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诗盈分享

  我们在学习高中生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语文的很多知识要记住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语文,欢迎大家参考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与西方人偏重于通过权利来理解和实现正义不同,中国人偏重于通过义务来理解和实现正义,但前提是一个“信”字。统治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体会到取得普通民众支持的重要性,“信于民”逐渐成为统治者的行为规范。“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夫王者,民人之主也,无均平之德,则不足以治之。”既然执政者身为“民主”,那么就要对“利民”的责任多少有所承担,对人民的利益的许诺多少要兑现。而对民众讲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保证政令的可信,使民众感到政治可靠。

  在孔子看来,治国的道理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还认为执政者必须恪守自己对“民”所作出的承诺,也就是要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建立一种默契,君子以天命的名义满足百姓的需要,然后百姓服从君子的管理,所谓“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在此基础之上,孔子还从爱惜劳动力的角度提出“使民以时”、“敛从其薄”、“胜残去杀”等一系列惠民、爱民主张。

  孟子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爱民观,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政教之极”,人君只有以身作则,才有可能出现“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的局面;同样,人君只有带头“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如是则虽在小民,不待合符节、别契券而信,不待探筹、投钩而公,不待衡石、称县而平”,从而达到“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劳而事治,政令不烦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劝上之事,而安乐之矣”的礼治。

  最后,礼治所达到的社会秩序之公正性与合理性,还表现在这种根植于血缘宗法的等级秩序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可以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重新整合。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统治者和民众、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通过“礼”与“信”的教化作用,形成了某种以公正为原则的契约关系。这种规定自然是不成文的,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从这一方面来讲它是十分脆弱的;但这种规定是在对承诺双方彼此的关切进行了充分的考量之后理性达成的契约,符合公正、正义的社会关系原则,因而它是约定俗成的,代表着个体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从这一方面来讲它又是强大的,往往蕴涵着舆论和道德层面的巨大能量。毋庸讳言,这种契约关系的威力不仅深刻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且深刻反映着中国早期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

  (摘编自诸山的《先秦儒家的社会契约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令的可信与政治的可靠是统治者“信于民”的一个重要体现。

  B.“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是孟子爱民观的体现。

  C.“礼”的教化作用是只要人君以身作则,就可以达到“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

  的效果。

  D.先秦时期通过“礼”“信”教化形成的某种的社会契约关系虽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但

  是它的威力却可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将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契约关系进行比较。

  B.文章按照儒家思想的沿袭,纵向论述了社会契约关系的形成与之有关。

  C.文章以儒家思想“信”与“礼”的教化作用,来论述其在社会契约关系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具有辩证的思想,客观地分析了先秦时期社会契约关系在社会秩序中所起到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的爱民观与孔子观点有根本性的差异,孟子的观点更人性化与科学性。

  B.荀子的治国理念与孔子的治国理念本质上是不同的,荀子的观念更容易实现。

  C.“政教之极”所达到的社会秩序,符合个体与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D.礼治所达到的社会秩序比法制社会更具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浮冰上的两者

  【丹麦】哈夫﹒B.卡威

  饿到第三天的晚上,诺尼想到了尼玛克。在这座漂浮着的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甚至失去了他的小刀。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现在,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但是,村里的人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不就毫不迟疑地杀犬充饥吗?

  “尼玛克饿久了也要寻觅食物的。我们当中的一个很快就要被另一个吃掉。”诺尼想。

  空手的他可杀不死尼玛克,这畜牲身强体壮,现在又比他有劲,所以,他需要武器。诺尼脱去手套,解下了伤腿的绷带。在几个星期以前,他摔伤了腿,用两块小铁片和绷带捆扎固定。

  他跪在冰上,把一块小铁片插入冰块的裂缝中,把另一块铁片紧贴在上面,慢慢地磨。尼玛克看着他。诺尼觉得犬的两眼似乎闪着异光。

  诺尼仍然磨着铁片,尽量不去想磨铁片干什么。铁片的边缘磨薄了,天亮时分,小刀磨好了。

  诺尼从冰块中拔出小刀,用拇指轻轻试着刀锋。太阳光照在小刀上,折射到他眼里,使他一时看不见东西。

  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犬。尼玛克迟疑地看着他。“过来。”诺尼叫道。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牲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它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尼玛克越走越近,它已经意识到了诺尼的意图。诺尼感到喉咙梗塞,他看到犬的眼里充满了痛苦。

  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

  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体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两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然后,他张开空空的双手,蹒跚着扑向尼玛克,他倒下去了。

  犬围着诺尼的身体打转,嗥叫着。这下诺尼感到极度的恐惧。他已经扔掉了小刀,解除了武装。他太虚弱了,再也不能爬过去取刀子。现在只有听任尼玛克的摆布了,而且尼玛克也非常饥饿。犬围着他转,然后从后面扑了上来。诺尼可以听到这畜牲喉咙里的吞咽声。

  诺尼闭上眼睛,祈祷犬的攻击快一些结束。他感觉到犬的爪子踩着他的大腿,犬呼吸时喷出的热气冲击着他的脖颈。他随时都要放声尖叫。然而,他感觉到犬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诺尼睁开眼睛,张开手,抱住尼玛克的头。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

  一小时后,一架直升飞机出现在北边天空。飞机上一个海岸巡逻队的小伙子俯视着下面,他看到了漂移着的冰山,发现冰山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的在动。他让飞行员降低飞机,看到冰峰的阴影下,有一个黑而不动的像人一样的黑影。怎么,还有两个黑影?

