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欢迎阅读!
简述陈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1、做到放松
放松是练拳的主要要求,首先是肩裆放松,各关节放松,肌腱放松,周身放松,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对放松精神未能领会时,不应先要求用丹田气,应在练拳的长久日子里找丹田之气的来源,所以应先掌握练拳的要领。
2、身躯端正
练拳应注意身躯的轴心端正,不可拗身吊腰,前俯后仰,头偏斜眼等不规现象。应顶劲上领,颈不硬。含胸塌腰合裆泛臀,周身放松,架子舒展宽大,神聚百合,精意贯一。
3、臀泛合裆
练拳要以腰为主宰,要臀泛合裆,裆圆膝曲,足尖内合,才可以达到裆前合臀部泛起,臀沟放开不可夹,为之提肛合裆。
4、步法
有勾、点、跨、着、趾。勾用于转动时步法;点用于虚足;跨用于进退、左右进步;着用于前进时足未落实之前;趾用于变换足步时。另有:跳跃、摆扫分扣拍等灵活变化的步法。
5、手法
运行着内缠外缠的阴阳变换。手运行不要翻摇,足运行之旗,进程的斥兵。手形以掌、捏、拳、勾、扫等五种,总之为听其动静知其要义之作用。
6、虚实变换
运行有虚实,以左虚则右实,而右虚则左实,虚实变换非则一。足,虚则实、实则虚,虚实变换人未知。
7、呼吸运用
为气之运行,气为疏络通经,调血理气。呼吸为气之新陈变换,为人生理之常规。在初练拳的人,应依原自然呼吸做拳术运动,不应要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在形体上应以外柔内刚、刚柔互剂之。
8、周身相随
太极拳论“习拳周身相随,一动皆动,百骸无不动,劲于腰和肩,行于肢、动于腿、稳于足、领于顶、运于身、手于旗、窥于目,谓之一气也。”日周身相随。
9、意劲合一
拳论述曰:“以意识之劲,意行形不止,为柔而外形内实。”要意劲合一,周身放松,活而不僵不拙,为之以意领劲,意劲合一。
10、气之运行
气为疏络通经。肌筋之气,在练拳时气要上下相通,胸膜活动时要有适当运动,胸膜不可提高而不落、扩而不收,不然形成了提肩吸腹的不当运气活动。
11、眼目运用
在练拳时要做到眼窥八方,目触识意、辨明虚实、平视前方、灵活不致。
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陈式太极拳在太极拳流派中起源最早,其理论基础也很扎实,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人更是多。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
陈式太极拳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其每招每式都在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相辅相成。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练习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对身体起着影响,促进身体的微循环,加快代谢,达到养生的效果。
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
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和吸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