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历史>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丽仪分享

  高一下学期很快就要期末联考了,老师发的历史复习试卷都做了多少?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选择题

  1. 按照周制,周王把土地赐给贵族,贵族可以世袭占有使用。周厉王“专利作威”,将部分贵族对山林川泽的开发权收回,由此引起贵族强烈反对。这反映出当时

  A.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B.土地私有观念受到冲击

  C.统治者环保意识增强 D.经济政策影响统治基础

  2. 明清时期,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局部地区

  A.地主经济逐步衰退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

  C.财富观念发生变化 D.社会财富分配较为合理

  3.《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周代)陶人为甗( ),实二鬴( 古代量器名),厚半寸,唇寸。盆实二鬴,厚半寸, 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甗、鬲均为古代炊具)。”这反映出当时官营手工业

  A.垄断手工业生产 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标准较严格 D.生产分工细致

  4.据《通典》记载:“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表明唐代

  A.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 B.对外经贸往来十分繁盛

  C.坊市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D.长途贸易促进城市繁荣

  5. 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A.北魏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6.《消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扦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鼓励商业发展 B.摒弃重农政策

  C.放宽集市管理 D.主张藏富于民

  7. “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 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被完全被打破 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

  8. 18世纪英国掀起了一股时尚风潮,穿着打扮成为英国人越来越愿意讨论的话题,不同款式的服饰和搭配出现,二日本的和服、印度的沙丽和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宽松裤都是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反映出

  A.传统文化影响广泛深刻 B.世界处于完全隔绝状态

  C.工业革命提升消费能力 D.英国社会风俗根本变化

  9. 英国1815年至1846年强制实施的进口关税,一保护农民及地主免受外来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的法案,这一法案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原则 B.提高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C.加速英国开拓国际市场 D. 有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10.19世纪末,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敬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这表明该国

  A.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C.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 D.工业革命加速社会结构变

  11. 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 “德国制造””材料表明

  A.德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德国成为英国最大贸易伙伴

  C.德国经济全面超越英国 D.英国自由主义政策遇到困境

  l2.中国近代某企业章程规定:“资本100万两,由股东推举商总主持,但商总职位、姓名等报北洋大臣备案,更换商总亦须柬请大宪。”这表明

  A.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政府立法规范企业经营秩序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该企业带有官督商办的特征

  l3.下图是刊载于1934年12月20日《申报》的国货香烟广告《圣诞老人卖的香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可直接用于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画面内容说明西方节日己广为大众接受

  C.传媒宣传实业救国以抵制日本的浸略 D.中国民众普遍存在崇洋媚外的社会心态

  14.“官办汉阳铁厂于光绪二十二年交盛宣怀招商承办,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90 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平均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总产量为12万余吨(其中出口量约五万余吨).材料表明

  A.洋务运动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B.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C.一定程度抵制外闲经济侵略 D.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15. 下图是1870年——1911年晚晴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思想影响扩大 B.洋务运动领域扩大

  C.民族经济有所发展 D.舆论环境相对宽松

  16. “1914 ~1918年的四年内。日资在华增加了约二十万纱锭。在此期间,德商纱厂与英商,美商纱厂售与日商,于是在华外资纱厂就只剩下英、日两家了……”这表明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英日控制中国纺织业

  C.一战影响列强在华投资 D.列强调整了侵华政策

  17.在1921年中国商联会年会上,商人汤富福说道:“我们长期以来拒绝参与所谓肮脏的政治,但是如果政治是肮脏的,那是因为商人们允许它肮脏。”这表明

  A.资产阶级对政治革命无兴趣 B.民族工业发展推动政体变革

  C.专制统治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D.部分商人参政愈识有所增强

  18.据统计,美国1933年工会会员数为300万,1939年己达到900万;工会组织冲破了行业的界限井并大规模地进入钢铁、汽车等基础工业领域。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B.工业革命使无产阶级壮大

  C.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D.技术革新带动重工业发展

  19. 1933年,美国政府愈识到以往的禁酒令己经不合时宜,于是国会迅速通过了深得民心的啤酒法案,美国人民载歌载舞,开怀畅饮.这反映了

  A.大萧条对民众心理造成冲击 B.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啤酒业消除危机

  C.危机缓解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政府扩大国内市场以抵制外国倾销

  20. 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为此,罗斯福政府

  A.整顿银行体系规范金融秩序 B.制定并推行直接救济制度

  C.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供给 D.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1. 1925年,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26.7% ,批发商业中占12.1% ,零售商业中占44. 1%。据估计,新生的资产阶级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926年大约有230万人,仅占全国居民的1.6%。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苏联