  他把飞机降落在一块较平的冰面上,然后上了冰山,黑影是两个——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爱斯基摩雪橇犬。小男孩已经昏了过去,但还活着。那条犬无力地哀叫着,已经衰弱得一动也不能动了。

  吸引了飞机上巡逻队员注意力的闪光物质是一把粗糙的小刀,刀尖向下插在不远的冰上,在风中摇曳着。

  4. 小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的场景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做铺垫。

  B.文章中诺尼对爱犬的称谓多次改变,反映出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营造了人狗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他曾动过杀狗的念头,但最终因为“爱”而放弃杀犬。

  C.文章前面写到“这畜生身强体壮”与后文写尼玛克“滚烫的舌头直舔他的脸”形成对比,体现了狗对人的忠诚。

  D.文章的结局是美好的,向读者展示了崇高的人性美。

  5.文章围绕“小刀”展开情节,请梳理文章的发展脉络及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6. 结合巴金的《小狗包弟》中包弟的结局及作者的忏悔来探讨本文的主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5G,全称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核心技术,预计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2015年5月29日,酷派首提5G新概念:终端基站化。2016年1月7日,工信部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2017年2月9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二:

  高通公司高通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马德嘉在演讲中表示,5G统一的连接架构将把所有通信系统联系在一起,这将给工业界带来革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5G”“它会像电网一样随时随地地存在。”整个生活将会发生剧烈变化。比如,超低时延的通信,设备的智能化,还有终端侧可靠性的提升,都会改变生活和整个工业界。

  对于5G将为工业界带来哪些变化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因素,马德嘉列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企业网,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网络。在工厂的环境与流程中,设备之间的通讯需要满足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安全性,因此5G网络需要解决安全问题,进而为这一垂直领域带来变革。另一个例子是交通运输行业。当我们谈论自动驾驶,很多时候还是在说传感器等设备,而在5G时代,这些车辆中将安装有5G模块,车辆间可以互联互通,从而为驾驶者带来更好的性能体验。

  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这是5G商用的三大类业务。实际上,在一个工厂里,这些业务都会同时存在。

  (摘编自《5G统一的连接架构将给工业界带来革命》新华网2018年7月13日)

  材料三:

  “在5G信号覆盖范围内,只要戴上这个手套,你就能操控远处的机器人,让它跟你做出相同的动作。”大唐电信技术经理王竟辉告诉记者,5G具有低时延等特点,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操控,未来可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特殊作业。在5G信号的支持下,远程签名机械臂基本实现了即时响应、同写同传。每秒10G,这是实时监测到的5G速率,是4G速率的100倍。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超大容量等,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2020年实现5G商用。

  网络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这是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应坚持研发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5G技术的研发试验,按时完成第三阶段的组网测试等工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培育5G与工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加快5G网络规划,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保障5G按期实现商用。

  “5G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但目前5G还有很多挑战尚未解决,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

  (摘编自《正被揭开“面纱”面对挑战5G的创新永远在路上》光明日报2018年8月25日)

  材料四:

  据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5G用户数将达到13.6亿。

  同时,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到2025年,全球范围的5G网络的人口覆盖率(5G用户数÷总人口数×100%)将高达15%,但是,5G的快速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地区。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从高到低:中国(4.54亿5G用户)、欧洲(2.03亿5G用户)、美国(1.89亿5G用户)、日本(9500万5G用户)、韩国(3700万5G用户)。

  按照2025年时的5G用户数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从高到低:韩国(60%)、日本(49%)、美国(48%)、欧洲(28%)、中国(27%)。

  (摘编自《各国5G最新排名!》搜狐网2018年9月24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们有望在2020年使用上5G手机,智联生活触手可及。

  B.5G商用业务是增强移动宽带、关键业务型服务以及海量物联网。

  C.5G “面纱”虽已揭开,5G引领网络技术的创新,创新我们永远在路上。

  D.材料四中,各国5G用户数与其在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占比是成反比例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5G技术对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每个国家都会抢占先机并独享成果。

  B.在5G时代,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了,将完全可以替代驾驶者。

  C.5G将会给工业界带来巨大的变革,将催生出很多新兴行业。

  D.在未来2025年,我国5G用户全球最多,表明我国5G商用最好。

  9.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你谈谈在5G的路上我国该怎么做?请你猜想一下5G时代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鲁人或恶吴起,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选自《史记•吴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B.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C.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D.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

  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席”古代室内的坐卧器具之一。古代最初只有铺在地上的席子,后来有了几、床、榻这些器具。“几”只是稍作休息的器具,“床”最初也只是坐具,“榻”可坐可卧。

  B.相,相国,又称相邦,起源于春秋,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C. “魏文侯”与“武侯”都是指魏国国君,跟前文的“鲁君”职位相同,不同于“公、候、伯、子、男”中的“侯”。

  D.“宾从”在古文中有宾客和仆从之意,文中的“宾从”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擅长用兵打仗,曾先后侍奉过鲁君、魏文侯、魏武侯、楚悼王等。

