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下棋>围棋>

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队阵容定了

泽慧分享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围棋是尧发明的。近日,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队阵容确定!

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队阵容定了

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队阵容确定

第25届农心辛拉面杯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队选拔赛日前在杭州智力大厦结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谢尔豪战胜杨鼎新,拿到最后一个参赛名额。

根据本届农心杯中国队的选拔规则,丁浩和辜梓豪作为最新的世界冠军免选入围,其它三个名额则通过两个阶段的选拔赛产生。选拔赛第一阶段采用一轮单淘汰赛,8名队员参加,谢尔豪击败李维清,王星昊击败党毅飞,连笑击败许嘉阳,李钦诚击败檀啸,4名获胜的棋手晋级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两轮单淘汰赛,共有12人参加,除了4名从第一阶段晋级的棋手,还有8名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种子棋手。12名棋手分为3个小组,小组第一名直接入选农心杯中国队阵容。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芈昱廷击败李钦诚,赵晨宇击败世界冠军时越,随后赵晨宇在小组决赛中击败世界冠军芈昱廷。在连挑两位世界冠军之后,赵晨宇从所在小组率先出线。

在第二小组的比赛中,柯洁击败连笑,范廷钰击败李轩豪,最后柯洁战胜范廷钰,从第二小组出线。

在最后一个小组的比赛中,谢尔豪击败“00后”小将谢科,杨鼎新击败“00后”小将王星昊。小组决赛中,谢尔豪战胜杨鼎新,拿到出线权。

至此第25届农心辛拉面杯世界围棋团体赛中国队阵容全部确定,辜梓豪、丁浩、柯洁、谢尔豪和赵晨宇入选本届农心杯中国队阵容。

目前韩国队的阵容也已经确定,等级分长期排名第一位的申真谞免选,朴廷桓、元晟溱和偰玹准从选拔赛中出线,其中偰玹准是首次获得农心杯参赛资格。刚刚夺得春兰杯冠军的卞相壹获得外卡,他在农心杯韩国队选拔赛第一轮负于安成浚。

围棋的起源

围棋的起源是古代的战争。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老出现马上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很多将领都会把它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所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围棋。

围棋有多少颗?

一般在正规比赛中,围棋棋盘的规格是19__19,每一个格子的尺寸是2.3__2.4。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棋盘上划了九个点,术语称做“星”,中央的星点又称为“天元”。围棋的棋子一般为361颗,其中黑子181颗,白子180颗。

围棋规则是怎样的?

围棋的基本规则规定:对局者一方执黑子先行(让子棋除外),另一方执白子,双方轮流交替下一子到棋盘的交叉点上(已有棋子的交叉点不能下子,禁着点不能下子),棋子下定后不允许再挪动位置。这一点同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双方行棋的过程中,运用吃子、打劫、作活、围地等技术直至终局,所谓终局就是棋盘上每一个交叉点的归属均已完全确定下来。

围棋对局中正确的拿子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夹住棋子,准确地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的交叉点上,业余棋手当中,有些人习惯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棋子,这种姿势很不正确,不能登大雅之堂。

棋至终局后,怎样计算胜负呢?怎样判定谁输谁赢呢?简单地说围棋中的胜负可以概括为:谁围的地域大谁就是胜者;反之,就是败者。

围棋盘上共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一盘棋的胜负就是由对局双方所占据的交叉点的多少所决定的。更精确地说就是由双方活棋所占据的地域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交叉点为一子,每方以一百八十又二分之一子为归本数,超过此数者为胜,不足此数者为负。

在围棋对局中,棋子在棋盘上是依赖“气”来生存的,若想学会如何吃子就必须先了解“气”。“气”是围棋基本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在对棋子的“气”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就可以学习如何“吃子”了。

“吃子”作为围棋术语,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被全部堵住(即其所有紧紧相邻的交叉点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吃子”。

没有“气”的棋子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允许在棋盘上存在,一旦棋盘上的棋子处于无气状态,即可提掉。

一、气:围棋术语之一。是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二、吃子:围棋术语之一。

也可称“提子”在实战对局中,一方将另一方的一个或多个棋子紧紧包围,使其所有的气数全部被占有,随后将无气的棋子从棋盘上拿掉,叫“吃子”。

棋子只有在无气的情况下才可以被提掉。

三、“打”,当对局一方下子后把对方一子或者若干棋子包围成仅剩一口“气”的状态,如对方置之不理,再下一着即可将被围的棋子提取,这着棋称为“打”。

“打”与“吃”有本质的区别,“打”行在“吃”的前面,是吃掉对方棋子的先行步骤,“打”使对方棋子仅剩一口气,“吃”使对方棋子气数变为零,并随即提去

围棋的规则规定有些地方是不能下子的,围棋术语也叫“禁着点”。那么,什么地方不让“下子”呢?由于各种规则的不同,这个问题较为复杂,而且还关系到劫材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作为初学者只要明白什么地方不应该下子便可以了。

