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诗盈分享

  在数学和英语比较的话语文是比较容易提高分数的,小编今天下面就给大家整理高三语文,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哦

  高三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崛起(jué) 憎恨(zēng) 显露无余(lù)

  B.绷直(bēng) 威慑(shè) 以偏赅全(gāi)

  C.匮乏(kuì) 婀娜(nuó) 炙手可热(zhì)

  D.蹙眉(cù) 摒弃(píng) 上乘佳作(ché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圭臬 博采众长 噩梦 完壁归赵   B.取缔 雕虫小技 疏浚 精神座标

  C.诟骂 销声匿迹 荒诞 琳琅满目   D.苍海 惟古是尚 戮力 时过景迁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 ;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②麦当劳地方化的过程, 不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体现。

  ③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A.一鸣惊人 未尝 荒凉     B.一蹴而就 何尝 荒僻

  C.一鸣惊人 何尝 荒僻     D.一蹴而就 未尝 荒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有毒奶粉事件说明,在社会转型期中,缺乏诚信和唯利是图的奸商们的胡作非为,损害了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步伐。

  B.《红楼梦》塑造的林黛玉等一群至真至美的诗意女子形象,是中国文学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奇观,也是世界文学的奇观。

  C. 由于时代久远,《诗经》和《楚辞》中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D.省交通厅最近下达文件强调,各地车站要合理安排运力,挖掘运输潜能,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4小题)。(4分)

  (1)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竭诚则 ,傲物则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4)路曼曼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你的荣光、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舒婷的诗》)

  6.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出结论式的句子。(3分)(不超过30个字)

  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最新(2006年)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人均耕地为22亩。其中美国人均耕地为117亩,印度为33亩;中国人均耕地1949年为135亩,2006年为2亩。

  。

  二.(共2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ks5u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谢

  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为王

  D.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几以不纳死

  B. ①不如因善遇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C. ①欲诛有功之人 ②亏无为之大道哉?

  D. ①而听细说 ②毕礼而归之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任选2句,每句2分,共4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0.试比较《鸿门宴》中樊哙对项羽说的话和刘邦对项伯说的话,在内容和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1—12题。(6分)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苏 台 览 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释】①苏台:苏州姑苏台,吴王阖闾创建,吴王夫差加以增筑,为吴王游乐场所。②菱歌:采菱时所唱的歌。

  11.填空。(2分)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 主题。(15个字左右)

  12.两首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有相同之处,请简要赏析。(4分)(40个字左右)

  三.(21分)

  (一)

  近代西方的“童年革命”摧毁了成人优越论,把早期教育从“以成人为中心”转化为“以孩子为中心”。中国自古有“不打不成才”式的强制读书,过去以“读经”为基础的“童子功”,发展到如今“小升初”的疯狂竞争。中西在教育哲学上有着深刻的分歧。中国早期教育的主流,仍然坚持着“以成人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的原则。西方则更强调“以孩子为中心”的自发、自动型教育。这一分歧的根本,在于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童年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发生。

  “童年革命”乃是伴随着19世纪欧美工业革命的一场文化和社会革命。这一革命的土壤,首先是母亲地位的变化。在工业革命前夜,欧洲发达地区的城市工商阶层日益富裕。家庭主妇们得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精心养育孩子成为母亲的天然使命,早期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被卢梭(1712-1778)等哲学家所大力鼓吹,成为深入人心的主流意识。卢梭在他的《爱弥尔》中哀叹我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特点。他把童年和成年明确地区分开来,并确立了“童年本位”的教育学说。不过,卢梭只是个哲学家,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则真正开始在教育实践中应用他的原则。他致力于培育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冲动,彻底废止了老师无休止的满堂灌式授课,代之以“实物授课”。在教育史上,幼儿园是一大创造。“幼儿园”(kindergarten)最早由福禄倍尔创立,他第一次把学龄前儿童组织成课堂,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让他们自发、自由地活动。他把裴斯泰洛齐实体教育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福禄倍尔是早期教育的教父的话,之后的蒙台梭利就是教母,她彻底地颠覆了“成人优越论”。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孩子在生命头三年的学习成就,要成人奋斗60年才能达到。孩子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也恰恰是他们还不能和成人进行有效地语言交流、成人无法对之施加直接影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该当尽量为他们提供自然生长的环境。在大致差不多的时间,以哲学家杜威等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进一步转化了美国的教育。杜威要求学校从书本中心转化到创造中心,充分利用传统乡村生活的教育功能。要求学生通过各种生活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自此以后渐渐确立为主流。ks5u