  B.吴起虽然贪恋美色,但是一位出色的将军。行军打仗,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吃穿、睡觉、行走从不优于士兵,甚至还亲自背负捆扎好的粮食。

  C.武侯时,田文担任国相,吴起心里很不高兴。虽然他在统帅三军、管理文武百官、拒守西河、处理政事方面等各方面都比田文强,但魏武侯还是任命田文为相。

  D.公叔出任魏国国相,畏忌吴起,仆人献计离间武侯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就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5分)

  (2)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1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写少妇忆远的抒情小曲,既显示出文人高雅典丽的艺术修养,又体现了民歌自然清新的艺术特色。

  B.“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写少妇无精打采地掉转船儿,让习习的晚风吹着那翠绿的裙儿左右飘拂。

  C.“芙蓉开尽无消息”,意蕴丰富,既写出女子远望却消息全无的情景,也表现出女子满腹闲愁,一腔离恨。

  D.“一曲琵琶数行泪”既是概括写女子的日常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的倾泄。她本想借琵琶一倾积愫,又联想到自己命运与琵琶女一样,美人迟暮,身世飘零,不禁泪随声下。

  15.自古人称“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手法精妙,请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 ”突出作者对圣贤学说的渴慕之情。又用“ ”表现自己从师的艰辛。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英雄的风流余韵经历了无数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 ”。

  (3)《念女娇﹒赤壁怀古》中“ ,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书法是 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精髓,基于汉字书写的书法专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成为它建立专业高度的束缚,因此( ),而应该以文字为切入点和窗口,打开汉字背后的文化链,从诗书画印等方面设置课程,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层次,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素质教育,以期改变社会的认可度,增强该专业的人文厚度。要打破社会对书法专业仅仅“写字好”的认识,还必须进行通才培养,历史、哲学、古汉语、诗词、写作等都应该以高要求、高标准教学。借助传统文化复兴的东风,进行综合文化知识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书法专业的含金量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提升书法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为拓宽就业渠道 。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有人认为书法已成为 ,它应该被陈列进博物馆。同时也有人认为社会上的书法热正是这门古老艺术 的最好佐证。笔者认为,国人对于书法有着来自基因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也是中华文明延续的内生动力,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事业只有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更多关注,在逆境中突围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卷帙浩繁 曲突徙薪 明日黄花 生生不息

  B.博大精深 未雨绸缪 破铜烂铁 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未雨绸缪 明日黄花 生生不息

  D.卷帙浩繁 曲突徙薪 破铜烂铁 源远流长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专业的设立不是文字和书写本身。

  B.设立书法专业的切入点不是文字和书写。

  C.书法专业的设立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文字和书写本身。

  D.只停留在文字和书写本身是不合适的。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层次,增强该专业的人文厚度,以期改变社会的认可度。

  B.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层次,增加该专业的人文厚度,以期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C.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层次,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素质教育,增强该专业的人文厚度,以期提高社会的认可度。

  D.提高书法专业的学科层次,对书法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素质教育,增加该专业的人文厚度,以期改变社会的认可度。

  20.下面这则邀请函中有多处存在问题,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们好!

  学校定于2018年11月28日上午9时召开“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及表彰大会”,特诚挚邀请您来敝校礼堂参加大会,见证成长,助力高考!

  恳请您能抽空参加,我们将敬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18年11月21日

  ① 改

  ② 改

  ③ 改

  ④ 改

  ⑤ 改

  21.下面是某单位人事部招聘员工程序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年近古稀的某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板书火了。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

  尔出现的科学家头像,被网友评价为“比PPT还要好看的课堂板书。”这位教投从教几十年,一直坚持手写板书上课,教学严谨又生动,课程常常是一座难求。“画画是我小时候的爱好,后来上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听课,记住这些内容,就放到了板书里。”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只有”与“只要”,条件关系不对,还缺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

  2.C A无对比论证与比较;B不是纵向论证;D无辩证思想,无作客观分析。

  3.C A“有根本性差异”错,且“更人性与科学”无依据;B “本质是不同的”错,且 “更易实现”无依据;D无中生有。

  4.B 营造和谐的画面不对,营造了人狗对峙的紧张氛围。

  5.“小刀”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小刀展开,写了“丢刀”---“磨刀”---“试刀”---“扔刀”---“刀光救人”等情节。(3分)诺尼的这些行为反映了他的情感历程;诺尼丢掉小刀时,对尼玛克保持距离,担心它会吃掉自己;磨刀时,尼诺心里有些不安,尽量不去想磨刀干什么;试刀时,尼诺的心肠硬起来,随后伤心,痛恨自己;“扔刀”后,尼诺感到嫉妒的恐惧,随后被狗的行为感动。(3分)

  6.小狗包弟聪明可爱,通人性,但最终难逃被送上解剖台的厄运,表明在那个时代任何生命都难免受侵害。巴金的忏悔,意在告诫人们,凡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生存权,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忏悔能够唤醒人性。(2分)

  尼玛克也是一条生命,生命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不仅追求丰足的物质生活,更应该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世界。尼诺战胜了求生的本能和对死亡的恐惧,选择放弃杀狗,这种无私的爱超越了生命,这正是人性的高贵与伟大之处。(2分)另外,作为人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让它们与我们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地球保持生机。(2分)

