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高中兰亭集序的知识点

维维分享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兰亭集序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兰亭集序的知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

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

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

(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3、一词多义

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之 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

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 一觞一咏(一边)

若合一契(数词,一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

夫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

悲夫(语气助词)

二、虚词

1. 以

(1) 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 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

(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

(4) 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 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要词释义

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终期于尽(期:至,及)

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

向之所欢(向:指过去)

列坐其次(次 :指旁边)

及其所之(及:指等到)

高中兰亭集序的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高中兰亭集序的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高中兰亭集序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高考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

兰亭集序翻译及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高一语文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兰亭集序》课内知识点梳理

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97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