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习太极拳肘击法技术
练习太极拳的技击有很多种方法,那么太极拳肘击技术应该怎样进行练习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太极拳肘击法
1、滚肘
屈肘竖于体前,小臂边旋边滚,边向左或右格挡缠捋。主要贴住对方手臂滚进前打和化解对方进攻手臂的劲。
如“披身锤”拳式,当对方双手按逼我左臂时,我重心微后移,左手上掤,以引长对方之按劲;身体随即左转,两手捋化对方之按劲,左手下捋对方左腕,右臂屈肘,用前臂向斜前方滚动挒发对方左上臂,将其击出跌倒。
2、穿心肘
左臂屈肘横于右胸前,左手松握右腕,用右肘尖逆缠一小圈,右足沿地面向右侧铲出,左手与右肘合住劲,自偏下而偏上,肘尖向对方胸口击出。同时,左脚搓地震脚,形成以轻制重,连珠肘击,如弓弦脱扣的气势。
该肘法多为低势对付高势。当对方在我右侧用双手按住我右臂,欲将我右臂反拧,我乘势微收右脚向左转下沉的同时,右手曲,左手合在右腕处,逆缠向左上将对方手肘掤起,使其胸前露出空间,右腿随即向右侧对方裆内插进,左脚擦地跟进,脚跟发劲,双手合住,右肘先向左下再右上转,用肘尖向对方胸口顶击。
3、顺鸾肘
两手握拳,双臂屈肘叠合交叉于体前,以肘尖为力点,贴胁向两侧后下方发劲顶击。发力短促,两拳不离胸部,发后立松,产生反弹顿挫劲。
该肘多为对付身后搂抱的敌人。当敌人双手将我搂抱欲施摔法,我双臂乘势向上掤起,向上引化敌环抱之劲,身体突然下沉,以肘尖向敌胁部猛击。
4、拗鸾肘
内含腰拦肘(即横肘)和顶肘两种肘法。腰拦肘为一手屈肘,结合上步转身动作,由内向外横击。
该肘用于自己左拳被对方采拿,为了不顶不抗,左拳变掌压在对方的采手背上,右臂屈肘缠绕转身180度上右步,以右小臂向对方胸部或肘关节发力击打。
顶肘为一手屈肘,肘尖向侧顶击,力达肘尖。主要用于顶击对方胸胁部位,其方法与技击跟穿心肘大致相同,惟肘尖发力角度不同。
穿心肘是向右侧上发肘劲,此式为向右侧平顶发肘劲。
5、迎门肘
屈肘竖于体侧向前旋转直推。主要用于中线进攻,击打对方胸、胁或关节。
如“金刚捣碓”拳式中,右拳击敌下颁后,再以右肘点击其胸;
“披身锤”拳式中,当对方左拳向我胸部打来,我左手拦挡采其左手腕,顺缠下采扭转,使其右肘尖向上,我右臂屈肘,用前臂近肘部切截对方的肘,同时,右脚蹬地,向左拧腰,将其击倒。
6、挑肘
屈肘,拳面向上,拳心向内,肘尖由下而上挑击,打击对方面颊、胸部。
陈式太极拳挑肘技法招式运用不太多,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一贯是坠肘。
陈照奎老师说,挑肘“乃特殊情况的特殊运用”。
如在“井缆直入”拳式中,对方用右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右手顺势拦挡顺缠拧共右手腕,迅速侧身上左步切入,同时以左臂屈肘上挑击对方头部或右胁。
7、磨盘肘
双手握拳,屈肘搭于胸前,拳心朝下,迅速扭腰向左或向右旋转,力达肘尖,呼气发力,肘的运动路线呈弧形轨迹。
主要用于攻击对方胸或胁部。
如“闪通臂”拳式中,当对方用双肘向我胸部撞来,我乘势下沉,身微右转,重心由左变偏右,让过对方冲劲。同时,双手握拳屈肘,左下右上横合右胸前;迅速左转体,左脚向后扫,双肘随身向左旋转发力,如磨盘般向对方胸腹进击。
8、退步压肘
运动时重心左移,右手向右前展开,左手收至小腹前;松右胯,突然右转体,左手折腕,以手背贴于左小腹处,以肘尖向前下方发力;右手顺缠,以掌心相迎拍击左肘,双膝迅速里合,跳步震脚,重心偏右脚,以助肘力。
该肘击主要与拿法配合使用。
当对方用左手抓拧我左腕,右手拿扣我左肘,欲断我肘关节。我乘敌拿我左腕之时,身先左移再向右转体,沉肩坠肘里合,右转勾腕,反截敌腕部,以右手里合拿住敌右手,左肘外翻螺旋下采,同时跃步震脚发劲,双手肘合从左向下压敌右肘反关节。
9、砸肘
前臂上曲,握拳抬肘,由上向下砸击,力达肘尖。
主要用于以高打低,砸击对方的背、胸、腰等部位。如“闪通臂”拳式中,当对方欲从我背后搂腰抱摔,我乘势沉肩坠肘,松胯屈膝左转体的同时,右手从身前向左后抓敌左肩,左手屈肘贴左胁后插,突然向右后旋体180度将敌旋带至我左侧前,左肘上抬,以肘尖狠砸敌背部,使敌倒地。就像在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