  7.C A“有望”使用不对;B以偏概全,只是三大类,并非只有这三类;D不是全成反比。

  8.C A“独享”错;B只是说“给驾驶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没有“可以完全替代”的说法;D用户最多不能说明商用最好

  9.我国做法:①坚持研发与应用并重,继续推进研发试验;

  ②培育5G与工业、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探索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③坚持创新与合作并重,加快5G网络规划,保障按期商用。

  猜想改变:从通讯、 出行、医疗、教育等方面谈,或具体谈改变,言之成理即可。

  10.A

  11.D 宾从在文中是归顺,顺从之意

  12.C 吴起各方面都比田文强说法错误。

  13.(1)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将”,统帅;“死”,为国死战;“孰与”,与谁相比,哪一个更。得分点各一分,句意两分。)

  (2)他使法律明确,依政令办事,令出必行,裁撤无关紧要的官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安抚蓄养战士。(“明”,使……明确;捐,裁撤;抚养,安抚蓄养。得分点各一分,句意两分。)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战死,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武侯就会说:‘那可怎么办呢?’您就趁机对武侯说:‘请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心意,就一定会答应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心意,就一定会推辞。用这个办法能推断他的心志。’您找个机会请吴起一道回家,故意让公主发怒而当面鄙视您,吴起见公主这样蔑视您,那就一定不会娶公主了。”当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地蔑视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武侯怀疑吴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他使法明确,依法办事,令出必行,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冗员,停止疏远王族的按例供给,来抚养战士。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俯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14.D“一曲琵琶数行泪”属于细节描写。

  15.①以景结情,秋已深,凉已重,而远在他乡的爱人无人照料,传达出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恋;(2分)

  ②鲜明的形象和色调的对比,“红”形容“鸳”,“白”形容“鹭”,构成了鲜明的形象和色调的对比,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借以表达女子的孤独之感;(2分)

  ③反衬,鸟的“何处不双飞”,反衬女子无时不在的孤独寂寞,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

  16.(1)益慕圣贤之道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C (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数量很多;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破铜烂铁:破旧锈烂无用的铜铁器,泛指各种破旧无用的器物;生生不息:群体发生变化或新生的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也可以形容历史悠久。)

  18.C

  19.B

  20.

  ① 您们好!改为:您好!

  ② 敝校改为:我校

  ③ 恳请改为:希望

  ④ 抽空改为:拨冗

  ⑤ 惠顾改为:光临

  21.答:从接收应聘人员简历到最后通知入职,要经过两次面试,简历和两次面试均要评估,评估合格即可进入下一程序,评估不合格的,相关材料将会由人事部存档。

  22.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事件,有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有写作任务。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使用分层分析法,即将文字材料的段落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别概括每层的大意,然后综合考虑,进而提炼观点,构思写作。大体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引出事件,某教授的板书火了,交代了原因,好看(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尔出现的科学家头像)。

  第二层,指出教授坚持板书的原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听课,记住这些内容。

  第三层,反对的观点,认为板书没什么大不了,不值得表扬,是一种落后。

  综合三层的意思:

  第一, 针对教授板书火了这件事,材料给出了正反两种观点:点赞的和反对的。相信很多同学会从支持板书或认为板书落伍的角度去立论,如:传统的传承、与时俱进、不可固守等,辩证一点的也无非是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

  第二, 我们应该关注教授坚持板书的目的,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板书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将画画的兴趣融入板书中,而是为了能够将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出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就比较容易抓住材料的核心。我认为可以从形式与目的的关系立论,如:无论是传统板书,还是信息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它们的终极追求应该是实现教学目标。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么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无所谓孰优孰劣,更无所谓孰先进孰落后,只要能实现目的,两者都先进。教学方式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为先进而先进“,否则就是削足适履,或者是买椟还珠。

  第三, 本次作文在写作时应该避免说话偏激,思维僵化,要注意思辨性,要注意行文时逻辑的层层推进。当然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紧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深入分析即可。

  第四, 我认为,在行文时也无需局限于材料,全文只谈教育,可以做到“同质提升“,多想想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2018年秋季孝感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双向细目表

  知识内容 能力层级

  难度要求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表达应用 鉴赏评价 探究

  论述类

  文本阅读 1 3 文章内容理解 √ 中

  2 3 分析作品结构 √ 易

  3 3 作者观点的分析 √ 中

  文学类

  文本阅读 4 3 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

  概括作品主题 √ 中

  5 5 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情感 √ 难

  6 6 比较探讨文章主题 √ √ 难

  实用类

  文本阅读 7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易

  8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包括读图 √ 易

  9 6 分析文本的有关内容 √ √ 中

  古诗文

  阅读 10 3 文言断句 √ 中

  11 3 古文化常识理解 √ 易

  12 3 文章内容分析 √ 难

  13 10 文言句子翻译 √ √ 难

  14 3 诗句理解与鉴赏 √ 中

  15 6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 难

  16 6 古诗文默写 √ 易

  语言文字

  运用 17 3 成语 √ 易

  18 3 衔接 √ 易

  19 3 语病 √ 中

  20 5 语言得体 √ 中

  21 6 图文转换 √ 难

  写作 22 60 材料作文 √ 难

  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目

  一.语文基础知识(29分,1-7题每小题2分,8-12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赍发(jī) 棨戟(qǐ)  襜纬(wéi)  星分翼轸(zhěn)

