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高考历史的高频考点的具体分析(2)

夏萍分享

  高考历史的常考考点

  【高频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 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 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 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相权三分;

  ②职权分明;

  ③节制君权。

  (2)影响:

  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 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 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

  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 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 部。

  【高频考点4】 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 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 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 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 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 原则。

  【高频考点6】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 化进程。

  (3)特征:

  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

  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高频考点7】 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

  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影响:

  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高频考点8】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抗战。

  (3)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高频考点9】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高频考点10】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高频考点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背景下,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非凡。即:一个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高频考点12】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1)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中国的经济文明

  【高频考点13】 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

  【高频考点14】 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1)从西周至唐: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元明清:

  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3)经济政策: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高频考点15】 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高频考点16】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它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等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频考点17】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1)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特别是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与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变,如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等,这是近代文明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

  【高频考点18】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就与失误

  (1)成就:

  ①“一五”计划建设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③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2)失误:

  ①1958年总路线: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其特点是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大跃进:

  “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④““””“左”倾错误的影响:

  1966年,中国爆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高频考点19】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

  (3)在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推动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期,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频考点20】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春秋时期:

  老子主张“无为”,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

  ①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高频考点21】 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

  (1)主张:

  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高频考点22】 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代表: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

  批判地继承儒学思想,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学以致用。

  (3)影响:

  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频考点23】 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2)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深入一步。

  (3)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接受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高频考点24】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1)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西方启蒙思想的民主、自由、平等学说引入中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将反封建推进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主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高频考点25】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

  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四、世界的政治文明

  【高频考点26】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①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

  ②它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产物,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是成年男性公民。

  (2)实质: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的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

  【高频考点27】 罗马法的演变、内容及特点

  (1)罗马法经历了《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历程。

  ①《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标志着罗马公民法的诞生。

  ②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习惯法等。

  ③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等。

  (2)特点:

  ①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罗马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

  ②罗马法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则。

  ③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的思想。

  (3)实质:

  维护罗马统治者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权利的奴隶制法律体系。

  【高频考点28】 英国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可以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高频考点29】 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及作用

  美国的1787年宪法,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以及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

  (1)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2)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3)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

  【高频考点30】 法、德代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

  (1)法国: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制;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②特点:共和派与保守派长期反复斗争,历程曲折漫长。

  (2)德意志:

  ①过程:

  1871年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特点:

  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高频考点31】 巴黎公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

  (1)特点:

  ①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下无产阶级发动的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

  ②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经验教训:

  ①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②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③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高频考点32】 “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1) “冷战”的含义:

  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

  (2)特点:

  ①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的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高频考点3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1)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五、世界的经济文明

  【高频考点34】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③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对世界市场而言: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

  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而言:

  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④对国际关系而言: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高频考点35】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频考点36】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高频考点37】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1)形成:

  斯大林时期,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2)特点:

  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

  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影响:

  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高频考点38】 罗斯福新政与福利国家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②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③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④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①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②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③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频考点39】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征

  (1)背景:

  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唯一的经济强国。

  (2)其内容特点:

  ①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高频考点40】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国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2)经济全球化:

  ①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六、世界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频考点41】 人文精神的起源、兴起、发展历程及特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 (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作用。

  (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

  (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4)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高频考点42】 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对处于危亡的国家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 陷,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


猜你感兴趣:

1.2018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2017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

3.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

4.2017年高考历史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5.高考政治重要考点梳理

6.高考历史选考题如何取舍

377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