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指导

文琼分享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效果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指导

  一、比较阅读教学法

  1、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指通过阅读教学内容的比较、教学对象的比较等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在教学的内容上要注重进行比较,例如两篇相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教学的对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

  2、比较阅读教学法的特点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比较阅读只是一种手段、方式,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通过阅读文章的比较发现其差异,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是其最终的目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到的阅读文章并不止一篇,这样才有比较,才会得出不一样的认识。

  其次,比较阅读还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因为比较阅读中要清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就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第三,比较阅读教学方法还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接进行比较,也就是新学的知识与旧的已有的知识要进行比较、整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

  3、如何实施比较阅读教学法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要先深入理解其内涵,并结合其特点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些老师容易忽视的。在教学的内容上,选择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的文章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并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心中的想法等。

  二、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

  1、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又可以叫做朗读阅读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朗读的形式,把阅读文章中的内容人物分角色扮演来朗读,这样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阅读文章的整体认知,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根据语言语气的变化来揣测文章人物的心理世界,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这对于帮助学生全文有重要意义。

  朗读或者分角色扮演只是一种形式,而深入地把握文章主题才是其目的与核心。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很多题物都是围绕这个点来进行的,主要抓住了这个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2、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特点 朗读是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朗读一定要有感情地朗读,在平时的一般阅读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朗读出来,而在考试中就让学生在心中默读、朗读,同样会收到效果。此外,角色扮演阅读教学法对阅读文章的类型有一定的要求,要选用那些人物心理活动、对话等明显的类型等。

  三、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

  1、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设置阅读法是指根据文章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在现实的教学中积极营造这种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章中去,通过文章背景环境的悲喜等情绪感受文章的人物情感,达到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教学方法。

  2、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的特点 情境设置阅读法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要能成功地营造出这种环境氛围,或者及时不能营造出物理环境氛围,也要让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到这种氛围,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一致,这样才会更容易理解阅读的文章,理解是做好阅读教学的核心。

  3、如何实施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 实施情境设置阅读教学法可以依靠一定教学设施,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文章的意境氛围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创造充足的课外阅读条件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关键,但是目前应试体制下的小学生们,能够真正用来阅读的课后时间非常少。各学科教师应当相互合作,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给小学生们课外阅读创造充分的条件。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打好学生的学习功底,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地运用结合起来。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解决小学生兴趣低下、注意力涣散的问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故事性强、人物情感饱满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们创造的这个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人物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导入艺术的形式,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分角色表演等,小学生们参与在其中,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三)重视开展有意义的朗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研究表明,小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大声的朗读能够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读过文字的印象。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不同的句式,朗读可以促进说话的能力,朗读也能提高写作能力等。

  (四)加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确定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核心地位,逐渐加强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教知识,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自己解决在学习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答案,应当辅助学生们使用学习工具,多启发学生们,组织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学习,逐渐的激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意识。

  (五)变被动为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兴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天就能够实现的。教师应该注意在合适的时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思考时,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点拨,使学生对问题能够豁然开朗。当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时,教师可以提出能够引起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问题的探讨兴趣,小学生们对阅读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发自内心的学习。

  3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一、兴趣引领,变“阅读”为“悦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乐于阅读,他们才会享受阅读的过程,才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单调乏味,还会逐渐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在新时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从而引导学生变“阅读”为“悦读”。

  例如,在教学课文《松鼠》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出示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回答:“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通过这样的谜语设计,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课文,并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用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小松鼠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它们是如何做窝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加认真,从而使得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师生合作,使学生体验阅读的趣味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也是提升阅读效果的主要手段。师生合作共同进行阅读既有助于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题材,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从而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阅读效率,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教学课文《晏子使楚》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给角色“加戏”,让参与表演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想象加创造的过程,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课本内容的限制,将课文中的人物“演活”。

  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师生共同合作还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接下来的教学。

  三、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也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虽然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是很难深入地分析学习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极其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发展,他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在接收的信息中正确地辨别,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草船借箭》后,很多学生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感到很惊奇,他们对这个人物也莫名地多了几分崇拜感,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的小学版读物。

  有趣的插图、简洁的故事情节会让学生对整个的故事情节以及相应的故事背景有整体的认知与掌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格特征等。而且,有效的课外阅读也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积累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学生的阅读成效也要通过实践的运用来检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信心。并且,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还会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语文文化的内涵与韵味,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增加学生阅读数量和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提高阅读的兴趣?针对平时学生产生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在学生面前,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当强,稍不注意,学生就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是啊!其实在你关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时时刻刻注意着你。记得又一次,我因为感冒精神不好,课没备到位,上课也没激情,所以那堂课上死气沉沉的,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好失败,心情极郁闷。

  我想: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学生还会有阅读的兴趣吗?所以,有人说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满腔的热情面对学生,用特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把课内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

  有人说:“有了理想才有动力。”是啊!如果做什么事都浑浑噩噩,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那么又何来动力呢?

