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

凤婷分享

  时事新闻评论是认识与意见表达的文本,高中学生如何进行政治时事评论的撰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一)

  时事评论背景: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在全球布局已成为常态。2016年,福建泉州民营企业掀起了一股“走出去”热潮,安踏、贵人鸟、九牧王、七匹狼纷纷收购国外品牌,集成伞业、盼盼、雅客则在东盟国家投资设厂……“走出去”的,并非只有一小拨弄潮儿。2016年,福建省对外投资达到111.6亿美元,其中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投资增长88%;而同期实际利用外资81.9亿美元,对外投资再次高于利用外资。

  时事评论观点:

  然而,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出现,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一部分企业家开始犹豫还要不要继续“走出去”。这种担忧有其合理性,但无论从自身成长还是全球化走势看,中国企业还是需要稳步“走出去”。

  “走出去”对中国企业的意义,远不只是业务范围扩大那么简单。以安踏集团为例,2015年成为首个全年营收超过百亿元的中国体育品牌,运动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超过了耐克,这一跨越主要靠产品创新,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研发机构“走出去”。自2009年起,安踏集团就在全球布局其研发机构,目前在美国、韩国、日本建有专业研发团队。2016年,他们的创新产品虽只占其产品总量的三成,但创利占比却超过五成。福建紫金集团在全球矿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目前其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均位居全球黄金企业第二位。何以如此?也是靠“走出去”——从2003年开始,紫金集团就开始探索海外布局,至今已在全球9个国家投资,并以此带动相关联的机械装备、建筑建材等各类产业集群式出口,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扬帆出海,需要慢慢练就迎击风浪的经验和能力。但是,中国企业不可能总在风平浪静时“走出去”,而注定只能“在深海里练就游泳能力”,在一次次的弄潮中成长。而且,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变。正如所说,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形势,和16年前加入WTO时完全不一样。过去,我们开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某种程度上是对全球化的回应,如今中国企业无论到海外建厂、投资并购,还是搞品牌合作、购买专利,更多是主动拥抱全球化。无论潮流如何,对中国企业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走出去”仍是大势所趋,不用犹豫。

  “走出去”是为了抢抓机遇,不能等待命运的垂青。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事实上,“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流涌动,并不意味没有“走出去”的机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泉州一些民企抢抓机遇,到国际市场上抢购设备、吸引人才、释放产能、优化管理、调整结构,就上演了一出转危为机、逆势增长的好戏。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形成了日益成熟的市场机制、稳定的投资环境,这不仅为境外企业到中国投资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了稳定的大后方。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际,中国企业抓住时机走向国际舞台,在硬碰硬、真较量中不断完善自我,形成更合理的布局,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找到发展新动能。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二)

  时事评论背景:

  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但不少企业却“抱着水缸喊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技工,更缺高级技工,“设备易得、技工难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日前,人社部召开会议,要求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如何补齐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必须面对的课题。

  时事评论观点: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无论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高级技工都不可或缺。企业的痛点正是改革的发力点,培养高级技工也需要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完善激励机制,为“中国工匠”的涌现埋下伏笔。

  这样一个对比耐人寻味:读技校花费少、好就业,但是“选高校、弃技校”仍是不少家长的共同选择。这说明,在人们的价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较于学历教育的次优选择。在高校招生的筛选机制下,那些高分考生大都被高校“收割”,考不上大学的学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选择读技校。事实上,通过技工教育同样可以成人成才,同样可以获得体面生活与人生成功。在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颇有魅力,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高级技工能够更好分享国家发展的机会。可以说,培养高级技工,需要让高级技工有更多的回报、更高的认可、更好的预期。

  职业院校,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在高级技工的成长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承担着相应责任。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早在很多年前,培养高级技工的呼声就不绝于耳,到今天为什么还处于总体不足的状态?一项调研表明,从校门到厂门,技校毕业生不可能一下子成长为熟练技工、高级技工;培养一名高级技工,往往需要历经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淬炼,企业需要耐心更需要投入。问题是,高级技工如果展翅高飞、另择良枝怎么办?一些发达国家为留住高级技工,实行终身雇佣制,有的还推行学徒制。我们未必要完全克隆别国做法,但为增加培养力度、减少企业顾虑,政府部门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并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全链条进行机制改革。

  两年前,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热播,那些在车间里的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让不少网友惊叹,“原来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火箭“心脏”的焊接人高凤林,他在0.16毫米宽度的焊点上,创造出神奇的“火花艺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从业30多年,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从没出现过一个次品……每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背后,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比如忍受着“铁屑飞下来烫到脸上就烫到一个泡”的痛苦。一部纪录片说明,高级技工的获得感,不仅应该体现为物质待遇,更应该体现在社会尊重上。少一些“好听点叫工匠,客气点叫蓝领”的偏见和戏谑,高级技工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社会也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激发出更多工匠精神。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在炉火纯青的技艺锤炼中,高级技工们不仅可实现自我价值,更为奔腾向前的创新时代注入动力。拆掉技工培养的隔离墙,打破高级技工成长的天花板,当高级技工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更多创造力,驶上快车道的中国制造,就能不断升级为中国智造,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三)

  时事评论背景: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日益进步。然而,国家工商总局在今年3·15前夕公布的一组数据,却显示出净化消费环境仍需持续用力:2016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166.70万件,同比增长29.1%,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努力远不能止步。

  时事评论观点:

  近年来,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有盲区、取证比较难、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一些更为隐蔽、复杂的新型消费侵权行为,还未能形成有效监管处罚。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应对消费维权中的新情况,加强对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和执行力,切实建立起企业自律、行业约束、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体系,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维护消费者权益只依靠事后“扎篱笆”是不够的,要想标本兼治,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的源头管控,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大对无良商家的震慑力度。

  产品创新做足了,质量提升了,才能从更高层次上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许多消费者都有类似的体验,一件小小的日用品,虽然说不上是假货,但是工艺粗陋、制作毛糙,大大影响了消费心情。“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推动国货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国人才能告别赴海外购买马桶盖的窘境。

  好质量释放新消费,新消费孕育新动力。赢得打击假冒伪劣持久战,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我国经济发展迈向质量时代才能蹄疾步稳。
看了<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例精选>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精选

2.高中时事评论作文精选

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精选

4.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

5.高中思想政治时事评论范文

6.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大全

7.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议论范文

    3014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