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4.如图甲、乙是人的心脏跳动一次产生血压的工作模式图,图丙是血管内壁造影模式图,图丁是主动脉扩张程度的前后对照.则下列关于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血管l至4中,舒张压主要针对1、4血管壁的压力而言

  ②图丙血管内壁的粥样增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

  ③2、3血管壁的压力愈高,动脉管壁的扩张会发生图丁的变化

  ④3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将升高,舒张压将下降

  ⑤从图甲到图乙,收缩压逐渐减少,舒张压逐渐增大.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25.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 )

  A.人类皮肤感受器 B.蝮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 D.鱼类侧线

  2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③处受到损伤,用微电极刺激⑤,效应器没反应

  C.④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D.⑥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7.下列关于神经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B.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在突触小体中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起促进或抑制作用

  28.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结构组成

  29.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染

  D.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0.能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

  A.吞噬细胞和T细胞 B.T细胞和浆细胞

  C.记忆细胞和B细胞 D.白细胞和红细胞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8分)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①科学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 。

  ③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 ,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谢类型是 型。

  32.(5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下图是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图,请在答题卡上填写1~5处适当的名词。

  33.(12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④为 细胞。⑦为 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3) 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HIV主要攻击 细胞。

  34.(15分)胰岛素是人体血糖调节中的重要激素,其释放受到机体的精确调控。

  (1)人体内胰岛素释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胰岛B细胞内,经过__________过程产生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___________,打开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升高了胞内的Ca2+浓度,促进胰岛素分子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研究发现,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将三组数目相等的小鼠离体胰岛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及结果如图1所示(CQNX为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实验结果表明:_ _。由此推测,谷氨酸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结合发挥作用。

  (3)科研人员进一步用谷氨酸溶液处理正常小鼠和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胰岛B细胞,检测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谷氨酸能够__________正常小鼠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

  ②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Ca2+通道_________。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4)基因敲除是一种特殊的基因重组技术,即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细胞从而干扰该细胞内某一基因的功能。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小鼠的胰岛B细胞常用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甲装置: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如果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气球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则不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球的体积会增大.

  分析乙装置:乙装置是加入的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不会发生呼吸作用,如果气体体积的改变,是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的.

  解: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A正确;

  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氧气充足,甲由于进行有氧呼吸,不会导致液面的改变,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

  C、在较长时间后,由于甲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导致气球的体积增大,所以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C.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中各种变量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正确;

  B、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B错误;

  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C正确;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氧气浓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D正确.

  故选:B.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解:A、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支持蛋白质,A正确;

  B、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错误;

  C、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性,主要取决于载体蛋白的种类,A表示蛋白质,C正确;

  D、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bcd,D正确.

  故选: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成分.

  4.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BC段细胞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这时单体已经分离成为染色体,1条染色体含1个DNA.

  解:A.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故A正确;

  B.BC段细胞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说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故B正确;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故C正确;

  D.纵坐标中N=1,2N=2,说明每条染色体没有复制时含1个DNA,复制后含2个DNA,则N为1,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5.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题干曲线图,a点之前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是相等的,是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且大于呼吸作用,ce段由于中午温度过高,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所下降.据此分析解答.

  解: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等,A错误;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B正确;

  C、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C错误;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D错误.

  故选: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光合作用与活性作用的具体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考查,回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产生来自光反应过程中水的光解,因此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A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葡萄糖产生于暗反应阶段,其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B正确;

  C、有氧呼吸的产物H2O是由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形成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C正确;

  D、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的,丙酮酸是葡萄糖酵解产生的,因此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自原料中的C6H12O6和水,D错误.

  故选:D.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7.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酵母菌甲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酵母菌乙发酵时,进行无氧呼吸,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2酒精+2CO2+能量.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c和d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A、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为0,说明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氧浓度为c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2.5﹣6.5=6mol,B正确;

  C、氧浓度为b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此时氧浓度为0,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有3mol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有(15﹣6)÷6=1.5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有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D错误.

  故选: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8.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解: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B正确;

  C、细胞凋亡由细胞自身基因控制,但也受外部因素影响,C错误;

  D、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D正确.