  B.鲲鹏(kūn) 夭阏(yān) 央浼(měi) 梓泽丘墟( zǐ)

  C.泠(líng)然 沮(jǔ)丧 狙(jū)击 衡阳之浦(pǔ)

  D.怂恿(sǒng) 涎皮(dàn) 蓬蒿(hāo) 委以微贱(wěi)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所赖君子见机 机:机会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哪里

  C.抢榆枋而止 抢:抢先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遥远

  D.披绣闼 披 :开 他日趋庭 趋:走向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

  A.此小大之辩也 B.小知不及大知

  C.云销雨霁 D.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园日涉以成趣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乐琴书以消忧

  ⑤而后乃今将图南 ⑥屈贾谊于长沙

  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⑧臣具以表闻

  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B.①⑦/③/②④/⑥⑧/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⑤⑦/②③⑥/④/⑧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6.下列各组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齐谐》者,志怪者也

  C.彼且恶乎待哉 之二虫又何知

  D.奉晨昏于万里 今臣亡国贱俘

  7.下列两组句子中对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沮

  A.①②相同,③ 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 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 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 ④相同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秋:指秋季。七月称仲秋、八月称孟秋、九月称季秋;三秋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B.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C.东宫: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D.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数量众多的文物可能需要几代人去整理研究。

  B.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宇宙纵使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C.数字货币优势明显,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所需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D.喜剧小品风趣幽默、短小精悍,能生动鲜活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两位阔别十年的老朋友竟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②李世石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天才棋手,常出言无忌,只要有他出席的新闻发布会,肯定就会有噱头。

  ③有的快递公司对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物件有特殊的收费标准,许多顾客觉得这十分不合理。

  ④久居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的人们始终怀揣着一颗诗意栖居的心。烟花三月里,城里的人们相约奔向绿色的田野,兴致勃勃地体验起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⑤著名物理学家段一世先生一生躬耕讲坛,执教65年,每周安排3天时间给研究生上课,甚至通宵达旦指导他们的科研与论文的写作。

  ⑥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大胆创新,很快就在专业领域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1.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笔耕不缀,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一位同学说:“像孙老师这样快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D.参加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① 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 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③ 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 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 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9分)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艺作品的品质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有关,这意味着有了雄伟的人格就能写出雄伟的作品。

  B. 艺术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者需要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C. 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技巧和态度制约着作品质量,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

  D. 经典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1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后面几段提出分论点,形成总分的结构。

  B. 文章从经典的内涵、作者的德艺和创作的艰辛等方面,对文艺创作进行了论述。

  C. 文章第三段在提出观点后,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德艺方面的要求。

  D. 文章最后一段用比喻论证法,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艰苦,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是传世经典,它的作者曹雪芹,应该有伟大的灵魂,也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技巧。

  B. 错误倾向、低级趣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养德格格不入。

  C. 文艺工作者有了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就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D. 传世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4分)

  信 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鸡蛋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呱唧呱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地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势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忒好,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长大,他会想法猎来的。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像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

  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着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1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详细描写了小狐狸的外貌,但对猎人的外貌没做细致的刻画,这是因为猎人长什么样并不重要,作者主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

  B.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狐红雪白,色彩鲜明,画面生动而美好。其中“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的描写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说三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前两次眼神“亮亮”的,后来“闪着白白的光”,凸显了小狐狸对猎人从信任到惊恐的情感变化。

  D.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1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猎人的形象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说以“信任”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1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注]:受釐x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秀才指优秀的人才。

  B.太傅:古代官职名,掌管官员的考核与任命,也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用语。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D.九卿:秦汉时的中央行政长官,像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管宫廷总务。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二十多岁时被文帝征召,担任博士,成为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B.贾谊到长沙四年后,被汉文帝召见,文帝因感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C.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太多,有的诸侯的封地甚至广连几个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D.汉武帝时,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担任郡守,贾嘉最好学,担任了九卿的职位。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4题(9分)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①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③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白帝:即白帝城。

  ①归马:从事耕种的马。②诛求:强制征收、剥夺。③恸哭:失声痛哭。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仗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

  24.诗歌的第三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使至塞上》中描写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2)《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 , 。

  (5)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喝点朝露和山泉,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 帷 B阏è D涎xián 猥

  2.B【解析】A。“机”是“预兆”的意思,C.抢:触、碰D.趋:快步走过

  3. D【解析】(A辩—辨B知—智C销—消)

  4.B。【解析】①⑦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名词;②④形容词意动用法;⑤名词作动词。⑥⑧动词使动用法

  5.A【解析】“侥幸”古今词义相同。

  6. D

  7.A【解析】① ②都为介词,“把”“拿”:③连词,反而,却,表转折:④连词,况且,表递进

  8.A【解析】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

  9.C【解析】A项前一个分句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园”,提取主干为“发掘是墓园”,实际主语应是“海昏侯墓”,不是“发掘”,应把“的发掘”去掉。B. 语序不当,应“纵使宇宙毁灭了他”。D项的错误是句式杂糅,定语“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杂糅,应改为“深为……所喜爱”或“深受……的喜爱”。