  遗憾的是,西方的“童年革命”却从来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当今的教育还像停留在18世纪的欧洲!看看现在市面上的图书就知道,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都以教材为中心,在孩子的心灵中强制灌输成人的理念。自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国几乎完全错过了“童年革命”,从来没有通过改造童年来创造“新民”。一个没有“孩子们的自由共和国”(福禄倍尔语)的社会,还算是一个现代社会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问的。

  (选自作者:《南方周末》,有删节)

  13.阅读第一段,解释“成人优越论”。(不超过15个字)。(2分)

  14.结合全文给“童年革命”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3分)

  童年革命是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旨。(30字内)(3分)

  (二)

  红房子

  [德]黑塞

  ①从你身旁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在小房间里,朝东放着我的床,我自己的床;在小房间里,朝南摆着我的桌子,那里我也会挂上一幅小小的古老的圣母像,那是我在早年的一次旅途中,在布雷西亚买到的。

  ②正如白昼是在清晨和夜晚之间,我的人生也是在旅行的欲望和安家的愿望之间渐渐消逝的。也许有朝一日我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旅途和远方在心灵中属我所有,我心灵中有它们的图像,不必再把它们变成为现实。也许有朝一日我还会到达这样的境地,我心灵中有家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予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

  ③如果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力从这个中心出发向两端摆动。那时,生活会是多么不同啊!

  ④但是,我的生活没有这样的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负极之间摇摆。这边是眷念在家安居,那边是思念永远在旅途中。这边是渴望孤独和修道院,那边是思慕爱和团体!我收集过书籍和图画,但又把它们送掉。我曾摆过阔,染上过恶习,也曾转而去禁欲与苦行。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作根本来崇敬,后来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⑤但是,把我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神奇的事情。谁要寻找神奇,谁要把它引来,谁要帮助它,它就逃避谁。我的事情是,飘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并且作好了精神准备,如果奇迹突然降临到我头上的话。我的事情是,不满并忍受着动荡不安。

  ⑥绿色花园中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我曾经有过家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我也想按照这种欲望来生活!我的许多愿望已经在生活中实现了。我想成为诗人,也真成了诗人。我想有一所房屋,也真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我想有妻室和孩子,后来也都有了。我要同人们谈话并影响他们,我也做了。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现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但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于是怀疑起写诗来了。我觉得房屋变狭窄了。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

  ⑦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总有一天一切都将显示它的意义。

  ⑧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

  16.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2分)

  17.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4分)

  18.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3分)(不超过40字)ks5u

  19.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析。(任选两个方面即可)(4分)

  【附加题•名著阅读】(6分)

  20.请简要分析曹禺《雷雨》中的某个人物形象,要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00

  四.(4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读了这则材料后,你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悟?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四.(40分)(写在作文纸上)

  答 案

  1.D(摒bìng)         2.C(A壁—璧 B座—坐 C沧—苍 景—境)

  3.B(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鸣惊人,一叫就使人震惊。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没]”相同,但口气更委婉。荒僻,人迹罕至且偏远。荒凉,人烟少;冷清。)

  4.B(A搭配不当,“损害”改为“延缓”。C不合逻辑,“对”改为“使”。D语序不当,“合理安排运力”和“挖掘运输潜能”对调。)

  5.(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有几人欤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4)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5)你的富饶、你的自由ks5u

  6.中国人均耕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段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横向比较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一是纵向比较中国2006年与1949年建国时平均水平)