  A.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 B.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

  22. 以下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投资分配表。(单位:亿元卢布)

  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明当时苏联

  A.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B.实现了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C.促进了农业产量迅速提高 D.改变了稳步发展工业方针

  23.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原有的经济体制 B.推进经济领域的改革

  C.重新推行新经济政策 D.打破单一公有制结构

  24. 20世纪80年代,苏联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梁果的真正主人。这表明

  A.美苏争百影响社会稳定 B.苏联模式陷入严重危机

  C.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D.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25.中共中央决议:统一收购农户手中的余粮;对城市和农村缺粮居民实行粮食定量配售,同时严格控制私营校食工商业买卖粮食。该决议的目的是

  A.保证工业化方针的顾利实施 B.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体制

  C.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26.下图是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增长表,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背景是

  A.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7.自1949年至2008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但其中1961年和1967 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导致下降的共同因素是

  A.“左”倾错误的影响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自然灾害的影响

  28.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图中文字: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英国胆颇心惊)

  A.出现在 “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墓础

  C.激发了广人群众的建设热情 D.建立了全面合理的工业结构

  29. 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并称之为中国的“新经济政策”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思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赞同。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时的国情相同 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探索与苏联经济体制不同的道路 D.逐步恢复了非公有制经济

  30. 下丧表为新中国建立后三个不同年份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B.经济发展导致人口不断增加

  C.经济体制变革影响了城市化进程D.农村人口大量流入沿海城市

  31.据统计,1948年至1976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为7.8%,是二战前的10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二战结束世界恢复和平

  C.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扩大 D.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 20世纪80年代,牛津大学教授米勒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概念,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是“市场作用奏效的领域就依靠市场,市场作用失效的领域就依靠政府”。这一理论

  A. 倡导重新回归凯恩斯主义 B.主张废除单一公有制

  C.倡导市场与政府优势并举 D.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33.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仇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闭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据此可知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B.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趋势

  C.亚太地区科技革命进展较快 D.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34.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可以说造就了三种基本状态:发达世界内部非常广泛的、真正的互相依赖;欠发达世界对于发达世界总的依赖;欠发达世界内部的“破碎”。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弊大于利 B.欠发达国家更依赖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 D.发达国家经济利益趋同化

  35. 2014年7月,世贸组织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主要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C.承认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 D.迫使美国接受自由贸易原则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非选择题

  36. (l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井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涯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 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 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 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10分)

  37.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国家立法,使时政部集中事权,成为管理盆赞全国时政的总机关。全国大部分财政纳入政府管理体制当中。…… 政府还统一了盐政和盐税,加强盐场管理.通过整顿税制,各项税收收入大幅度上涨。国民政府还运用国家权力,在1928~1935年建立起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国民政府垄断全国金融和经济奠定了基础。在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也强调建立国营企业,强调用国家资本来控制重要的工交事业。农业经济方面,为了缓解农村经济危机,国民政府实行农业统治政策,1933年成立了“农业复兴委员会”,下设农业处,此后又在中央和地方相继设立各种机构,对农业生产统一控制。

  ——摘编自《试论1927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及其原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出台上述经济政策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36.(l6分)(1)措施: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减少每贯钱的枚数;禁止铜币外流;对铸币征收高额出口税;试行铸用铁钱;使用金银(如金沙、银锭);发行纸币和票据。(6分,答对3点即可)

  (2)背景:宋代出现币源危机;政府为解决危机所采取措施的乏力;铜钱笨重不利于长途运输;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6分,答对3点即可)

  意义:一定程度缓解了币源压力;便于交易、运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后世纸币的发行与运用影响深远。(4分,答对2点即可)

  37. (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巩固政权的需要;增加税收,建立对国民经济的垄断;树立新的国际形象;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需要(6 分)

  (2)特点:运用政府权力,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干预(2分)

  中国:民族工业取得较快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官僚资本迅速积袱起巨额财富(6分)


猜你喜欢: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2.大连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3.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模拟测试题

4.高一下学期历史模块检测试卷

5.2018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备考练习题

    37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