  10.B【解析】①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不容易让开。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难以相容。使用错误。②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城府,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使用正确③半大不小: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儿童的年龄。此处误用对象。 ④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⑤通宵达旦,整整一夜,直到天亮。使用正确⑥头角峥嵘,形容少年不凡,才能突出,早期崭露头角。头角,比喻年轻人显露出来的才华、能力。峥嵘,突出的样子。

  11.A 【解析】B “高足”敬词,用于称呼别人C “绵薄之力”是谦词;D “承让”应改为“手下留情” ,“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12.D

  13.B【解析】 A项,“有了雄伟的人格就能写出雄伟的作品”说法错误,想写出雄伟的作品需要有雄伟的人格,但有了雄伟的人格不一定能写出雄伟的作品;C项,“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错,原文为“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D项,“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错,与原文“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不符。故选B。

  14. D【解析】D项,“传世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分析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运用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无比喻论证。路遥的墓碑主要是引证法,证明文学创作的艰辛。故选D。

  15. C【解析】C项,“文艺工作者有了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就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说法错误,“文艺工作者有了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不一定“就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即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故选C。

  16.C【解析】C.“由信任到惊恐”不准确,“惊恐”应为“仇恨”。

  17①善于伪装,处心积虑。他百般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的原因是想借助它放松老狐狸的警惕,引出老狐狸,然后卖老狐狸的皮挣钱。他设置的机关,必须有一定的重量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正好。

  ②贪婪自私冷酷。他杀老狐狸,毫不手软,甚至没有片刻犹豫不忍,丝毫不考虑小狐狸的信任,心里想的只有钱;他不立刻杀小狐狸,是因为小狐狸不值钱,想等小狐狸长大再杀。第二年再见到小狐狸时,他毫不手软,跟踪几天,办法用尽,一心只想猎杀。(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概括的能力。关于猎人这一形象,可以从文中找出关于他的描写及相关的情节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如文中写他想尽一切办法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真正的目的在于引出老狐狸,然后卖老狐狸的皮挣钱等,由此可知他处心积虑等特点。从他对待老狐狸和小狐狸上,可以看出他的冷酷无情及自私贪婪等。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杀老狐狸毫不手软。

  18①从形象方面:“信任”体现了人性的残忍和兽性的纯真,在小狐狸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设下的获取“信任”的圈套中,突出了猎人和小动物的形象特点。

  ②从主题方面:“信任”,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揭示、批判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和唯利是图的社会现象,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意味深长,让人感慨。

  ③从情节方面:“信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的被亵渎也直接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仇恨、报复,最终把猎人引向了陷阱。(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理解的能力。关于文章标题“信任”的作用,首先要确定好考虑的方向,一般主要考虑小说的三要素及主旨。如从形象的角度考虑,“信任”既体现猎人的处心积虑,又突出小狐狸的单纯。而从主题方面则引发读者思考,人性的自私冷漠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等问题。关于情节方面,“信任”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9.C

  20. 【解析】B太傅“掌管官员的考核与任命”错误,应为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21.D【解析】贾嘉担任九卿之职是发生在汉昭帝时期。

  22.(1)(他们)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权力,使政事弄得一片混乱。”(得分点:“短”,诋毁,诽谤;“擅权”,独揽权力;“纷乱”,使……杂乱、使……混乱,各1分。句意2分)

  (2)我想遵从皇帝命令飞奔上任,然而祖母的病一天天加重,想姑且顺应个人心愿,但申诉不被答应。(得分点:“奔驰”,1分;“笃”,1分;“则”,“告诉”各1分。句意1分)

  23. B 【解析】 B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已至,“雷霆斗”也非“沉寂”。

  24. 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3分)诗的第三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3分)

  25.(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6.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朝露和清泉----生命中美好的东西;要吃鸟粪、腐叶-----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如批评);要经受风雨雷电的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练;拒绝阴暗的情绪――拥有乐观向上的情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四个写作角度。

  附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他们)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权力,使政事弄得一片混乱。”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职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后来汉文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曾和我有过书信往来。到汉昭帝时,他担任九卿之职。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 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 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 的诱惑。

  A. 顺应 坚不可摧 形形色色

  B. 顺应 牢不可破 形形色色

  C. 顺遂 坚不可摧 应有尽有

  D. 顺遂 牢不可破 应有尽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顺应”是顺着某种趋势去适应;“顺遂”是事情合乎人愿,进展顺利。从语境看,“天性”应与“顺应”搭配,与“顺遂人愿”无关。“牢不可破”指坚固得不可破坏,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坚不可摧”指极为坚固,不能摧毀。语境中的“家园”不能用“坚不可摧”来修饰。“形形色色”形容事物品类繁多、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从语境看,“诱惑”不能用“应该有的”来修饰。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本题中,第一处是考查近义词“顺应”和“顺遂”的辨析,要注意语境中的使用对象;第二处和第三处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要注意语境的分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

