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4)

凤婷分享

  十一、焉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句: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可译为“呢”。

  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

  例句:忽啼求之,父异焉 《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例句: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十二、虽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例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十三、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例句: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谓为信然。 《隆中对》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始得西山宴游记》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例句: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涉世家》

  然志犹未已。 《隆中对》

  3、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例句: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②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③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 、“好像……似的”。

  例句: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十四、何

  1、用作疑问代词。

  ①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何以战?《曹刿论战》

  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用作疑问副词。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水何澹澹。《观沧海》

  另外还有复合词,如[何若]【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十五、所

  1 、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应有的归宿”。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诗》

  3、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4、用作助词,放在介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短语,合起来作状语,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方法手段、产生的原因及其有关人物。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5、用作助词,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6、复合词 [所以]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汇编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32个文言虚词(3)

2.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3.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也字用法

4.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之字用法

5.高二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及用法整理

6.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乎字用法

7.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及举例

8.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32个文言虚词

9.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32个文言虚词(2)

244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