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松柔五境界是什么

方婷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是一种极具韵味的文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健身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松柔五境界。欢迎阅读!

  太极拳松柔五境界的介绍

  普通练太极拳者讲的松柔,是没有目的性的,我们讲松柔,是有目的性和可具体操作性。也就是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松柔体会,功力进一步,松柔的要求也要 高一步,如此逐渐提高我们对松柔层次的掌握,与功力的提高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

  一开始学太极拳时,我们要求身体松软,节节松开,头上肩上要这样那样走,将 人发出去:松沉是内劲下去后再起来,也可以沉都不要,将劲提到上面去,外形完全没变,但内劲的方向变了。

  松静,这个静非常不简单,有了这 个静,才有反向的动,所以叫做复命归根。只有做到静,然后才能到空、到化的阶段。就是对方摸到哪儿都是空空的,一点东西都不让对方知道,但此时恰恰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以才有“有心有意皆是假,拳到无心始见奇”的说法。我们现在练拳是“有心”,可是“有心”的过程是通向“无心”的台阶。再深一层 次,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做到一松就走化了,对方根本听不到东西,到那时才能体会知机的问题,太极拳讲得机得势,身上没有松柔的功夫,就不能知机,又怎么 会得势?

  在练拳的时候,就是要注意这些东西。当然,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追求方向,还要有具体的方法去找,去体悟松柔。比如说“大而化之”, 为什么要你们在练拳时将气势放大,就是因为刚开始为了找准内劲,气势可以小一点,但等到一定阶段。

  你们的气势大了,内劲早就随着意到外面了。比如,气势足 够大了的时候用气圈打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观照问题。现在你们的身体状态未到,功夫到了,要真正达到一丝不挂的阶段,什么节节贯穿,什么根节起、中节随、梢 节到,什么“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那些都太慢了。应该是在哪里接触就在哪里起,干吗要跑那么远。比如对方抓住我的前臂,就从这里直接化 发对方。

  松开、松散、松沉、松静、松化,这些是松柔的不同层次。大而化之,神而明之,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一悟即得,而是一层功夫一层体会的事,要慢慢来。

  节节松开是基础

  在著名的《太极拳术十要》中也明确提出“松腰”的概念。我们要解决放松的问题,首先要在松肩、松胯和锻炼胸腰运化上下功夫。而胸部开合灵活的关键又在于松肩:腰部折叠运化的关键又在于松胯。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锻炼放松的途径

  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应该允许的正常现象。因为当你刚刚接触,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紧张、动作生疏。往往是顾此失彼。此时要求你“一动无有不动”,动作谐调而松柔,那是难以做到的。

  精神紧张必然带来动作上的僵硬。因此,应该允许初学者有一个生疏而僵硬的初学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记住动作顺序、路线和方位,弄清虚实、顺逆和力点。

  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自我调节思想人静

  心静才能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两者互为其根,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是辩证关系。

  如果练拳时边练边说话,不仅会使动作紊乱,内气外散,而且身体也很难放松,既达不到养生目的,也不利于技击。

  因此,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预备式开始,就要摒弃一切杂念,物我两忘,将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沉着,专心致志,静心演练。练拳时动作要轻灵,轻起轻落,慢起慢落,点起点落。真正做到听之至细,动之至微,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不求静而自静。

  第二,要用意识引导行动,这是太极拳的运行法则

  拳论说:“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统纲。前辈讲:“没有意,只有形,就是体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动作都应由意念支配。通过拳架(套路)的外在形式,循序渐进。

  工整规范地把拳理拳法的意识表现出来,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势随神移,以意领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韧带才可得到彻底放松和舒展。意念贯穿每个套路及动作,意念不息,动作不止。心静与用意引导是辩证关系。

  只有心静才能做到用意念引导动作。反之,用意念引导动作,能进一步做到心静。

  第三,要用太极桩功来调整意念,静养灵根气养神

  人身是一个太极。太极桩是根据太极拳运动,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采宇宙之灵气,聚万物之精华,道法自然,身心兼修。人生的存在,在于精充气足神全,祛病延年在于养内修身扶正祛邪。

  太极桩法的修炼是培养精气神的法宝,太极桩法的动作要求松、活、静、自然。习练者要保持四松(即身松、骨松、意念松及视野松),同时做到三调(即调息、调心与调形)。

  息调心自安,要用意念吐纳把呼吸调整到深匀细长的程度,要使精神高度入静放松,排除杂念,形正气顺,气顺神宁,身体松弛,促进经络畅通。若每天坚持十五分钟,天长日久,就会自然形成意念力。善养生者静谨守,精气神合修身心。

  第四,要松柔练拳慢行架

  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这是演练太极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是太极拳难练的一点。也是衡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

  习练者要把身心置于安宁舒适的状态,要做到身正体松,心静柔和,阴阳转化。其中,身正是人体的一个基本状态,行拳动作要稳健,腰基要坚挺,步伐要虚实分明,重心要稳定,站立要平衡,进退旋转要轻灵圆活,不歪不斜,不前倾后仰。

  行拳动作要均匀,不匀就不可能心静。全身上下要内外配合,行拳过程要保持匀速,动作之间衔接要顺和、连贯,拳架高低要适中。要“慢中求功”,这是太极拳与其它拳种的一个重要区别。演练时一定要以缓慢的速度进行,不急不躁,没有对快速、猛烈的追求,不仅不以“速度取胜”,而且还应“以慢制快”,只有这样才容易使身心放松,没有紧张的心理和情绪,才能不用僵力、拙劲和犟劲,使肢体像春风杨柳一样,绵绵不断地向前行进。

  练松柔的方法

  当学员基本上学会了拳架套路之后,教练就应该及时地提出放松的要求。并且要强调太极拳的这—特殊要领。同时要求从以下几个环节上锻炼,逐步做到周身放松的要求。

  (一)是从正中求松

  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二)是从慢中求松

  太极拳要求快慢相间,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三)是从缠绕中求松

  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育松。

  (四)是从关键部位入手,寻求节节放松

  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五)是从紧中求松

  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盘的支撑负担。因此,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实践证明,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为此,平时就要注意锻炼低架,锻炼下盘,特别是独立步的支撑力,而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1.太极放松真谛

2.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

3.太极拳松柔的表现

4.太极拳松柔的特点

5.太极拳松的阶段

    148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