  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

  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

  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

  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

  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⑤②③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项,“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写红日之光,接⑤,排除A项。②③写“画框”按照逻辑顺序应相连,③中“这时却全呈黛青色”,与④中“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相连也合情理,因此可得出顺序为B项。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 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 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 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B. 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 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D. 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C项,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故选C。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C.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此类题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背景、人物(包括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语言)、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抓住能反映画面特征的信息进行详细描绘。再和选项中的诗句内容逐一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画面中包括弯月、人、树及影子等,由人所站立的姿态来看,应是向远处眺望,好似有所企盼。A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诗句的意境与画面意境不符。B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中“八月十五夜”与画面中的弯月不符。C项,“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月明”与画面不符。D项,“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意思是“今天晚上朋友到底还会不会来啊? 让人立在梧桐树下直到树影散尽”,符合图上的情境。故选D项。

  6.下列各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安在其不辱也 B.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 之二虫又何知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题中B项,被动句,其余三项宾语前置句。故选B。

  【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7.下列各项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猥以微贱

  B.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及其所之既倦

  C. 某所,而母立于兹 固主上所戏弄

  D.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项,之,结构助词,取独/动词,到;C项,所,名词,处所/助词,所字结构;D项,副词,大概,表猜测。故选D。

  8.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B. 审矣,何足怪乎 审:清楚

  C.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 再休似此处栖迟 栖迟:留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鉴:察。故选C。

  9.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 东犬西吠 D.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项,数词意动用法,把……等同;其余三项名词作状语,亲手、向西、像牛马一样。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①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⑤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10.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退务刺其大义 刺:批评

  B. 有禄即官也,何署为 署:代理

  C. 约事竣而给之 竣:完成

  D. 僦屋而居 僦:租赁

  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 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

  C. 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 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3. 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0. A 11. A

  12. (1)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

  (2)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

  (3)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13. ①查清实情,张榜公示;②区别对待;③完善制度;④晓以大义。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刺:探求。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错误,明清时指举人。故选A。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庠:学校;中:中伤;为……所:表被动;廉:查访;为:向;白:说清楚;之:代这件事;解邑:卸任;赇:贿赂;橐:口袋;籍:登记;舒:抒发;自见:宾语前置句,表现自己的思想。

  【13题详解】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分析,然后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作答,此题要求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官给镪募民役,悬格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用大义谕遣之”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蔡先生,名霁。天生端正聪慧,举止和成年人一样。祖父教授他经书,他回来一定要探求其中的深义。家里很贫穷,父亲做永春县掾史来谋生。蔡先生心里想:“我的父亲虽然安于这样的生活,然而就像赵景真听到父亲吆喝牛声就难过而泣一样,难道是他的父亲不安心于耕种吗?献身出仕,使父母富贵荣耀,是做人子的职责。”于是意气激昂,想通过经术来自我发奋。

  于是跟随父亲到永春。父亲带着他拜见县令。县令试探一下他的才能,认为他很不一般,说:“不要用俗务埋没他!”于是准备了礼物,让他向傅君学习。乙亥年,出来考试,县令首先选中了他,补为诸生。后来万历己卯年乡试中举。丙戌年,参加礼部会试,没有考中。己丑年,才得以补任玉田县教谕。他刚到延津,父亲去世的消息就到了,他悲痛欲绝。

  服丧期满,补任福建长泰县教谕。凡是举人做这个官职的,都会注明他的职衔为代理,表明不是正式官职,县里表面上提供俸禄,但实际上心里讨厌轻视。蔡公说:“这是不对的,有俸禄就是官员,为什么是代理呢?况且代理的官员难道就不能做实事吗?”他依据经书来教学,宽严相济。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准备饭食讲学,所选拔赏识的人大多后来声名显扬。郡里学校有个学生被和他有仇怨的人中伤,蔡公查访清楚他被人诬陷的事实,向督学说清楚这件事。这个学生拿着财物来感谢,蔡公拒绝并打发他离开。

  乙未年,调任四川乐至县令。适逢有伐木的差役,而木材的产地,人兽绝迹,官府出钱招募百姓从事这个差役,其实就是公布出来以利诱人罢了。约定事情完成后付钱。百姓先拿出钱,而官府所给的钱大多不能抵得上百姓拿出的钱。凶悍而狡猾的人相互谋划免于服役,淳朴敦厚的人也紧跟着他们这样做,到任的官员始终不知如何处置应对。蔡公一到任,出其不意,征召来几位有名望的老人,给他们笔纸,让他们分别写清能应募者的姓名,让他们按心里所想快速写下。写完,立刻收上来。为他们查考粮册,来知道他赋税的多少;查验户牌,来查明他田地的多少。然后在府门张榜公示应该服役的人。男丁弱赋税多,出钱帮助前去服役的人。家庭特别贫困的人,才能自我申诉(免除差役)。去除那些符合事实的,责打那些虚报以及胡乱申请免除差役的。于是更改确立补助的条例,定下轮流休息的规定,明确给付报酬的约定。晓以大义,派他们前往,百姓才受到鼓舞,乐于前往。伐木结束,不久遭遇干旱的疾苦,蔡先生对百姓多方慰劳安抚,然而他对于奸猾之人没有宽恕,对于犯法的人一律依法处置。

  先生从中举人到卸任,二十多年,一直租赁房子居住,只有十几亩薄田,讲究节义,不因贫穷求人。将要卸任离开时,有人贿赂他二百两银子,他没有把赃银放入口袋里,只是登记并放在那里罢了。其子借来驿站供应食宿车马的凭证,为蔡公回来途中打算,蔡公把它放在匣子里不用。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加以概括。