  故选:C.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

  9.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A、乙时期细胞一分为二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错误;

  B、甲、丙二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乙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B错误;

  C、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而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0.D

  【解析】

  试题分析: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分析题干:ASURA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将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

  解:①由题意可知ASURA是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①正确;

  ②由题意可知ASURA是蛋白质,是将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而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正确;

  ③由题意可知,该蛋白质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的关键蛋白质,在染色体的均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少这种蛋白质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会发生异常,③正确;

  ④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ASURA能使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成十字形,可见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变化与与ASURA密切相关,④正确.

  以上①~④的叙述均正确.

  故选:D.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11.D

  【解析】

  试题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途径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散热途径包括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散热过程也叫做物理性体温调节;骨骼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被称为化学性体温调节;炎热环境时,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体表和体内,A错误;

  B、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途径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散热途径包括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散热过程也叫做物理性体温调节;骨骼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被称为化学性体温调节,B错误;

  C、炎热环境时,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C错误;

  D、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2.B

  【解析】

  试题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淋巴、血浆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A错误;

  B、内化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D错误.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3.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

  ③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

  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

  ⑤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弃物,会直接排到内环境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⑤正确.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14.B

  【解析】

  试题分析:图Ⅰ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

  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解:A、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A增多,C错误;

  D、图Ⅱ中,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组成.

  1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血浆,a是毛细血管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静脉端.

  解:A、若②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故a处胰岛素浓度低于b处,A错误;

  B、若②为肝脏细胞,a是毛细血管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则a处的氧气浓度低于b处,B正确;

  C、毛细淋巴管中的蛋白质不能渗透回组织液,C错误;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D错误.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16.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出现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解;①葡萄糖可以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淋巴中,①错误;

  ②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②正确;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③正确;

  ④二氧化碳可以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淋巴中,④错误;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⑤正确;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由体液运输,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⑥错误;

  ⑦乙酰胆碱的产生过程发生在细胞内,⑦正确;

  ⑧尿素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⑧错误.

  故选: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17.C

  【解析】

  试题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A、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机体为了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需要增加产热,降低散热,则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A错误;

  B、垂体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B错误;

  C、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进而增加产热,C正确;

  D、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内脏和黏膜上,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D错误.

  故选:C.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机体水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血糖含量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在此时起作用;同时机体缺水,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就多,尿量就可以减少了.

  解:①、“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故①正确;

  ②、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故②错误;

  ③“大量出汗”,水份减少,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找水喝,故③正确;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多,就会损失更多的水,故④错误.

  所以本题①③正确.

  故选:A.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9.C

  【解析】

  试题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受④和⑦两个过程控制.

  解:A、根据⑦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B正确;

  C、根据反射弧的概念,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选项无传出神经,C错误;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D正确.

  故选:C.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20.B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分析“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必须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进行分析.

  解:①小腿抽筋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①符合题意;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②不符合题意;

  ③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的大量增加导致的,③符合题意;

  ④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④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1.C

  【解析】

  试题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缺碘会导致牲畜甲状腺激素缺乏.耕牛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导致其甲状腺细胞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能力.

  解: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如果是缺碘造成的,则其双亲可以正常,A正确;

  B、甲状腺激素缺乏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其基因型为AA或Aa,B正确;

  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如果是缺碘造成的,则其基因型为AA或Aa;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造成的,则其基因型为aa,C错误;

  D、双亲中一方有缺陷,其基因型如果是AA和aa,则后代全正常;如果Aa和aa,后代有一半正常,所以后代中可能有正常个体,D正确.

  故选: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动物激素的调节.

  22.C

  【解析】

  试题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则会发生体液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病毒侵入细胞,则会发生细胞免疫,其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A、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

  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

  C、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

  D、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C.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

  解: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故A正确;

  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可以发生偏转,故B正确;

  C、刺激②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故C错误;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24.B

  【解析】

  试题分析:血管1是上下腔静脉,2肺动脉,3主动脉,4肺静脉;图甲是心房收缩,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图乙是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图丙是血管图;图丁是血管的扩张.

