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学方法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不能总以为学生能力不足,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从而把知识或问题嚼得细细的喂给学生,担心哪一细节学生理解不了,这种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自主性的增强。应把适当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些问题不能太难,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己努力,解决得了,以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卞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尝试知识形成的过程,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解决“善于学习”的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借原有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里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解决;二要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画龙点睛,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先从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启发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或总结概括的结论用简炼的语言,有层次地准确表述出来。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又发展了思维和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充分发抨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市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展现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妙讲幽默插曲,激活学习热情的方式
幽默,往往是借助生动形象、诙谐的语言或一些相关的动作来完成的。在数学课堂上,适时引用,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正、负数时,我讲了这样一个幽默:阿Q去给岳父拜年,走了1里路的时候,想"方便"一回。为了不让肥料流失,阿Q一口气跑回了家。讲完,再加以引导,让同学们的注意力从笑声中转移到学习上,往岳父家走1里路记正l,跑回家记负1,这样,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正、负概念。
恰当配置习题,鼓励争先板演的方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编配置恰当的习题,为课堂教学目的顺利达到铺平道路,以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配习题须满足以下要求:目的性、循序性、典型性、多样性、针对性、量力性和启发性。针对不同的习题,面向全体学生,指名在黑板(稿纸)上板演。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搞活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引用比喻故事,激励勤奋学习的方式
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能使枯燥无味的道理变得形象行动,同时对调节课堂气氛十分有效。数学教学中,解题是其重要形式,它是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必要途径。针对解题是件单调、枯燥的事,部分学生不想付出汗水的现象,我引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故事:有一只猴子对主人说:“我要做人。”主人说:“你要做人,必须拔掉身上的毛。”于是主人就给猴子拔毛,刚一下手,猴子就疼得嗷嗷乱叫,再也不愿让人给拔身上的毛了。主人说:“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讲完以后,问同学:“大家是想做猴子,还是想做人?”这样,就以“猴子想做人”启发教育那些想不 劳而获的学生,从而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动、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让学生从中获得喜悦和快乐,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电教手段,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
电教媒体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独特的效果,它能让学充分感知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特殊作用,多媒体的动感强,色彩对比明显,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富有吸引力,它可轻易地展现那些传统方法难以讲清楚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