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2)

郑晓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四)

  第二十九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

  他是一个盲孩子。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

  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

  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

  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

  “我跟你玩儿呀!”这一天,忽然有谁在他耳边轻轻地这样说。

  “你是谁呀?”他扭过头惊奇地问。

  “我是你的影子。”那声音很好听,也很和气。

  盲孩子从没见过影子,他想像不出影子是什么样儿的。

  影子向他解释着:“我永远跟你在一起,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你长得什么样儿呢?”盲孩子又问。

  “我长得和你一样。”影子高兴地回答。

  它觉得这样回答太简单了,又补充道:“我像黑夜一样黑。我还有一双黑眼睛。”

  它怕自己仍没有说清楚,接着又问道:“你知道黑颜色吗?”

  盲孩子赶紧回答:“我知道。我每天看到的都是黑颜色。”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有一天,他问影子:“请告诉我,你从哪里来?”

  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

  “那么说,只要有亮光就有你了,是吗?”盲孩子觉得又新奇,又兴奋。

  “是的。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影子说这话的时候,觉得无比幸福。

  盲孩子很受感动。他觉得影子的话带给他友情,带给他温暖。

  快乐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盲孩子这样说:“看,你有一个多么好的影子啊!”

  每当听到人们这样夸赞他的影子,他总是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

  人们常常看到他俩在阳光下、月光下,像好朋友似的说说笑笑;在没有阳光,没有月光的夜晚,盲孩子就点起一盏灯。有了光明,影子就来了,它陪着他唱歌,讲故事。

  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阴沉沉的,没有月光。盲孩子提着一盏灯,有影子陪伴着他走出家门。他们去一个宁静的小树林里散步。

  微风送来阵阵花香。还有鸟儿的叫声。

  影子告诉他,今夜虽然没有月光,但天上的星星又多又亮。

  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它朝着盲孩子飞来,在他的眼前缓缓地飞着。

  “是什么在飞?”盲孩子停下脚步仔细听着,“我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

  影子告诉他,是一只萤火虫,一只小小的萤火虫。

  盲孩子从来没见过萤火虫。

  “萤火虫?就像很烫很烫的小火星吗?”盲孩子好奇地问。

  “不,不。萤火虫是很美丽的闪着光的小虫子。它不烫人的。”影子给他解释着。

  盲孩子仰起头来望着夜空,他什么也看不见,茫然地摇摇头。

  影子把手伸出来,他想接住那只美丽的萤火虫。

  这时候,萤火虫真的落在它的手上了。

  “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儿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盲孩子伸出一只手,接过那只萤火虫。他只觉得手心里痒酥酥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他情不自禁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他多么希望看见这只会发光的萤火虫啊!

  他注视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忽然,在他的“黑洞”里,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的手心里移动着。同时,他手心也感到痒酥酥的。

  那光点渐渐地变亮了。他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光。他分辨不清那是幽蓝的光,还是翠绿的光,他只知道,在他这永久的黑夜里,此时此刻有了一颗米粒儿大小的光点了。

  他永久的黑夜消失了。

  “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小小的萤火虫!它像一盏小小的灯。”盲孩子几乎是在大声喊叫着,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

  影子也高兴地笑了。

  那一夜,萤火虫陪伴他们玩了很久很久,一会儿从手掌上飞起,给他们带路,走近一丛蔷薇花;一会儿又落在手掌上,闪闪发光。

  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当盲孩子提着他的灯,灯光里有他的影子陪伴他往家走的时候,他的心情好极了。因为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模模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耳边的风越来越大了。他感觉到手里提的灯晃来晃去。

  影子说:“天要下雨了,我们快些走吧!”

  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盲孩子手中的灯突然灭了。随后,影子也不见了。

  盲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他呼唤他的影子,没有回应,听到的只有风声和雨声。他踉踉跄跄、跌跌爬爬地往家走,没走多远,他就跌倒在水坑里。

  他坐在风雨里想:只有等到风停了,雨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影子才会赶来吧?

  过了很久很久,他感觉风小了,雨也小了。他似乎又听见了翅膀扇动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

  “是你吗?萤火虫?”盲孩子向夜空大声问着。

  “是我。”一只萤火虫在回答。

  “是我们。”有几只萤火虫在回答。

  “是我们一群萤火虫来了!”有好多好多萤火虫在回答。

  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在这美丽明亮的灯光里,影子又回来了。

  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

  “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他伸出双手,拉住了他这位黑色的好朋友,他们久久地拥抱在一起。

  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

  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

  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

  还有那盏萤火虫灯。

  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消退了。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他用惊奇的目光张望着这陌生而美丽的世界。他不但看见了太阳、月亮,还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

  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

  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边,和他手拉着手。

  他转过脸,亲切地望着他这位朋友,它也微笑着望着他。

  他发现,他的影子慢慢退去了黑色,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也有着一样红润的圆脸,油亮的头发和大大的黑眼睛。

  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1.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2.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3.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4.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5.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五)

  第三十课 寓言四则

  (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二)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出自 一书,该书又名 ,系 (时期) 等人编著的。

  2.给加点字注音。

  遽( ) 将( ) 好( ) 髀(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4.翻译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 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答案:

  (一)1.大意是皇帝酷爱新装成癖。  2.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  3.作者运用的是夸张手法。作用是突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这样的皇帝被骗子所捉弄是很自然的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可以看出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  5.第一层“许多年前”到“都花掉”。写皇帝买新衣服的费用极大。 第二层“他既不关心”到“新衣服”写皇帝的全部兴趣都在穿新衣服上。 第三层“他每一天”到这段完。换衣服次数多。 这段用夸张的手法活画出了一位爱慕虚荣、大肆挥霍、不理国事的皇帝形象。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序幕。它为骗子为什么要骗皇帝,皇帝及文武百官为什么受骗而且还骗别人,以至最后演了一出皇帝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闹剧做了准备。6.略(二)1.C 2.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突出了皇帝不务正业,不理朝政,昏庸无能的特点。 3.两个骗子抓住了皇帝爱穿新装的特点和皇帝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弱点行骗。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1.B 2.B 3.“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4.他怕别人知道他看不见这块布,说他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四)1. C 2.D 3.“他们向皇帝建议……游行大典”4.昏庸,狡诈,虚伪,愚蠢 5. 想象和夸张 6.怕别人说他们看不见布料,从而认为他们不称职。 7.D

  第二十七课《郭沫若诗两首》答案:

  (一)1.联想 想像 2.① ; ②、③、④ 3.作者在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暗含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5.不应该改动。因为诗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动。 6.B 7.(略)(二)1.写景 、 想像。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3.鲛人流珠 惆怅、无奈 4. 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5.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6.略。

  第二十八课《女娲造人》答案

  1.荒凉寂寞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疲倦  跳跃和欢呼  聪明美丽  非凡  疲倦不堪?2.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极大。兴高采烈: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饱满。3.a.心理  b.动作?4.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些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5.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6.能说会走。7.把枯藤伸入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贱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8.分成男人、女人,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9.略?10.略。

  第二十九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答案

  1.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2.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3.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4.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A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B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C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D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E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5.A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京族关爱他们,这样他们对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B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答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答案:

  (一)1.C 2.(略) 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 4.(略) (二)1.《淮南子·人间训》;《淮南鸿烈》;西汉;刘安。2. j ; jiāng ;ho ; b 3.善:精通; 亡:逃跑; 吊:安慰; 居:经过; 将:带领; 何遽:怎么就,反问语。 4.略。 5. 祸福得失 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看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的还看了: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专题训练题

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过关测试题

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测评试题

5.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试卷

137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