  7.B (道歉)

  8.C(A介词,把;介词,因为 B介词,趁着;介词,依靠 C都是助词,相当于“的” D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反而”;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

  9.⑴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重点:固定格式“所以”、“非常”的意思。“出入”翻译为“进入”也可以)⑵杀人如同不能杀尽,惩罚人如同不能用尽酷刑。(重点词语“‘如”“举”“胜”)(3)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啊)!(重点:句式“判断句”、词语“耳”“为”等)

  10. ①一是刘邦为自己辩解,樊哙指责对方失信;②刘邦澄清真相,樊哙向对方提出要求③刘邦讲得可怜低下,樊哙慷慨激昂;④措辞上的区别,刘邦称将军,樊哙称大王,等等。(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可得1分)

  11. 古今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主题。

  12. 两首诗都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荒凉作了鲜明的对比。(或都以自然景物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13.以“成人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原则。

  14.童年革命是伴随着19世纪欧美工业革命的文化和社会革命,针对儿童学前教育展开,并最终确立“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主流。

  15. 中国需要一场“童年革命”

  16.⑴实指红色的房子和舒适的现实生活;⑵象征实现了的理想、愿望。

  17.“矛盾消失的地方”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对安宁舒适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的境界; “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指在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实现一个愿望之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愿望,永远不会满足。(每点2分)

  18.本文提示了对人生目标不停追求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19.⑴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第①段中的比喻、第④段中的反复、第⑥段中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⑵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相辅相成。⑶人称转换自由灵活。第①第⑥两段第二人称“你”似与“红房子”对面交流,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3点任答两点即可,每点总说特点1分,举例分析1分,例子应具体。)

  20、21略

  高三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一项是( )

  A.哽咽 田埂 绠短汲深 如鲠在喉 B.鞭笞 懈怠 甘之如饴 春风骀荡

  C.寒伧 创伤 踉踉跄跄 怆然泪下 D.挣揣 踹开 逸兴遄飞 惴惴不安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熟稔 纰谬 醍醐灌顶 绿草如茵 B.孝悌 撒娇 铤而走险 如椽大笔

  C.沉湎 斑斓 悬梁刺骨 汗流浃背 D.畏葸 撇嘴 峨冠博带 忧柔寡断

  3.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和“十年磨一剑”的“胆剑”精神,经过十年的积蓄力量,发愤图强,垂拱而治,终于实现了霸业。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程远同学经过深入思考,终于解出了大家都感到棘手的难题,老师赞扬他在学习上领悟到了千虑一得的道理。

  D.“两会”召开前夕,中央电视台400名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这次会议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也是城市最可贵的品质。几年来,吉安坚持打造山川秀美、环境幽雅、经济繁荣的和谐绿色家园,展现了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B.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C.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D.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⑥④①⑤②③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宝玉到蘅芜苑看望了史湘云,又到潇湘馆看望黛玉,遇到紫鹃穿着单薄,在回廊上做针线,宝玉摸了一下她的衣服,便被紫鹃训了一顿,坐在山石上发呆。紫鹃听说后又回来劝慰。得知每天送的燕窝是宝玉求老太太给的,紫鹃借话头告诉他,黛玉明年就要回苏州林家。宝玉听了,如雷轰顶,呆呆地回到怡红院,后来便失去了知觉。

  B.克洛德把爱丝美拉达骗出圣母院,再次威逼爱斯美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一个隐修女,自己去叫官兵。没想到这个修女竟是爱斯美拉达失散的母亲。隐修女竭尽全力希望能救女儿,无奈最后还是和爱斯美拉达一起被绞死。

  C.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他以超人的智慧为曹操出谋划策,先后打败了吕布和袁氏兄弟,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郭嘉因病早逝。赤壁大战,曹操惨败,抚今追昔,他不禁痛哭失声。曹操哭郭嘉,既说明郭嘉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同时又暗含了对众谋士无能的鞭挞,是一种高明的权术。

