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论述理论文章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具有团结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具有提升国家国际形象的亲和力。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梦的论述理论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的论述理论文章篇1:“中国梦”的八个基本特征
继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之后,在多个场合多次阐释了“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如何准确理解“中国梦”的重要问题。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基本特征,对于引导人们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核心内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要准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还必须认真把握“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中国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八个方面:
一是未来性。“中国梦”是指向未来的,是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的期许和愿景。“中国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其现实的基础,是在中国基本国情现实的基础产生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梦”产生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的共同期盼。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对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我们的现实还有不小差距。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有通过不懈奋斗、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有所作为,才能把美好的“中国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二是目标性。“中国梦”是以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我们还要看到,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还必须进行目标转化。只有把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建设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实干中变为现实。这就要求每个行业和领域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进而汇聚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洪流。
三是丰富性。“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它包括两个层次的丰富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梦。具体来说,这两个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美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公平正义、人生出彩,等等。今天的“中国梦”,是一幅多维度的蓝图,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是活生生的,充盈在我们人生旅途的每个驿站。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是主题性。“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近代中国的灾难,是从西方列强欺负中国开始的。百年屈辱,百年渴望。当中华民族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萌生了一个执着的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为了国家、民族的富强之梦,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孜孜探寻。从林则徐、魏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但民族复兴之梦从未泯灭。“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是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基本线索。
五是民族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是13亿中国人的梦,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彰显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梦”源于中国,属于中国,它把个人成功与人们共同幸福有机结合,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它不仅表现在规模大(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口基数世界第一)、领域广(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众多的领域),而且更重要地表现在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六是开放性。“中国梦”是与世界分享的,是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是脱离世界文明大道的狭隘民族梦。与世界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推动发展,以发展捍卫和平,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赶超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事实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成就“中国梦”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中国梦”的实现将为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提供一种新范式。“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中国梦”倡导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彼此包容,已经并将继续推动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七是人民性。“中国梦”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性。“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中国梦”既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相汇聚而成。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体梦想的实现,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离开了广大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梦”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就无法梦想成真。人民是实现“中国梦”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一切为了人民,“中国梦”才有牢固的根基。
八是激励性。“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近几个月来,“中国梦”已成为全党上下、全国人民热烈讨论的话题,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客,有关“中国梦”的议论不断升温。“中国梦”,一个拨动人心弦、激动人心灵、振奋人心劲的词汇,正在亿万中国人心头回响,它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中国梦”已经并将继续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勇敢迎接挑战、不辜负历史责任、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中国梦的论述理论文章篇2: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内容提要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找到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正如同志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
中国梦是怎么来的,它的涵义是什么呢?
(一)
“振兴中华”这句话,最早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章程中写道:“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我们党成立以后,承担起领导人民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对民族复兴作了大量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口号,是最响亮的一句话。周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是青年学子奋发向上的励志警句。
中国梦,民族复兴,为什么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
外国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人搞发展的劲头为什么这么大。这首先要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而近代以来又很悲惨,受尽屈辱,这个反差太大了。同志说,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所以,中国人总有那么一股民族复兴的心结和劲头,这是一种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一个重要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国主义。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用中国梦来凝聚人民、激励人民,非常准确,非常有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首推汉唐。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还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可见它的影响。在唐朝的时候,发展得最好的时期,是又强大又可亲的形象。强大而可亲,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是治国的理想境界。当时是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
中国的衰落,是在明朝中叶以后。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明朝中叶大约是在1500年前后的时候。1449年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被认为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也描绘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认为,这不但是明朝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转折时期。当时西方已经过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起来了。特别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西方世界发展速度加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了这个历史。这正是在明朝中叶的时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里,把世界史划分为1500年以前的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也说明这是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这样,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国家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实际上是落日的辉煌。当时,英国已经过光荣革命,跑在了最前面。法国经过宗教改革,开始了启蒙运动。原本落后的俄国也在1698年开始改革,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恩格斯称彼得大帝是“真正的伟人”,能够顺时而变。而清朝却不了解世界的变化,以为自己很强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欢西学,但不是作为强国之道学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旧的东西,认为西方的东西不过是奇技淫巧。中国当时的落后,并非国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后,是生产力性质的落后。大清帝国与欧洲先进国家在认识、眼界、气势上,已经不能相比。大清虽大,也只是囿于一隅,而那些被称作“蕞尔小国”的西方国家,早已经着眼于全世界了。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被打败,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
(二)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国人真是在做梦,找不到出路。毛泽东同志诗曰: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经过170多年的奋斗,现在是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从“长夜难明”到“梦想成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满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没有找到民族复兴的出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两重任务”。
所谓“两个百年”,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百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百年,是从无路可走,到找到复兴之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这是民族复兴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百年,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这个世纪中叶,在新中国建立100年的时候,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就是处于完成第二个百年任务的阶段。
这两个100年,最早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关于第一个百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讲到了。第二个百年,是他在1961年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讲的。他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他还讲过:“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按照这个思想,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具体化、明确化了。他说,第一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温饱,第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小康,第三步是再用50年时间,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来,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党把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在第二个十年里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本世纪中叶的伟大目标前进。
“两个百年”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我们党一直是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党的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按照这个“梦”设计的。
报告也讲了两个百年,即建党100年和新中国建立100年。这和上面说的“两个百年”不矛盾。第二个百年是一样的,第一个百年有交叉。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同时,从建党说起,也表达了一个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可能。一个是建党,一个是新中国建立,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那么,“两重任务”指什么呢?就是说,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任务,但对我们党来讲,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两重任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中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个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情当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则是紧密相联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则给我们指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然后又通过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来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历史证明,救中国和发展中国都要靠马克思主义,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的梦,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也是我们的梦。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是一个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特别不能忘记搞社会主义这个任务,这是我们的崇高理想。
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这句话说明,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三)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中国道路最终都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这是同志特别强调的。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当初之所以要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我们的目标,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每个老百姓都过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于这个认识。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老百姓的梦是什么?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话说得多么实在、具体、亲切。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愿望。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志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要把对中国梦的追求转化为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动力,必须继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脚踏实地,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付出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已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为之奋斗。中国梦不再是梦,而是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
中国早已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尊严。但是,要使中国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中国人更受尊重,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还需要加倍努力。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第二个百年也已行程过半。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家庭、为孩子们脚踏实地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中国梦的论述理论文章篇3: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既科学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又鲜明地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梦”。回首历史,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亿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却曾屡遭挫折,一度看不到希望。这种状况,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发生了根本改变,从此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天涯何处是神州?