  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现在已带了五年多。一年级开家长会时,我首先向各位家长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每天至少给孩子讲半个小时故事,在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的同时,逐步引导孩子每天阅读的习惯。

  二年级后要每位家长为孩子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要求家长继续培养孩子们阅读故事的同时,再有计划地让孩子们背诵唐诗;三、四年级在班上创立图书角,引进春苗书屋大量书籍,布置一些易懂的国内外名著要求孩子们必读;五、六年级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名家作品,再要求诵读一些有名的文言文、做一些文言文训练……

  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我班大部分孩子都养成了阅读习惯,有几个孩子对阅读甚至达到了酷爱:一次,中午放学回家,路上堵车了,我班邹圣宇同学竟在车上大哭起来,问其原因,说:中午回家没时间看《三国演义》了。此后,这位孩子不管在哪里,总会带着课外读物。这些爱上阅读的孩子课堂上总是能侃侃而谈,语文也越学越轻松。

  3、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想在班里甚至学校里小有名气,因为那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当然奖励机制的制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制订时要权衡利弊,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肆无忌惮,不顾一切。

  二、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口、手、耳、眼全方位地参与,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圈画批注,指点学法

  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不懂地方,再将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写出感受等,这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勾点圈画和批注呢?这里以六年一期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教学为例,随教学反思而指点学法。

  (1)、通读课文时圈画批注,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时,采取典型引路,老师示范,学生学习方法。如《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在“乍暖还寒”、“崭露雄姿”、“豁然开朗”等生字词上圈画,点出“传世之作”等重点词,随时查阅工具书,在空白处给生字词注拼音,批注词以及分段理由,并写出段意。

  在批注时,要着眼于解词方法及分段方法的学习。如解释词语时,可以相机指点因词而异的六种解词方法:查字典注释法,词素解词法,近义比较法,演示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解词法等,使学生掌握的学法变一为众。

  (2)、精读课文时,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根据单元重点和课文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圈画批注表明思想的关键句子。随着教学的进行,指导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如教学《江山如此多娇》一文中,引导学生在圈画中心句“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自然成了珍贵的传世之作”的同时,圈画“凝聚”、“传世之作”等词,便于读出语感,并在旁批注“珍贵无价”。通过分析具体的语句,使学生对《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国画有更深的了解。

  (3)、品读课文时圈画批注,领悟语言规律。这一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在领悟语言规律时,要告诉学生对有些句子,只知道讲什么还远远不够,还应从它有怎样的深刻含义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反复推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表达思想起什么作用?如品味“两位画家开始构思草图,一次、两次、三次,总觉得不够理想”时,引导学生从“一次、两次、三次”体会两位画家构思的艰难,反映了画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2、抓住特点,迁移学法。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主战场,不能只满足于学会圈画批注等基本方法,老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学法的指导目标,做到讲授知识与学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法。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着重讲读“擦燃第一根火柴”所出现的幻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了解“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小女孩在幻觉中看到了什么?

  (2)探究“为什么”,找出描写大火炉精美的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把幻觉中的东西描写得如此美丽?

  (3)联系中心思想,小女孩渴望些什么?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它段落。这是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也可在同类课文之间进行篇与篇之间的学法迁移。

  例如,学习《咏柳》,我在指导学生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时,归纳出方法:(1)写的是什么景?(2)景中之物是什么?(3)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4)诗人写物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掌握了上述学习方法后,就可在学习相关类似的古诗中,按照诗中的画面、景物的组合来想象理解诗意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规律,学以致用。

  阅读实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应抓住特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善于驾驭教材,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语言上反复推敲,深入探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心灵上的交流。

  三、把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课文讲解可以说是直接为写作服务的。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实行课文练笔,不失为好方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会说出“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

  “作者太喜欢丹顶鹤了,他把丹顶鹤写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可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如果我们能经常这样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而言之,只要大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指导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常用阅读方法技巧

2.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

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5.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6.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南

7.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方法

8.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43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