  D.濒临死亡的高老太爷突然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夜白发的奥秘

  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一夜白发现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引起了医学家的兴趣,医学文献中关于人头发急速变白的描述层出不穷。

  毛发生长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然后经历程序性地死亡,其死亡细胞最后构成毛发的基本结构,一层一层地推出毛囊,形成毛发。因此,我们看到的毛发都是由死细胞构成的。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是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比如日光曝晒或者强氧化剂可以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

  在历史上有不少被证伪的理论,20世纪初,有人提出头发髓质中有一种噬色素细胞,会沿着头发走,边走边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所以主人就一夜白发。这一理论现在完全可以被否定。此前在19世纪中期,有人提出头发中气泡增多,导致了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故而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这一理论现在也得不到证实。

  有的人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由于缺乏对头发的了解,染发剂只起暂时作用,多用植物色素附着在头发的表面,以改变形象。这种染色剂效果很差,在潮湿的天气中,或者人大量出汗时,会很快被洗掉,显示出原来的颜色,从而造成了一夜白发的假象。

  另一个引起急性白发的常见原因是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疾病,斑秃与白癜风。Ephraim在1959年报道的病例就是白癜风,患者在工伤事故后急剧白发,一年半以后在身体其它部位发现白癜风病灶,证实了该病人的白癜风病症最先出现在头皮上,造成了急性白发的结果。白癜风损伤的是黑色素细胞,要么功能失常,要么黑色素细胞死亡,从而伤及毛囊外的皮肤。临床上见到的是皮肤上大块的白斑,由于失去色素的保护作用,造成皮肤对阳光高度敏感。

  斑秃俗称鬼剃头,相对白癜风对色素细胞的攻击来说,斑秃只伤及毛囊,对角质细胞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斑秃中,存在着一种弥散性,它只攻击能产生色素的毛囊,导致患者大量掉黑发,而白发得以保留。如果患者此前就有了一小半白发,然后突发弥散性斑秃,黑发掉一大堆,其结果不言而喻,就是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不过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因此,这种突发性白发就不可逆转,患者往往印象深刻,一夜白发的故事就会传开。

  白癜风与斑秃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色素细胞与毛囊受到免疫攻击的结果,也都能由情感创伤与抑郁引发,因此,历史中部分人一夜白发的故事应当是当事人产生此类疾病的结果。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在数周乃至数月才造成白发的效果,尤其是白癜风,起码要三四个月以上,才会出现效果,越短时间内发生的,越有可能是斑秃造成的。弥散性的斑秃选择性地攻击黑发,可以造成一夜白发的效果。

  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对旁观者与当事人都会造成震撼性的效果,相关故事容易被记录与传播,还会因为此种震撼而对事实有所夸张,但其背后是有医学及社会原因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不过大多数故事都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于数月才发生的。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

  (选自《科学网》,有删改)

  7.从原文看,下列对毛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发的生长依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

  B.毛发的基本结构是由经历程序性地死亡的上皮细胞构成。

  C.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

  D.毛发脱落后,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8.下列对“一夜白发”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少的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不少人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这引起了人们对一夜白发的误会。

  B.毛发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用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绝对不可能的。

  C.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由于其震撼性的效果,人们往往会将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数月才发生的现象加以夸张,一般不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

  D.头发中气泡增多,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可以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头发髓质中一种噬色素细胞,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也会造成一夜白发。

  9.“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夜白发的背后往往是有其他医学原因的,医生不要随意否定,而应当持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地对待。[来源:Z&xx&k.Com]

  B.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医学文献中关于这种现象的描述也很多,因此容易造成医生误诊。

  C.前人提出的不少理论,有的被否认,有的还没有得到证实,医生应对此认真探究,以防误诊误治,或伤害他人情感。

  D.医生应寻求一夜白发的医学原因,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给别人造成情感伤害。

  三、(9分,每小题3分)

  (一)

  10.下列文段断句正确的是( )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A.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B.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C.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D.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 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此《中庸》之义疏尔 疏:说明,注释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 “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

