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资料

郑晓分享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语文阅读的复习资料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资料,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资料:

  一、复习重点

  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1.文体:人物传记。

  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

  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第二十二课 《在沙漠中心》

  1.“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寒冷、干渴

  2.“我” 采用了哪些应对困难的办法? ①喝纯乙醚喝90度的酒精②在沙漠中挖一个坑将自己埋住③试图用布获得一点点露水。

  3.文中“我”的情绪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情绪变化的句子。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句 子略)

  4.文章第2段哪句是环境描写,说说作用。

  (环境描写句子略)渲染环境的恶劣。

  5.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

  1.文体(通讯)。

  2、掌握按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移来 写人记事的写法。

  3、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4、领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精神。

  第二十四课 《真正的英雄》

  1.文体(演讲词、议论文)。

  2.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段落划分及段意的概括、主题。

  主题: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二、重点阅读

  (一)

  没过 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 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 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 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 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二)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 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 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_____________。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_____________ 。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___ 。这种情况表明_____________ 。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_____________ 。

  3.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李清照说“生_____________,死____________”,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_____________,留取_____________ ”……

  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

  4.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

  (三)

  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

  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 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选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中国成语概括,请你写出这个成语。

  4.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5.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答案:

  第五单元 探险

  (一)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B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二)

  2疲倦已极 燃料已经告罄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3 .泰山 轻于鸿毛 当作人杰 亦为鬼雄 自古谁无死 丹心照汗青 几首诗均可,可自选角度

  4.文中指斯科特一行虽然在南极探险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集体合作精神、奉献精神,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勇气,却 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英雄形象将永驻世人心间。

  (三)

  1.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无处可逃

  4.“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

  5.(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 “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看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资料的还看了: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2015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3.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4.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11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