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粽子文章

淑贤分享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它是为保护投江的屈原发明的。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粽子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粽子文章:端午节的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它是为保护投江的屈原发明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忠君爱国,却因遭受奸臣陷害而被流放。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与楚国共亡。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去汨罗江边凭吊屈原。因为打捞不到屈原的身体,大家就纷纷把饭团投到江中,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了。人们怕引来贪吃的蛟龙,就用蛟龙害怕的楝树叶包饭,彩色丝线捆扎,这样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粽子了。

  今天是端午节,在一片热闹和阵阵粽香中,我们全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外婆和妈妈包起了粽子,我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只见外婆麻利地拿起几张墨绿的芦叶叠起来,捏住芦叶的一头往里一卷,形成一个圆锥体。外婆紧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糯米与肉调和的馅添进圆锥体中,牢固的锥体将馅封得滴水不漏,她再利落地封上口,接着拿起根线把粽子绑了起来,放到锅里煮。就这样,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粽子出锅了。

  吃着口味浓郁的粽子,闻着粽子的阵阵飘香,眼前似乎浮现千年之前,一位满怀爱国情,忧愁的诗人站在宽阔的大江前,向着天地倾诉着苦闷,大浪不断拍击着礁石,仿佛震天的锣鼓作响着,伴随着他跳入江中,为他谱写着一曲壮烈的爱国乐曲。

  小小的粽子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也包含着一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让我们记住每一个端午节吧!

  粽子文章:端午节吃粽子

  老人们说,端午节是门前悬挂的艾草,菖蒲,可以驱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们说,端午节是河上的一条条龙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小孩子们说,端午节是腰上挂着的一个个香袋,每一个都装有一个童趣的心。只要拥有过她的人,哪怕只听过她的故事,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觉,我又岂能例外。

  端午节是我们这块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传统节日。到了那时,可热闹了!人人门前悬上艾草,挂上钟馗,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但这些还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欢吃粽子,爸爸对我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投江殉国。我想,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国家和民族团结支柱,屈原精神的伟大,在于他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妈妈对我说,箬叶要到山上采,山上会有箬叶树,我和伙伴们,大人们一块儿去采箬叶,山上有人工栽种的箬叶树,所以我们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会与伙伴们竞赛,看谁采的多。箬叶采回家后,还得用剪刀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我家是吃荤的,所以当然是去买肉了!

  肉买来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妈妈”这阵东风了!妈妈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三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妈妈把箬叶折成三角形,流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然后又把糯米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着妈妈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料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望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妈妈快点煮几个,可妈妈说,一时半会儿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妈妈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来到街上,我见到许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问才知道,他(她)们也和我一样,都是被妈妈"赶"出来的。我们各自说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过了一会儿,我们各自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飞一般跑回家,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马上跑到厨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盘中正冒香气和热气的粽子,也不管烫不烫,随手抓起一个,还真烫,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抛到那只手,一下子又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可我毕竟是皮肉之躯,太烫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来,再用小刀将粽子切开,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馋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无穷!我马上跑到街上,一会儿跑到这家,一会儿跑出那家,一会儿又蹦进了另一家,相互品尝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粽子文章:包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在我们北方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这一风俗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吃完早饭,就见妻子忙着包粽子。她的动作非常利索,而且她包出来的粽子也很小巧玲珑。我心里不由的生起一股敬佩之情。于是,我便搬了把椅子,坐在妻子的对面仔细地观察起来。只见妻子先从菜盆里拿出三张芦叶,把它均匀地分摊在左手手掌上,接着用右手的指头一夹,再一卷,芦叶便围成了一只“漏斗”,然后把米灌进“漏斗”,再用筷子戳几下,扎上线,一起呵成。我看了,觉得很有趣,便问妻子:“米灌进“漏斗”里,为什么还要戳几下呢?”妻子笑眯眯地说:“如果不这样的话,粽子煮熟了后,你一剥外面的芦叶,粽子便会散下来,也不好吃。”哦,原来如北。

  我看着妻子包了几只粽子,也想包几只粽子,粽子我已吃过好多回,可包粽子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学着妻子的样子,拿出三张芦叶围成“漏斗”,可我刚把米灌进去,米却从“漏斗”底部小洞里流了出来。妻子见了,并没有笑我,而是手把手教我,在妻子的指导下,我终于过了这一关。紧接着我把卷“漏斗”时多出来的叶子向上一裹,便想用线扎,可是,我手中的线还没能碰上粽子,哗啦一下,粽子就散架了。米呢,洒了一地。

  我并不灰心。在妻子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包出了第一只不怎么像样的粽子。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连同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种纯洁的情愫,全融入这浓浓的端午节粽子里。

  看过“粽子文章”的人还看了:

1.包粽子散文

2.品尝粽子作文范文精选3篇

3.粽子作文600字范文4篇

4.家乡的粽子作文400字优秀范文5篇

5.端午节的粽子象征吉祥

    74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