凡是要下的棋子,周围没有气,又不能吃掉对方子的地方,都叫“禁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在此处不产生任何意义,却反而吃亏的地方,都叫“禁着点”。

我们知道,棋子的“气”是棋子在棋盘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一个子只要有气,就可以不被提去。一块棋假若有两个“眼”就能够永远在棋盘中生存、发展,属于这块棋的所有棋子都将作为“活子”对待。所以说,围棋艺术暗示着“生与死”的搏杀。

什么是“眼”呢?“眼”是围棋术语之一,也称“真眼”“整眼”,是指由多个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空交叉点。

由多个棋子连接组合在一起的一块棋,假若有了两个眼,就可称作“活棋”,“活棋”是永远不可能被提掉的棋。

还有些时候,一块棋的“眼”很大,只要在“大眼”中某一处放一子即可使棋变成两个眼,即使置之不理,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活棋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叫“双活”也称“共活”、“公活”,双方互围的棋子均无两个眼,形成彼此不能杀死对方的局面,双方都算活棋,称为“双活”。

在围棋中,棋盘上的棋子有活棋和死棋之分,前一课讲了活棋,现在我们讲一讲死棋。

所谓死棋就是在对局过程中的一方的一块棋被对方的棋子包围住,被围的棋没有两个眼以供作活,也就是说,棋盘上任何一块棋到最后迟早总是要被对方提掉或终局时拿掉的棋子,称这为死棋

在对局中出现死棋可以将其提掉,也可以不提,而到了终局后再把死棋从棋盘上拿掉,以计算胜负。棋盘上的死棋是先提掉还是待终局时拿掉要视情况而定。如不提掉对方被围的棋子便威胁到已方的生存或使对方被围的棋逃脱,则应提掉对方的死棋,反之,等终局时拿掉就可以。

围棋对奕的常识

气和提。棋盘上的361个点都相互交叉连路,每一个点的上下左右都有相近的2~4个交叉点,这些点就是那一个点的“气”。因此,棋盘中间的每个点,有“四气”;横盘边上的点有“三气”;而盘角的点,只有“两气”。如果一个或相连几个棋子周围的气全被对方的棋子占住,那么这些棋子就没有气了,就算被“吃了”,并从棋盘上拿掉。“提”就是“吃”。

做眼、活棋和死棋。做眼也叫“做活”。对方不可能在内投子的空格称为“眼”,眼有“真眼”和“假眼”之分。无法使对方入门打吃取子者为“真眼”:棋块被围,其中眼形不完备,有被对方下子投入提吃的可能,称为“假眼”。被围的棋块必须有两个“真眼”以上始称为“活棋”;只有一个“真眼”或两个全是“假眼”而被对方棋子包围的棋就是“死棋”。“做眼”即投子以使棋块有两个以上的“真眼”。

目和地。“地”即地盘和领土。下围棋就是争“地”,一局终了,“地”多者胜。“地”又叫“实地”、“空”、“空空”等。“目”是“地”的单位,一“目”就是一个交叉点,古代称“路”。

一局棋(一盘棋)。一局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布局:布局阶段指的是开始下围棋时,双方抢占战略要点的起手几十个回合。一般的规律是先占角,再占边,最后才争夺中心。棋坛上有“金角、银边、草包肚”之说。第二中盘:布局结束后,彼此着子地位逐步接近,且已紧密接触以致互相扭杀,即进入中盘。这阶段,双方争夺激烈、杀气腾腾,全都是使出通身解数,短兵相接,寸“地”必争。这就要求棋手能周密操算,有高明的算“路”能力。现在国内外第一流对局者可以算到30~50着以后,从而出现许多高妙的着法。第三收宫:收宫是巩固成果决定最后胜负的阶段。此时,中盘大规模的厮杀已过,双方的地域大致定型,但局部仍有许多细微的争夺。对于旗鼓相当、中盘杀得难解难分的对手来说,这一阶段的紧张激烈并不亚于中盘。此时每着新得路数多少,明显有别,如缓急轻重先后次序失当,常常导致胜败逆转。高手下棋,胜负往往在收宫阶段决定。第四局终计算:一盘棋下到双方都认为无可争之点时,就算全局终了。除一方主动认输外,都要通过计算来决定双方的胜负。计算前,必须先将双方的死子从死棋的棋盘上拿走。然后以全盘361个交叉点为根据,来计算一方所占的交叉。但在现代围棋比赛中,为了弥补白方后下子的不利,特规定黑方在计算胜负时。

    202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