太极拳 肘击原则
太极拳肘击法,应用时,无论在任何位置或角度,只要加上灵活的步伐,就可随意疾进,迅速施展肘击。其打击点也不仅仅光靠肘尖出击,而是特别讲究出击时机,以及距离和劲别。
一般来说,陈式太极拳练家在应用肘击时,需遵循这样几条法则:
1、“肘屈勿轻使”
因肘打击力度大,极易伤人。同样,虽然肘击凶猛,却也极易被解除,用之不当,反会受制于人。如穿心肘、顶肘;虽然力大,距离远,用途广,但预动性较大,易被人防范;挑肘虽出肘快、力量猛、隐蔽性强,没有预动,但攻击一旦落空,则胁部空当较大,极易被他人攻击。
2、“肘在屈使”
用肘击,须把肘关节屈成直角或锐角,但上臂和前臂不可夹的太紧,握拳宜松,劲贯注于肘尖或前臂。
3、近身
使用肘击,一般在对方贴近,且肘尖或肘的周围部分紧贴对方的身体才顺势发力顶击。如当我一臂的肩腕被采,并因对方上采,使我肘部接近其胸、胁时,可顺势进步屈肘顶击。绝不是不管对方距离多远,上步猛冲,盲目用肘。
4、顺劲
肘击的劲力与陈式太极拳发力拳理是一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腰,催于肩,形于肘,完整一气,松活弹抖,不能僵硬。
5、灵活
使用肘击时,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和阵势变化,灵活运用肘击技法,并把各种技法一起连用,不应单独运用单一打法。
肘击时,其肘上劲道须按棚、捋、挤、按、采、挒六种劲别使用,先引后发,忌硬上强打,横来直去。除用肘尖外,常常用前臂贴住对方手肘滚动使用,打出陈式太极拳肘击独有的韵味。
在与同道友好练拳使用肘击法时,应使上臂近肘的部位靠击。即先软接触,后再发力,以免伤人。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一、心静气和
中国人言「心」实即现代生理学上之头「脑」,亦即人身「神经系统」之中枢,司体内一切活动和协调,其大脑司精神活动,亦即是智能、思想、记忆、意识和行为,小脑司控制协调肌肉群之动作圆滑、平均、正确并维持身体在空间之平衡,因之太极拳运动,在身心并练的要求下,而以心始,属于无形,心的功能,惟有在静的状况下,始能高度发挥,使百骸听命,动合自然,此为人人经验所知,不待多释,欲求心静,必须先摒除静念,专心壹志,恭敬练拳,先想到气,如何使之平和,此要所论之气系属广义之气,一为去其燥、愤、怨、怒不正之气,而养浩然之正气,属于精神方面为无形,一为呼吸清静之空气,属于动作方面为有形。「以心行气」,使之平和,气和则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腺,自然在平衡状态下活动,使人感觉轻松舒适,所谓「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非心静气和莫能表现,故列为首要,属于内功,从起势到收势,始终如此,故经论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即指此也。
二、虚领顶劲
顶劲者,头宜正直(下颚微收,舌抵上颚,唇轻合),虚虚领起,以意导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肌肉、神经两感紧张,不但阻 气血畅流,且使人有上重下轻之感,必须虚领,始免此病,而使精神提起,腰部压力减轻,所谓「顶头悬」是也。
三、眼神平视
眼以神为主,眼不旁视,则神不散,故主平视,所谓「目平视前」也,且须顾视左右,所谓「左顾右盼」是也,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眼,眼到,则手到,脚到,故眼神之所视,即精神之所注,而威力显焉,眼神平视,在应敌时,以摄服人眼,而使之不敢逼视为上,其在练习时,则应含光默默,顾视左右时快,不要呆视,视手时则以前手中指为主,总之要「目平视前,光兼四射」,才可称之曰「活眼」,眼活则手活矣。
