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解剖生理学

方婷分享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多家门派学问,中医原理是太极拳的哲学理论基础。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功能,太极拳养生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运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运动解剖生理学。欢迎阅读!

  太极拳运动解剖生理学

  练习太极拳能打通身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更顺畅,血液畅通则可以预防百病,因此,太极拳被很多人接受。

  太极拳归属于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以提高人体整体机能的和谐统一,并发挥超常机能为追求目标。

  而现代体育的目标则是通过运动训练,使身体或器械移动的速度更快、高度更高、距离更远。两者的目标虽有不同,但作为体育运动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刺激,这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上,练习强度、频度的多变性上,而且也体现在对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激素水平和血液循环等方面影响的复杂性上。

  究其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来讲,则是一种复杂的、链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性条件反射。传统武术一直凭借前辈的经验拳论而研究继承,解剖生理学基础相对薄弱,不利于科学深入地研究。今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就其有关解剖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作如下交流,以期达到了解、普及之目的,更好地为传统功夫研究者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符合生理变化规律,太极拳与人体经络是相通的,练习太极拳能达到良好的养生功效。

  一、基本面和基本轴

  躯体运动是一种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骨骼肌收缩为动力的随意运动。

  标准解剖姿势和三个基本面、三个基本轴, 也就是说,运动环节是在肌力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轴在某一面内进行骨杠杆运动的。

  1.基本面

  矢状面沿前后方向将人体垂直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平面。

  额状面沿左右方向将人体垂直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平面。

  水平面沿于地面平行方向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平面。

  2.基本轴

  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额状面垂直的轴。

  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矢状面垂直的轴。

  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提示

  (1)人体大部分关节的运动都属于转动性质,但由于关节面的形态通常不是规则几何形,因而在关节运动时往往不止一个转动轴,而是有许多瞬间相互更替的转动轴,即“中间轴”。具有两个基本轴以上的关节运动同时具有中间轴。

  (2)运动生物力学中提到的关节轴,一般不是指准确的几何轴,而是指运动的自由度。

  太极拳以“圆运动”为其特点之一。这种圆运动是在立体空间而不是在平面上进行的运动。譬如,推手时,双方的粘着点,不断旋转,在躯干的带动下,绕着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做旋转运动,它是平动与转动相结合的空间螺旋运动。充分体现出太极拳以“触之则旋转自如”的运劲特征。

  再如,洪式太极拳手法中的“划圈”动作,也无不蕴藏着公转与自转中的轴运动。“划圈”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手运行的轨迹是公转;同时,手与小臂在轨道上运行时还要顺逆方向不停地旋转,这种旋转好比地球的自转。可见,“划圈”动作是上肢环节围绕相应关节基本轴的复合轴运动。

  二、肌肉工作的协调机制

  关节运动链的协调运动是由参与运动的骨骼肌交替收缩与放松来完成的。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和使原动肌在紧张之后及时转为放松的神经灵活性是协调性的关键。所谓协调就是该收缩的肌肉收缩,该放松的肌肉放松。

  1.肌肉工作间的协作关系

  人体的运动即使是简单的运动,也都是由许多肌肉共同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完成。根据肌肉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可把它们分为。

  原动肌主动收缩发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

  对抗肌位于原动肌对侧,并适当放松和拉长的肌群。

  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骨的肌群。 中和肌:抵消原动肌无关功能的肌群。

  2.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

  支配肌肉活动的传导系分为锥体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以外的运动。

  肌肉活动的神经支配原理告诉我们,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原动肌收缩用力时,对抗肌即应处于放松状态;肌肉一次收缩结束后,在下次收缩前应有一个放松过程。

  3.练太极拳对肌肉放松的作用

  (1)改善动作的协调性

  运动过程中的有关刺激会使人产生较重的心理负荷,必须让心理不断有放松调节的机会,才能更好地调控肌肉运动。对初学者来说,肌肉放松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动作轻松自如,具有良好的节奏感,从而加快动作的学习过程。

  (2)增长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发展

  肌肉力量来源于完成动作时各肌群收缩的合力,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如何则是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对抗肌不能放松,原动肌的力量就会被对抗肌抵消一部分甚至全部。若肌肉只是一味地紧张收缩,不能很好地放松舒张,则对肌肉的刺激就不易达到较深层次,也就不能有效发挥人体的运动潜能。

  (3)减缓疲劳,避免运动损伤

  紧张收缩的肌肉压迫肌肉中的血管,影响血液流动。肌肉一旦放松,则会大大改善血液循环条件,使血液流动比肌紧张时提高十倍多,降低血乳酸含量,对减缓疲劳和避免运动损伤有重要作用。太极理法,高居当世;出神入化,理精法密。

  练太极拳对生理上的改变

  太极拳能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骨骼肌肉系统等方面的功能。太极拳在练习上要求身正、体松、心静,其中身正是人体的一个基本状态。

  身正,就能保持脊柱、腰椎、胸椎等骨骼处于中正不偏的状态,从而使人体的肌肉骨骼达到平衡状态;体松、心静,则肌肉不紧张,气血畅通无阻。

  现在人好多都有这样的现象,长期的精神压抑,导致最终的结果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通过练习太极拳对这些病症都有改善。

  人体的许多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都是由于脊柱弯曲,压迫神经、肌肉,造成循环不畅而产生的。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精神放松,使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这样就能保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

  再有,人体在运动中,运动神经兴奋,就能抑制病灶神经,长久地锻炼,就能健身祛病。

  总之,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健康的身体会形成良好的心态,而良好的心态也会促进身体的健康。太极拳性命双修,就是既锻炼身体,又调整心态,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健康长寿。

  太极拳成立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长寿从我国古代一直延传至今都是人们的梦想,太极拳能帮助你长寿。

  习练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1、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拳时首先是大脑皮层休息,然后将全身器官任务交给中枢神经,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3、改善柔韧度、肌力等韧性,重心交替变化,使各肌肉的肌力等得以提高,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4、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我们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

  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5、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

  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打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打太极拳要衣着宽松

  练太极切记上衣和裤子不宜穿得过紧,裤带也要扣得宽紧适度;鞋子要穿得舒适,不宜穿太紧或太宽松的鞋子。

  2、选择好锻炼场所

  春、夏、秋最好在庭院、走廊、公园、树林、河边、空场等空气清新和安静的场所。在户外习练太极拳时,要避免在过堂风、大风、雾雨、烟尘中进行。

  选择好的场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入静,能全神贯注练习起来,提高太极境界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修为。

看了“太极拳运动解剖生理学”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技法的原则与应用

2.太极拳与健康长寿

3.太极拳气沉丹田及腹部充实饱满

4.意气力结合练太极

5.陈式太极拳的立体螺旋运动形式

6.太极拳尾闾正中的内涵与精义

7.论太极功夫

    109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