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春节的文章
春节原本只是旧年完结新年开始之时,给它加添许多别样意义,就有了这一套浓重的春节文化,有了夹在两年中间的“一年一度”的高潮时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人描写春节的相关文章,供您参考!
古人描写春节的文章篇【1】:春节,春节
这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而对于这样一个节日,我无语了多年。烟花在天空绚丽,爆竹声声,璀璨在遥远的星空,那是我么,那是我在眨眼么,我看见了,看见你眼中那一面湖水,酸涩的荡漾。
春节。千万人的思念千万人的归属,万家灯火燃起,春风更暖,春意更暖,人心更暖,走在巷道中的身影,却再也看不清,这是谁家的缠绵。而我依旧依旧,独自坐在门口,远看着天边,期盼着眷念。
饭桌上的菜香了,洗脚的热水早已凉却,看不到你,看不到你归家的怀念。我化作了烟花,在晚霞映照的时刻,美丽多姿的燃烧,燃烧吧,这个春节。
记得你吃团圆饭守着压岁钱,身上的花衣裳格外显眼,却看不到你纯真的笑颜,这是一缕春风,还是一滴思念,在这夜的欢歌中沉睡,不愿觉醒,也不愿改变。一切干涩,一切苦恋,千年一梦的改变。
春节呵,无尽的感叹,这一生,这一世,这一年,这个春天。思念会成为永恒,停留在记忆的昨天,在眼里,在心里,在梦里,在思念里,只是空白,普天同庆后的空白,留给孤独的人,孤独的心,在家里守望,房子是家,爱也是家。
许多年了,春节就是这样过来,一年的欢乐,一年的苦楚,一年的期盼,在这一刻,所有的不开心不快乐不美好,就在这一刻,春节的这一刻,崭新。春节,春节!
古人描写春节的文章篇【2】:春节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祖活动,蕴含着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之意。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中国人的沧桑岁月,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那古朴而又熟悉的味道,悠长而值得久久回味。
第一次细细正视中国的年文化,是源自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一篇《本命年的回想》。在文章中,作者怀着返老还童之心,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中国年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作者在行文中勾勒出了一个个生动传神的生活图景——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杀牲禽、备食物、送灶神、换门神、除夕夜、拜新年,情趣盎然而又情致饱满。文章中散出的每一点回忆,发出的每一缕余香,都对古老中国的民风民俗作了生动的阐释,相信每一个有过同样过年经历的人,嘴角都会泛起不易察觉而又心照不宣的会心微笑!
中国人确实是把春节的隆重气息,推到了极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要延续到出了正月,除夕和春节是节日中的高潮部分。事无巨细的吃食准备,是对劳作了一年,幸喜五谷丰登的犒赏;祭神祭祖是对来年的展望,是对好运的祈求,更是对幸福的祝愿;走亲戚、访朋友、拜新年,既合家团聚,增进了亲情,也密切了上上下下、远远近近的人际关系,人心和和美美了,前程才有奔头啊!
我也问过父亲这一辈人小时候过大年的情景,他们的记忆更多的是与饥饿有关。他们热烈虔诚地期盼过年,只是为了有机会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面、挣压岁钱、放鞭炮……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把春节过得简单而又直白。
后来到了我们这一辈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物质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各式价值观泥沙俱下,让人眼花缭乱。每个人都在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殚精竭虑、上下奔波,中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显得老态龙钟、力不从心。春节,这一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佳节,虽然依旧隆重,但形式之累已经远远大于内涵之美了。年味淡了,亲情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了……消费社会遵循利益驱动原则,利益和金钱似乎一时间成为了衡量一切的准绳,通讯工具的多元并没有真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防、质疑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态,更多的人为了金钱、地位、欲望,背井离乡,不择手段,在占有权利和财富的路上狂奔。春节造就了中国的春运,可其实,我们的悲欢早已不再相通。
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传统是与乡土家园连在一起的!村舍间红色的桃符与响亮的鞭炮交织出的洋洋喜气,才是中国式的生活感受;方言乡音里流淌着的朴素情感,才是中国式的悲欢离合。被钢筋水泥混凝土解构的人情味道,在乡风乡土中才能得以还原;迷失的价值取向,也许只有在对传统的回望中,才能渐渐变得清晰鲜明;做人的骨架,也许只有在对人生价值和道路的重新审视中,才能得以重建!!
无论如何,春节都是能把中华儿女的心,一颗颗连串起来的神圣日子。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家、故乡永远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后的情感归宿!春节文化,归根到底就是家的文化,有中国人的家的地方,就有春节!!春节其实更像是一种岁月,从分离流向团聚,从理性流向感性,从等待流向希望,从一种幸福流向另一种幸福!!
古人描写春节的文章篇【3】:让传统符号留住春节记忆
一年又一年,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满载着人们的喜悦。过大年,就是在贴窗花、请门神、拜祖先、走亲戚、祈丰收、耍社火等种种风俗活动中,体验年的乐趣,祈愿来年的好运。这些古老习俗承载着浓浓的年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年文化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在我国古代的文字书籍中,“年”字被放入“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个月叫元月。
一般说,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所有的忙碌,只有一个共同主题,即“辞旧迎新”。
我们为什么要过春节?因为春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人的根脉,也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文化选择。春节是一个时间更迭的门槛,春节是终点,更是起点。大红喜庆的灯笼,飘着墨香的春联,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些传统的春节符号,是伴随中国人一代代成长的记忆。不管物质生活如何丰富,年味都不应该变淡,这里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春节兼作一个犒劳自己的节日,可是现代人“天天都在过年”,显然,维系春节的不再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是人们的情感。这份情感里有父母的叮咛,有爱人的牵挂,有孩子的一声“爸妈”,无法替代。
近年来,春节的国际化趋势成为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身在异国的华人,以欢度春节的方式,慰藉自己根系祖国的人文情怀,展现自己所属群体的文化特色。逐渐地,传统的老习俗也成了一种“中国时尚”。
春节就是这样,装满了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复一年,老百姓为生活而忙碌,他们披星戴月,跨过千山万水,不顾人群的拥挤,不顾长途的跋涉,赶到家人身边,一起过个团圆年。回家过年,是心底最纯真的承诺。
看过“古人描写春节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2.春节名家散文
3.赞美春节的散文
4.描写春节的散文
6.春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