四、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也不凹进,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凹进则成驼背,驼背则会使前胸失去脊骨支柱作用,且有害健康。拔背者,两肩松下前卷,两肩胛骨不起尖角使背部圆平,气贴于背也,非驼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则劲由脊发,所谓胸含则有松化之势,背拔则能领导全身,才能垂直中正,要与二项「虚领顶劲」相配合,自然脊背拔长,中正安舒矣,其要脊背要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
五、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不耸上抬高,微微内卷,而松沉上降,以为沉气之助,否则,气亦随上,且使臂之运动,不能灵活,而有滞笨之感,坠肘者,使两肘有往下松垂之意,否则肩不能沉,腋不能护,臂有轻浮之病,且患断劲之弊,故坠肘不仅能护腋,且能用地心吸力,增强中定之求,增强中定之求,佰腋须有一拳空间,否则为夹腋,夹则肩耸,而臂运转不灵劲透不出,与前三项相配合,周身之劲才能完整,才能透出。肘之下为腕与指,腕要坐,指要伸(舒展)(陈家指伸使指肚突出,扬家指自然微曲)握拳宜松,庶符合全身悉任自然之旨,又手掌表示前推时,手心微有突意,以为引伸内劲之助,但勿用力。
六、尾闾中正
尾闾者,脊骨最下四个至五个脊骨合成之骨也,此处所言应为泛含腰脊骨,即自腰以下至尾椎,要中正不偏,故外形上要求臀部微敛(「在内质上要求提阴蹻」「有语云提肛或缩肛均为误」「盖所缩提之部分为会阴部位,非肛门也」),则尾闾自然中正,与 二、四、五项同时做到,则身体自然中正,自然拔长,腰脊自然松活,无腰硬背驼之病,同时重心自然下垂,自能得中定之势,故曰「中正即中定」尾闾不正,则周身难得中定,盖中定为十三式之本也。
七、松腰松胯
腰为一身之主宰,胯为承腰之底盘,两腿之上撑点,在全身上言,腰胯实为其中枢,太极拳主灵活,故腰胯要松,能松腰胯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拙力乃消,体舒而无紧张之病,内劲自然畅通,运动乃可灵活便利,虚实变化乃不拙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处,必须于腰腿求之也。其要诀:首先心理放松,次求肌肉神经放松,最要为实腿(即支持全身重量之腿),之膝屈角度,如弓马步,前膝尖,不能过足尖,
膝屈不宜小于九十度,足尖微向内扣,如丁虚步,实腿足尖外撇,外角不能小于四十五度,膝曲角大于九十度。
八、气沉丹田
此要所言之气,系指呼吸之气,气之本体无形而有量有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其鼓荡时,在空中则生风,在腹中则生热,吸气时肺活量增大,肋骨开张,使横膈膜下降,腹部自然内缩,呼气时肺活量缩小,肋骨松回,横膈膜上升,腹部自然外放,丹田位于脐下一寸三分,脐下横通肾脏之间大小肠的部位,适在上躯之下端,以意导气于丹田,故可使下盘稳实,上盘虚灵,复因呼吸深长细慢,鼓荡横膈膜动度加强,促使腹部微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多摄氧气,腹肌增大弹性,可增强发劲源泉,进而增强肠胃懦动,使消化系统流畅,更属余事耳。
九、内外三合: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外三合为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合者合而为一也,内三合其目的在使心志专一,精神集中,与一、三两要互为关连。外三合其目的在使上下一致,劲力集中,与二、四、五、六、七各要互为关连,两者相合,不仅可发挥周身一家,一动全动之作用,更可增大地心引力,加强中定之功效。
十、手随身动
身为全身之主干,脏腑藏于内,为运动之主要部分,亦为避免受损伤之重要部分,故技击之防守,重在保护主干,手系于肩,两手负保护之重责,身动手随,乃自然之现象,太极拳以健身为主,卫身为次,身动则无处不动,而健康保焉,在技击上,凡属攻击,无不以对方身躯为主,故身躯之闪避转化,实为主要之锻炼,因之身动则手随而保护之还击之,太极半以借力打力巧活为主,身动则轴心转,使对方力向落空而顺击之,故曰:要「不丢顶」必须手随身动也。