  【答案】(1)空,空阔、旷远,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2)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答出四点即可)

  (3)仕途遭贬的失意;旅居异地的孤寂;秋夜难捱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1)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语言的能力,要求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空”在写景的句子中,“空江涵霁晖”从意境的创设的角度形象描绘了江面上雨后空阔迷蒙的景象;再通过诗歌诗借景抒情,因此分析情感“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此题考核赏析诗中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此题顺序的角度看,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由高到低,由远及近;从着眼点看,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视听结合;从手法看借宾鸿自况自喻,列举意象进行白描。

  (3)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从借景抒情的手法切入,诗歌前三联通过凄清之景表达旅居异地的孤寂;最后一联直抒胸臆,写出秋夜难捱的愁苦;根据注释“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分析“仕途遭贬的失意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 ,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逍遥游》)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

  (4)适莽苍者,________,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_______。(《逍遥游》)

  (5)____________ ,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陈情表》)

  【答案】 (1). (1)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4). (3)疏林不做美 (5). 淡烟暮霭相遮蔽 (6). (4)三餐而反 (7). 宿舂粮 (8). (5)愿陛下矜愍愚诚 (9). 庶刘侥幸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辩”“摩灭”“霭”“反”“舂”“矜愍”的写法。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16. 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7. 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

  18. 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9. 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

  【答案】16. ①视听相结合;②反衬,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③比拟;④表达了对麦子的赞美和喜爱。

  评分建议:共4分。每点1分

  17. ①冬天:沮丧、不甘、无奈;(2分)。②麦子:自豪、愉悦、蔑视。(2分)。③叙述人称: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生动。(1分)④叙述语言:生动活泼,富有韵味。(1分)

  评分建议:共6分。按点给分。

  18. ①内容上:插入了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分)②结构上: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2分)

  评分建议:共4分。每层2分。

  19. ①赞美麦子坚守不屈的品格。②赞美麦子给人以希望与幸福。③赞美农民坚韧和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

  评分建议:共6分。每层2分。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文中的“面色、喊叫、倔强着”这些词,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菊花的死反衬麦子的坚守。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第一问:第四段中“失败的泪滴”“胜利微笑着的”“无奈的冬天”等词是直接描写“冬天”和“麦子”的心理的词,可以直接用;概括为冬天:沮丧、不甘、无奈,麦子:自豪、愉悦、蔑视。第二问主要是分析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直接、生动。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本题答案围绕以上答案要点回答即可:内容上:插入了中国人和麦子结下的情缘,突出表现人与麦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结构上:启下,引出下文人们对于麦子的情结。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文本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本题“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主要是赞美麦子坚守不屈的品格;赞美麦子给人以希望与幸福;赞美农民坚韧和对生活的信念与希望。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答案】传承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注重道德涵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传承,做人的美德无疑是其中精髓所在。

  诚信是立人的口碑,这些年来师长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无不强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时晋文公退避三舍,公孙鞅一诺千金,誉满天下。而周幽王戏弄诸侯,晋惠公以怨报德,却为天下人所不齿,成了反面教材,足可见我们老祖宗对诚信的重视。如今更是作为一种社会的正能量被传承下来,且不说师长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守诚信。小到借橡皮、借铅笔,大到借书、借钱,都要有借有还,才会让别人信任自己。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阖闾话短长。”节俭清廉的美德在中国由来已久,齐国宰相晏婴吃饭,最多只有一个荤菜,招待客人也是同级标准;明朝海瑞当县令时,从不买肉,自给自足,平时穿得跟叫花子颇有神似,令人钦服。今天,还有人将节俭视为吝啬,肆意挥霍:一味追求名牌,吃饭必定满汉全席,却足足有一半剩饭剩菜倒进了泔水桶。衣食不过是为了温饱,我们应该响应“光盘”行动,本着吃多少打多少的精神,勤俭节约。

  对于崇尚儒家思想的国家来说,孝敬无疑占着重要的地位。古代的守孝制就是为了检验臣子对国家的忠诚。再看看在母亲生病时放下皇帝架子,亲自为母亲试尝汤药的汉文帝;为了让身患眼疾的父母喝上鹿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混入鹿群的郯子……无不令人动容,我们并不一定会孝得感天动地,但我们一定要立志孝得感天动地。帮父亲买早点,给妈妈洗个脚,替奶奶干家务……这都是孝敬的表现,换句话说,让长辈高兴就是孝敬。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顶着素质低的骂名,甚至连港台同胞都歧视我们,就是因为随地吐痰、奢侈浪费等等行为。我们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从我做起,传承千年美德!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组合的作文题。两则材料的核心词是“接力”,分别来自于两个方面:体育运动项目术语、时政要闻。第一则材料,是“百度百科”对“接力跑”的定义,明确了这一运动项目的性质和规则:集体合作完成,个人明确分工。第二则材料,出自十九大报告,是从一代代中国青年的使命角度提出任务和要求:中国梦光辉灿烂任重道远,青年人责无旁贷接力实现。

  综合审题,必须紧扣核心词“接力”,可从以下角度立意:要重视传承;既要个人努力,又要集体合作;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既要拼搏,又要守规则;连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远大目标;做好自己,承前启后。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联考试卷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高二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3.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4.中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5.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415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