  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 怪:责怪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 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不作可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 某所,而母立于兹

  C.视予心之不然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可叹也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第Ⅱ卷(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4分)

  (2)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4分)

  (3)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人之松江

  【宋】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1)第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简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全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5分)

  15.古诗文填空(5选4)(8分)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 ,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九歌•湘夫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17.联系全文,分别理解文中划线词或句子的含义。(6分)

  (1)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3分)

  (2)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3分)

  18.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19.有人认为孩子们的探险活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也有人认为这是颇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请结合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15分)

  20.以下面诗句情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发挥自已的想象,写一个叙事性片断。(15分)

  要求:(1)以记叙为主,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2)有环境描写;(3)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4)不少于200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转身”有转动身体,改变面对方向的意思。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的生活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小我私家,大到国家城市都有转身。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C(A.都读 gěng;B.分别读chī、dài、yí、dài;C.分别读chen、chuāng、qiàng、chuàng;D.分别读chuài、chuài、chuán、zhuì)

  2.B(A纰缪;C悬梁刺股;D优柔寡断)

  3.B(A“垂拱而治”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说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句中属不解词义,可改为“励精图治”。 C“千虑一得”,指平凡的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也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语。对象不当,用语不得体;D“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不符语境。)

  4.B(A成分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最后加上“的新风貌”等。C“开发“与“改造”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5.D 从关联词入手,辨识各分句的逻辑关系。

  6.B (隐修女是触壁而死)

  7.D(应该是“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8.C(A项不是“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而是“缺乏了解”造成的;B项准确表述应是“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D项这些观点是“在历史上被证伪的理论”,而非科学。)

  9.A(B项的理解与文句内容无关;C项中所说的“医生”应关注的“医学原因”,并非指前人的理论,与本意不符;D项中“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一句理解有误,文句意思并非是强调医生要去寻求社会原因。)

  10.C 【译文】先生说:“君子易于事奉而难于取悦。不按正道来取悦他,他不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会按照各人的才能来使用。小人难于事奉而易于取悦。不按正道来取悦他,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却求全责备。”

  11. C(“怪”应为“以……为怪”)

  12.A(A均为句末语气词; B并列关系/你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 D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

  [译文]

  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做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意,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作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最后读了《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文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象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今天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象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听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虑国家之事,可叹啊!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作。

  13.(1)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以…者,丁宁,使)

  (2)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就不再感叹了。(一饱之无时,推,是)

  (3)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易,所忧之心,岂…哉)

  14. (1)作用: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的萧瑟凄凉的气氛,衬托了诗人凄凉的心情,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2)全诗抒发了一种与有人分手时的离愁别绪。首句借景渲染离愁,“萧瑟西风”渲染了离别的凄凉;第二句直接抒写离愁,送客的离愁使人肠断,两人默然对坐,滴酒未沾;第四句诗人在默默暮烟、蒙蒙微雨中一直目送着友人孤独的悠悠离去,加重并深化了离别时的凄楚愁苦情绪。

  15.(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3)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6.好奇(憧憬)、执着(信念)、兴奋(激动)、失望(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轻信:原意指轻易相信。这里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将此作为对自己的又一次洗礼,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3分)

  (2)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3分)

  18.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吸引读者。(1分)同时为下文两个小孩急切地想登上小岛的行为作了充分的铺垫,又与文末小岛的真实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3分)

  19.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6分)

  参考示例:要真正认识一个地方单靠远远的观望是不够的,还要到实地去走走。

  或: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其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

  或:遥远的岛是一种象征,一种美丽的未来、美好的理想的象征,这启迪我们要像孩子一样积极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但又不能像孩子一样遭遇失败而垂头丧气。

  或:我们所有的美丽的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一样,即使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景,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已经隐含在执着的追求之中了。

  高三级语文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联,用于某校百年校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满腔热血育桃李,一片丹心扶栋梁。