——“中国梦”的背景与提出
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始终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魂牵梦萦、念兹在兹的目标,激励着人们为之英勇斗争、流血牺牲。那么,提出这一目标有何重大意义?
实现复兴,并不是所有民族都会提出的课题。只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兴盛过的民族,才有条件提出复兴的目标。如果过去不曾辉煌过,何来复兴可言?进而,只有自觉把握并勇于担负起复兴重任的民族,才会提出这样的目标。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在经历从领先到落后的落差后,有的民族从此走向衰落,酿成让人唏嘘不已的历史悲剧。但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就此沉沦,而是从苦难中觉醒。毫无疑问,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伟大民族。
先来看让每一名中华儿女都感到自豪的历史吧!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却屡遭屈辱、磨难。也许是“盛极必衰”,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在17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衰落。在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开始落后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鸦片战争以后更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中华民族是就此沉沦,还是会再度崛起?暂时的落后、空前的屈辱和无尽的苦难,并没有蒙蔽掉中国人的眼睛、麻痹掉中国人的心灵。在一批先进分子的启发下,中国人民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1894年,孙中山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鲜明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在任何困难面前,中国人都压不倒、摧不垮,这正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中国梦”的曲折探索
确立了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接下来就要找到实现这一梦想的正确道路。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只能在黑暗中苦苦摸索。
这样的过程,注定是漫长而艰难的。危机面前,各种救国主张如走马灯般在中国登台亮相。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力量,都曾提出并实践过各种各样的方案,但是这些探索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中体西用”,都没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都没能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但是最终也失败了。
一次次探索,又一次次失败,原因究竟在哪里?不用细细思考,就可以列出很多:统治阶级腐朽而顽固,殖民主义势力异常强大,各次探索的领导力量还比较弱小,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充分发动,等等。应该说,这些因素确实都很重要,不过以“后来者”的眼光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少了3个因素,即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在不具备这些因素的条件下,遭受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总是旧的幻想破灭了,新的希望又产生;一个失败刚过去,新的探索又开始。
尽管如此,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中华民族依然百折不挠,不懈探寻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向何处去?进入20世纪,陷于苦闷和迷茫之中的中国人不由发出这样的呐喊。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
这样的领导地位,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逐步确立的。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她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能够科学地指明正确方向,并紧紧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拥有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依靠力量。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几百个理论、几千个主义中胜出,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指导。正因为此,中国人民在饱经磨难后,一旦认定就毫不动摇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长达28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成功走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道路,结束了四分五裂、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建立了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步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勃勃生机。
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复兴画卷,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中国答卷”。
直挂云帆济沧海
——奋力开拓“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距离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会问,实现民族复兴,目标如此宏大,任务如此艰巨,怎么衡量?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不过,以下两点应该相对容易得到认同,即民族复兴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民族复兴应该具有世界意义,不仅体现在国内发展上,而且要经得起国际比较。就此而言,当中国的发展达到以下状态时,或许我们就可以说民族复兴的目标已经实现。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高度发达,科技教育引领世界潮流,政治制度高度民主,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空前提高,祖国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文明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广泛认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庄严承诺,就是我们要为之不懈奋斗的“中国梦”。
由此,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民族复兴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要在世界上称霸?尽管国际上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与怀疑,我们仍然要坚定地说:不是这样的。重现辉煌并不是要回到过去。实现复兴决不是要重温历史上的“汉唐盛世”,更不是恢复曾经的“中华帝国”。正如中国一再强调并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的那样,不管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复兴,走的不是战争道路、而是和平发展道路,不是资本主义道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用中华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而是要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生,不是要取代其他国家的地位、而是要实现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如同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中国梦”的实现并不会一帆风顺。从国内看,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在前进道路上将要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限制、遏制我国发展的图谋没有改变,民族复兴仍然面临重重阻力。这一切,都决定了民族复兴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接着一代干,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看过“中国梦的论述理论文章”的人还看了:
1.中国梦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