十一、步随身换
步指脚步而言,上承身躯,下踏实地,为支持全身运动之根,不可乱动、乱换,须以身为主,而身之前进后退,左转右旋,上升下沉,太端赖脚步为之随,在盘架而言,步稳要身正,步举要轻灵,随身而换,则动为全动,自然完整一气,在应用而言,步以护身为主,俗语云:「手是两扇门,全靠步取胜」,例如人攻我左,身欲左闪而足避,故必随身换步,以卸来势,而后顺势还击以取胜,身欲进退,步不随从,则身必前俯过膝而易失重心,为人所乘,故必须进步,而后可免此病,获致取胜,所谓「胜在占半步」,步有多种,何种为宜,则视身势之动向而换。在空间上长、宽、曲度须以安舒稳实而又灵活为主,在时间上盘架时,动度求慢,藉练耐力,应用时动度求快,期占先机,此又须注意者也。
十二、虚实分明
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分清楚,而后转动轻灵,毫不用力,如不能分,则患双重之病,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牵动,出手能分虚实,则收发均可收效,人既不易制我,而我反易使人落空,人左重(即发)我即左虚(即松化)而我右即发出,人右重(即发)我即右虚(即松化)而我奕即发出,通常左脚实则左手虚,右手实,右腿虚,反之奕然,要皆顺乎力学,以求变化耳。
十三、均匀贯串
太极拳运动,式式势顺,不拗不背,不快不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绵绵不断,外式如此,意与内劲奕然,前八项要点做到,则此点已有完整基础,运动一开始心理上意念上就要决定姿势运动的快慢速度,故预备动作及起势非常重要,起快则快,起慢则慢,要求速度均匀,无论出手出足,或收手收足,都要相随实串,尤其在每一式演完,下式开始之衔接时和处,不不要显有停滞现象,二要有折迭转换(即手有折迭,脚有转换,身有起落旋转)无处不有曲线、有节奏、有韵律,所谓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由意的引导,使呼叫自然配合,神态安逸,精神内固,动作如行云流水,不仅在自身感受周身舒适,即使观者,亦觉有运动美感,斯为均匀贯串之极致,拳经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如是方能上下相随,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中求静,动静合一,动静变换不显痕迹,毋使有缺陷、凹凸、断续处,自然均匀贯串矣,其要在全身关节先后贯串运动。
十四、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经有云:可曰全是用意不用力,故不可曰,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因为意之发动是在于大脑,大脑的组成,非常复杂,我们现在无法确证大脑的那一部分是意的发动体,但事实显出,意的动是由大脑支配,意能专一,则身心宁静智慧自出,触觉反应均甚灵敏,而且意之所到,隐于内者,气必先到,显于外者,神态动荡圆融,身躯灵活不滞,也就是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劲亦到,动作才能沉着,久练之后,才能使气收敛入骨,达到「行气」最深入的功夫,不用力,是不用拙力,一用拙力则经络紧张僵硬,气血停滞转动不灵,遇人攻击牵一发而全身动矣!太极拳之应敌,请求不受力(松化),故练习时,必养成用意不用力之习惯,久之真正之内劲自出,所谓「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练高深,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否则,以用力而显力,则易被引动,此非太极拳所尚,故「用意不用力」为其要点,亦为其特点,其要仍在一「松」字。
怎样练习太极拳肘击法技术相关文章:
3.如何学习武式太极
6.杨家追求真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