  B.画栋拂云联旧垒,玉兰绕砌缀新枝。

  C.根深叶茂结硕果,笔健墨浓绘蓝图。

  D.福星高照满庭乐,寿诞生辉合家欢。

  2、为了提醒行人等候红灯时不要挤到斑马线上,交警部门拟在斑马线两端画上停止线,并在上面写一句提示语,下列最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不要急,欲速则不达 B.请在线后等候

  C.越线阻道,定罚不饶 D.亲,要谦让哦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全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有泉侧出     一觞一咏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不随以止也   茂林修竹   而记游者甚众

  C.有穴窈然     卒葬之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齐彭殇为妄作  向之所欣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4、下面各项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B.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的。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许。

  B. ①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 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尚:尚且。

  D.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命名。 ②而又不随以怠 怠:停止。

  6、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 )(3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后楚日以削

  B.前辟四窗,垣墙

__

  C.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D.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D.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行政院长刘兆玄看来,“江陈会”为扩大两岸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这不仅是东亚和平进程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良好开端。

  B.服装的得体与否,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

  C.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D.我国目前的测控通信网,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最强的测控系统。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如《伐檀》、《氓》等。

  B.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总标题为《人间喜剧》,反映了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C. 清代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充满浪漫主义精神,通过将花妖狐魅人格化、社会化,表达作者的爱憎和理想。

  D. 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二、语言表达

  11、国人在境外旅游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言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请以文明旅游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主题鲜明,语言得体。(5分)

  12、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5分)

  13、读下面的材料,得出一个生活哲理来。

  女儿身体较弱,父亲坚持每天要她吃一只煮鸡蛋。一天,女儿突然问:“爸爸,你小时候每天吃鸡蛋吗?”父亲以为给女儿以切身教育的机会来了,说:“我们小时候一年也难得吃一个鸡蛋!”正当父亲准备讲当年生活的贫苦时,女儿把话抢了过去,说:“那你们小时候太幸福了,我就讨厌吃鸡蛋。”

  三、文学常识

  14、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填空(4分)

  《三国演义》中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被称为“智绝”的 ,“义绝”的 ,“奸绝”的 。

  关羽在张辽“三罪”、“三便”之说的劝导下,与曹操“    ”后,降操。获赠战袍、 ,以及   的美称。但他心念刘备,斩颜良,诛文丑后,挂印封金,开始了千里寻兄之路。

  15、阅读舒婷的《思念》,指出说法不够恰当的一项  (   )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少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琴弦,

  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

  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A.诗的第一节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思念”牵缠中最真切动人的体验,那是美丽的惆怅和失望的茫然。

  B.诗的第二节用了比喻与衬托相结合的手法:前两句用比喻,极言时间之长和距离之远,写出了“思念”的难以等待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焦灼感;后两句用衬托手法,以“只有两颗泪珠”反衬思念之深。

  C.诗的最后一节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中心,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D.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缺少线条的挂图”等事物象征希望难以实现,表现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3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17、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①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②道,今

  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那个:即“哪个”。②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两句“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B. 第三句中的“闹”指的是上文中的“鸡叫”和“鸦噪”,渲染了繁荣而喜庆的氛围。

  C. “路遥遥”与“水迢迢”既写出了道路的漫长,也体现了求取功名之路的无限艰辛。

  D. “今日少年明日老”用语夸张,却道出了青春短暂的事实,饱含着韶光易逝的慨叹。

  2.请指出“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所运用的手法,并结合这几个句子说明作者所表达的认识。(5分)

  18、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完成。(7分)

  醉蓬莱①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②,暮雨霏微,乱峰③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④。画戟⑤移春,靓妆⑥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注释】①此词当是作者被贬黔州途经夔州巫山县时所作。②叆叇(àidài):形容浓云蔽日。③乱峰:指巫山群峰,其中神女峰尤为峭丽,相传即为神女的化身。④朱翠:指女子的朱颜翠发,代指美人。⑤画戟:是加上彩饰的戟,用于仪仗队。⑥靓妆:粉黛妆饰,这里大约指歌姬舞女之类。