  解:①在血管1至4中,收缩压主要针对动脉血管2肺动脉、3主动脉血管壁的压力而言,舒张压主要针对1上下腔静脉、4肺静脉血管壁的压力而言,①正确;

  ②图丙血管内壁的粥样增厚,可能由于该患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②错误;

  ③2、3血管壁的压力愈高,动脉管壁的里面的动脉瓣应该关闭,③错误;

  ④动脉弹性减低,心室射血时,动脉缓冲作用减弱,这就表现为收缩压增大;但压力大导致血流速度加快,等到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内的血量相对正常减少,这样舒张压表现为降低,④正确;

  ⑤从图甲到图乙,收缩压逐渐增大,舒张压逐渐减少,⑤错误.

  所以①④正确.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凡是感受接触、压力、地心引力、张力、运动、姿势以及光、声、热等的感觉器都是物理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粘膜、舌部、眼结合膜、生殖器官粘膜、内脏壁、血管周围以及神经系统某些部位.

  解:A、人类皮肤含有温觉感受器,能感知温度变化,属于物理感受器,故A错误;

  B、蝮蛇颊窝也能感受温度变化,属于物理感受器,故B错误;

  C、飞蛾触角起嗅觉作用,甚至能接受配偶性外激素的刺激,故是嗅觉感受器,故C正确;

  D、鱼类侧线能感受到鱼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频振动,当敌害接近时,能及时发觉而逃离,属于物理感受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26.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⑥是突触结构.

  解:A、据图分析,①是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

  B、③处受到损伤,用微电极刺激⑤,效应器有反应,但不能叫做反射,B错误;

  C、④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C正确;

  D、兴奋在⑥突触处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正确.

  故选:B.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7.A

  【解析】

  试题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

  B、神经纤维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突触小体中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A.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1、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过调节使靶细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

  解:ABC、A项、B项和C项叙述的内容是激素调节的特点,ABC错误;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过调节使靶细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29.B

  【解析】

  试题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A、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A错误;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错误;

  D、艾滋病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由于后天感染HIV病毒所获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D错误.

  故选:B.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0.B

  【解析】

  试题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补体.

  2、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是由T细胞分泌的,在细胞免疫中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包括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参与体液免疫.

  解: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的特有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刺激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

  B细胞接受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的黏附.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能较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故选:B.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1.

  (1)D

  (2)A

  (3)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E

  ②BC 核糖体

  ③叶绿素和藻蓝素 自养

  【解析】

  试题分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的长度或宽度。

  (2)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放大倍数变为原来的4倍,因此看到的长度为原来的1/4,则能看到2个细胞,故A正确。

  (3)①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重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析题图,B为蓝藻,为原核细胞,E细胞为细菌,为原核细胞,其余为真核细胞。

  ②图中B细胞为蓝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C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③B、E均为原核生物,B为蓝藻,由于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代谢类型为自养型。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淋巴 组织液 内环境 酸碱度(PH) 温度

  【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因此1淋巴、2组织液、3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PH)和温度维持相对稳定。

  33.(12分)(1)B细胞 浆细胞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蛋白质 (3)T细胞 T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⑦能产生抗体,所以⑦是浆细胞,初次免疫时,浆细胞是由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因此④为B淋巴细胞。

  (2)⑦与④功能上的区别是⑦不能进行增殖分化而④能,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减少,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4.(1)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升高 胞吐(或“外排”)

  (2)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谷氨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NQX可抑制这一过程 (谷氨酸)受体

  (3)① 升高 ②(持续)开放 ③K+通道

  (4)显微注射法

  【解析】

  试题分析:

  (1)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过程被氧化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因此ATP含量增多;ATP增多,可以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进而抑制了钾离子的外流,使细胞膜内的电位升高;胰岛素分子是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

  (2)分析题意和题图,由于高浓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谷氨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添加CNQX可抑制这一过程;谷氨酸作用于胰岛B细胞时,需要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①分析图2结果可知,加入谷氨酸后,正常小鼠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升高,说明谷氨酸能够升高正常小鼠胰岛B细胞内的Ca2+浓度。

  ②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细胞内的基础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从胰岛素释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Ca2+通道 (持续)开放,因此胞内钙离子浓度较高。

  ③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Ca2+浓度未升高,说明谷氨酸对胰岛B细胞的作用是通过 K+通道实现的。

  (4)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一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3.高一生物考试试卷分析

4.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5.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418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