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3)
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第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46、
⑴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
⑵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
⑶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
⑷余切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
47、解直角三角形
⑴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①定义公式(略) ⑵三角函数公式:
②tanA=sinA/cosA cotA=cosA/sinA
③tanA·cotA=1
④sin2A + cos2A = 1
⑤sin(900-A)=cosA
⑥cos(900-A)=sinA
⑦tan(900-A)=cotA
⑧cot(900-A)=tanA
48、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⑴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
⑵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⑶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
0≤sinα≤1, 0≤cosα≤1,
当角度在0°<α<90°间变化时, tanα>0, cotα>0.
49、勾股定理:
⑴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勾,较长的直角边叫股,斜边叫弦。
⑵勾股定理:a2+b2=c2 (此定理可逆,适合此条件的是直角三角形)
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第十章 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50、利用数据的离散程度,合理分析数据
利用数据离散程度的大小,可以对数据做出合理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表示数据的分布程度越广,越不稳定,平均数的代表性也就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表示数据分布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大。
51、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52、方差:
⑴引入方差的目的:对于一组数据,除需要了解它们的一般水平外,还常常需要了解它们的波动大小(即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⑵概念:设在一组数据x1、x2、…、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 )2 、(x2- )2、…、(xn- )2。那么,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即:S2=[(x1- )2 + (x2- )2 + … + (xn- )2]/n
⑶意义: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
⑷计算方差的两个变形公式
① S2=[(x12 + x22 + … + xn2 ) - n 2]/n
②若x1/=x1-a 、x1/=x2-a … xn/ = xn -a ( 其中, x1、x2、…、xn是原已知的n个数,a是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个常数)则
S2=[(x1/2 + x2/2 + … + xn/2 ) - n /2]/n
53、标准差:
⑴概念: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⑵意义: 标准差也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标准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反之亦然。
54、方差、标准差综合概括:
一般地,若一组数据x1、x2、…、xn 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S2,标准差为S ,则:
⑴数组:x1 +a x2+a … xn +a的平均数为 +a ,方差和标准差不变
⑵数组:kx1 kx2 … kxn 的平均数为 k ,方差变为k2S2,标准差为kS
⑶数组:k x1 +a kx2+ a …kxn+a的平均数为k +a,方差为k2S2,标准差为Ks
例1:对一组数:-2、-1、x、1、2,若x为不大于10的非负数,方差为整数,计算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