  1.这首词抒发了调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请简析词中“乱”或“锁”字的妙处。(2分)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答:

  2.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

  20、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小题。(6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四、文言文阅读

  21、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2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吕氏春秋》)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吕不韦的生命意识。(2分)

  孔子:

  吕不韦:

  2.对这两种生命意识进行简要评析。(3分)

  23、阅读《论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⑴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理仁》)

  ⑶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对你的启示。(答案不超过50字)(3分)

  2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甲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论语•微子》)

  乙

  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

  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2分)

  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五、作文

  25、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写作。(15分)

  你知道,

  你热爱,

  太阳天天升起;

  你不知,

  你厌恶,

  太阳天天升起。

  理解这首小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体现人生感悟的文字。

  要求:①叙议结合,结构相对完整。

  ②运用排比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③不少于200字。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哲学家周国平说:山美、水美、草木美,而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爱美乃人之天性,让自己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更是许多现代人的追求。

  请以“让自己成为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用于歌颂教师,B项用于新校舍奠基,D项用于祝寿。这是一道考核对联内容的题目,注意分析适合的场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答案】B(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停止线上的提示语应该简洁、直白、醒目、妇孺皆懂。B符合上述要求。A太过含蓄,C太过严厉,缺乏人情味,D采用网络语言,不够严肃,不适合老人和孩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止:停止:茂:茂密;众:多;A.侧:从旁也,名词作状语。觞:喝酒,名词作动词。名:命名,称,名词作动词;C.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D.齐:把……看作相等,形容词作动词;“险远”,形容词作名词,危险遥远的地方。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公姥”,本义是公婆,这里偏指婆婆;B“作息”,劳作休息,这里偏指劳作;D“父兄”,本义是父亲和兄长,这里偏指为兄长。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偏义复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偏义复词的重点字义,牢固掌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期”,至、及;B项,“如”,往;D项,“怠”,懈怠。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答案】B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由上联“月送”可排除A项,由上联“花香”可排除D项,由“小院”可排除C项。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词类活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根据句子中成分关系推断该词的语法成分,分析含义变化。然后确定含义,以便理解和翻译。A 名词作状语,其它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今异义词常在句子翻译中出现,要将两个字分开理解。A到处,处处;B长大成人;C脸色。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仅是海峡两岸制度性协商正常化的良好开端,而且是东亚地区和甲进程的重要事件”; B.项一面与两面不吻合,应去掉“与否”; C.结构混乱,“围绕”与“以……为中心”杂糅。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C

  【解析】

  试题分析:《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二、语言表达

  11、【答案】礼貌言行体现个人修养 文明旅游展示中国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扩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要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突出“文明旅游”的主题。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答案】环保。(1分)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扣住主题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流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一定要审清答题要求,本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专题栏目,二是编辑编后话。同时有字数和修辞的要求。材料1中抓住关键句子“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这就是说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材料2是说瑞士人的环保行为,然后通过中外环保行为的对比,我们大家真该好好反思。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答案】(示例1)两代人认知的差异岂止是这小小的鸡蛋?代沟,必须努力“填平”。(示例2)父母自认为替儿女设计好了人生,但这样的人生之路却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父亲想让孩子干的事情,孩子并不一定干,父亲以为好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认为好。从大的角度是“不要用自己的意识要求别人”,“要认清差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定位为两代人之间的事情上,不要扩展的太宽。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未分类

  14、【答案】诸葛亮 关羽 曹操 三约 赤兔马 美髯公

  简述《三国演义》“割发权代首”(第十七回)故事情节。(6分)

  【答案】宛城征张绣时,曹操惊马践坏了大块麦田。他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还是郭嘉以《春秋》之义劝阻,免死。曹操割发权代首,并以发传示三军。后人写有诗句:“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1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标题及内容看,此诗并没有运用象征手法,而是借用独特、精美、多姿多彩的比喻意象来表现那种温柔、缠绵而又凄惋的情思。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1.景物:亭基、渡口、江流、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17、1.B

