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历史>

高一第二期历史复习检测试卷

丽仪分享

  高一的第二个学期也快结束了,历史学得怎么样?做份历史检测试卷就知道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第二期历史复习检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第二期历史复习检测试卷选择题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蕴含深刻的哲理,它最可能出自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C.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A.兼爱 B.以礼入法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

  4、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A.强调“格物致知” 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

  C.强调“发明本心” D.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5、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Z-x-x-k.Com]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这表明他

  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 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

  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 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

  6、“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

  A.秦朝 宋朝 B.唐末 明初 C.唐末 北宋 D.秦朝 明初

  7、商周时期奴隶主强迫奴隶在田野上集体耕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的奴隶制度十分残酷 B.奴隶数量多,地位低下

  C.以木石骨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落后 D.牲畜大量耗费于祭祀、迷信活动

  8、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9、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宋代“不抑兼并”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10、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Z-x-x-k.Com]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经世致用思想形成

  C.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1、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2、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海外贸易兴盛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重农政策推行 D.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13、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

  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14、直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还是稀世珍宝,是专门送给君主和王公的礼品。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中国瓷器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普通的外国人家庭。这反映了

  A.中国瓷器产量明显提高 B.东方生活方式备受推崇

  C.西欧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东西方贸易不断扩大

  15、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

  1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对外战争频繁 B.工业污染严重 C.自然灾害严重 D.医疗水平下降

  17、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中回忆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宁波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D.纺织业是最大的工业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资金 B.缺乏现代化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D.技术力量薄弱,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19、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进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主动开放转为被动开放 B.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1、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社会主义制度民主程度高 D.单一公有制的优越性

  2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成功的影响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 D.改变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24、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25、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格局

  26、《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Z-x-x-k.Com]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D.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27、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欧洲经济 B.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实施杜鲁门主义 D.稳定世界经济

  28、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29、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不结盟运动

  30、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B.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  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

  31、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32、邓小平在中美建交谈判时说:“要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这表明

  A.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B.美国愿意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C.中美双方迫切希望建立外交关系 D.在台湾问题上中国采取了灵活的方式

  高一第二期历史复习检测试卷非选择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归纳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股进步思潮的历史意义。(1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1859年埃德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用蒸汽机钻机钻出油流。这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工业的开端。

  1870年1月,洛克非勒兄弟创建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一贯坚持要保证质量,这正是标准石油公司名字的由来。

  1882年1月,洛克菲勒与其合伙人签署“标准石油公司托拉斯协定”,成为世界上首个大“托拉斯”,使不断成长的标准石油公司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和促进管理,并很快垄断了全美95%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19世纪8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进一步向西欧扩大海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工艺优于欧洲工艺,从而使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石油市场。

  20世纪初美国风起云涌的进步主义运动,使标准石油成为美国政府反托拉斯的头号打击对象,被作为“进行欺诈、高压、行使特权”的代表。1909年,美国联邦法院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判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1911年7月,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成34个独立公司。其中,“路易斯安娜标准石油公司”1966年更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则于1972年更名为“埃克森石油公司”。

  1920年,石油化工业兴起。大到飞船、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小到电脑、办公桌、牙刷、毛巾、食品包装、容器、服饰、建材、装潢用具,都跟石油化工有密切关系。

  二战后,世界石油出口中心由墨西哥湾转移到波斯湾。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伊拉克巴格达成立,逐步取得了世界石油生产和价格控制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10.65美元,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99年,百年来历缝合并分割的埃克森和美孚再度合并,成为“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更荣登2001年《财富》杂志公司500强之首。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标准石油公司的发展反映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标准石油公司被拆解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的原因。(10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三分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障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

  材料四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变化。(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Z-x-x-k.Com]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主要措施。(6分)

  高一第二期历史复习检测试卷答案

  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B 2.A 3.B 4.D 5.D 6.C 7.C 8.C 9.B 10.C 11.A 12.D

  13.B 14.D 15.A 16.B 17.B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A 25.B 26.D 27.B 28.B 29.D 30.A 31.C 32.A

  非选择题:(52分)

  33、(12分)

  时代背景:(政治)封建君主专治高度膨胀;(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正统礼教(程朱理学)腐朽黑暗,近代科技传入开阔人们眼界。(6分)

  历史意义: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所具有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6分,其它可酌情给分)

  34、(18分)

  (1)重工业迅速发展;产生垄断组织;技术与管理对企业发展日益重要;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8分)

  (2)拆解原因:垄断组织的过度发展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美国进步主义与民主运动的影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颁布。(6分)

  合并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全球化主导力量;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战略地位的日益重要。(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5、(22分)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分)

  影响:(经济上)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每点2分,共4分)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4分)

  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2分)

  (3)变化: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通过福利政策的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任意2点4分)

  (4)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答3点6分,但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


猜你喜欢:

1.高一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2.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3.高一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4.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5.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质检历史试卷

    37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