  2.对比。(1分)以“山”的永恒与“人”的易衰老形成对比,说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1分)不应该将生命耗费在追名逐利上,体现了作者对世人热衷于追求功名的否定。

  (1分)同时也以“山”的美好与“人”的憔悴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的美好,(1分)作者认为人生应该由争名逐利转而珍惜美好的自然。(1分)

  (表达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手法答成“衬托”或“反衬”也可。)

  18、1.(5分)参考答案:全词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通过这种乐与悲的多层对比烘托,抒发了词人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1分)词的开头五句,用“朝云”、“暮雨”、“乱峰”、 “巫峡”、“高唐”,描绘出一幅烟雨凄迷的峡江图景,营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透露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感,这是以哀景写悲情,情景交融。词的六到八句,作者笔锋一转,描绘出2幅春光明媚之中的热闹仪仗图,面对如此盛况,作者内心却是“万里投荒,一身韦影”的一片悲凉, “成何欢意”的一腔忧闷不禁喷涌而出,这是以乐景写悲情,极大反差,悲何以堪!(2分)下片开头四句巧妙地越过眼前的情景,而设想贬谪之地的望乡之苦,用未来的乡愁来烘托现实的离情,这是以哀景写悲情。接着五到九句是设想贬谪之地的地方官为自己摆酒接风、欢宴公堂的热烈景象,置身于高堂华宴,面对着主宾的觥筹交错,作者独品苦味,场面越是热烈,越反衬出作者心头的悲凉孤寂,这是以乐景写悲情。最后三句以陪伴着他通宵达旦“不如归去”的声声杜鹃啼鸣作结,显得愁肠百结、无以排解。(2分)

  【小题2】“乱”,是错乱的意思,用一“乱”字描绘出了群峰的攒拥交叠景象,暗示作者遭贬后神乱意迷的心境。“锁”,是“封锁”“禁锢”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一“锁”字表现了楚宫女子被困巫峡高唐的苦闷境况,借以透露出作者被困异地的身世之感。(大意相符即可)

  19、1.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2分)见“落日”( 比喻“暮年”)而雄心犹壮。临“秋风”,反觉“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2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将诗人的感情和身外景物融为一体,表明了诗人虽然远在天涯,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的报国思用之情。(2分)

  2.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2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3分)

  20、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四、文言文阅读

  21、【答案】示例①: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观点1分)。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2分),而在自己得不到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2分),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

  答案示例②: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观点1分)。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2分)。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2分)。

  22、【答案】

  1.孔子:仁重于生,杀身成仁。 吕不韦:生命至上,珍惜生命。

  2.在孔子看来,追求“仁”、“道”等远远重于珍惜生命,宁“求仁”不求生,为理想而不惜牺牲人的生命,有悲壮、豪迈之气,但多少有些沉重。而吕不韦则认为人的生命最为珍贵,无与伦比,生命无法重复,即使贵为天子、富甲天下也不能跟生命媲美,所以应当看重和珍惜生命。这种生命意识更接近现代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3、【答案】

  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分)。

  2.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1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24、【答案】

  1.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子路认为“不仕无义”,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下”的志向。(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

  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会责任感。(1分)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呼唤,回归自然。(1分)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五、作文

  25、【答案】

  例文:我认识一位老人,几年前他的老伴和唯一的儿子先后患病离他而去。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样遭受变故的老友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为何还能活得如此乐观和开心。老友对他说:“老伙计,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

  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一片光明;反之,当你将思维囿于忧伤的樊笼中,未来就变得暗淡无光了。长此下去,不仅最起码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气泯灭了,还会失去欢乐。对每一个人来说,那些如空气一样充塞在身边的欢乐才是最重要的。它组成我们生命之链上最真实最可靠的一环,你一节一节地让它松落了,欢笑怎么能向下延续呢?

  26、【答案】略


高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相关文章:

1.高中数学数列练习题及答案

2.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高三下学期复习,这3个语文考试小技巧要知道

4.高中数学几何概型习题及答案

5.江苏高三三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415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