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户外运动>登山攀爬>

高山探险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

彦刚分享

  高山探险会给攀登者带来极高的“畅爽”状态,因此很多登山者会迷恋上这项运动。但同时每个参与者都应对高山探险的风险心中有数,有所准备。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高山探险常见风险及应对措施,欢迎阅读。

  常见风险及应对

  1.雪盲

  太阳紫外线(UV)可导致角膜灼伤,UVB(短波紫外线)也是造成雪盲的元凶。雪盲一般表现为流泪、红肿、痛感、针刺感、沙磨感、见光痛、头痛、视力下降(模糊感)。

  雪盲的预防

  大雾、多云都无法阻挡紫外线的投射,即使在阴天或者雾天也需要佩戴上墨镜。雪盲多发生在雾天或阴天并非由于紫外线更强而是由于攀登者的大意,感觉光线不强而降低了防护意识。

  进行长时间的攀登还需要有备用雪镜,以应对雪镜被压花或丢失的情况。

  雪盲的治疗

  检查有无异物,避免揉搓眼睛。

  滴抗生素眼药水,然后闭目休息。

  可戴眼罩。

  冷敷可能会有用。

  需要时服用止痛药。

  至少休息24小时,24小时之后重新检查。

  若感染化脓,每天服用3-4次抗生素药。

  一般来说,轻度雪盲的患者通过6小时的治疗和休息后,症状就可以完全消失;中度或重度雪盲患者,则需要2到4天的休息和治疗后,症状才会消失。

  2.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在低压、低氧环境中,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恒定而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厌食、睡眠困难等。

  预防和减轻高原反应的方法

  要有积极的心态,减小心理压力,积极适应。

  每天上升的海拔差不宜过大,一般一天不超过500-799米,严格遵循“高处活动、低处露营”的原则,上升的速度不宜过快,行程不要安排得太紧张。

  要有合理的运动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出现突然性、爆发性的动作。

  要时刻注意防风保暖,寒冷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使身体耗氧量增大,风、冷易患病,也会增加氧耗量,降低抵抗力。

  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多食维生素,避免维生素和钙质的流失,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饮食忌油腻,忌过饱。

  3.肺水肿、脑水肿

  肺水肿症状(HAPE)

  肺水肿发生前有急性及重症高原反应,粉红色泡沫状痰是肺水肿的严重症状,早期肺水肿有如下的症状:

  咳嗽伴白色泡沫痰

  呼吸时气道内有锣音、水泡音、捻发音。

  气短

  嘴唇、耳垂和指甲发绀,青紫色。

  疲倦,昏睡

  脉频变快,可伴节奏不规则。

  电影《垂直极限》中,被困于峭壁中的女主角,因为没有摄入足量的饮用水,患上肺水肿。咳嗽的同时,还咳出了粉红色泡沫痰,靠地塞米松注射剂活命。最后获救下撤大本营,保住一命。

  脑水肿症状(HACE)

  脑水肿症状包括头痛剧烈、共济失调、喷射状呕吐,之后进入昏迷状态;有的从淡漠、嗜睡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还可能出现极度倦怠、嗜睡、步态不稳、醉酒状、无行动能力等症状;还可伴随呼吸频率快、四肢及面部发绀、复视、尿少或尿不自主等症状。

  预防肺水肿、脑水肿的方法

  海拔上升不要太快,行程不宜太紧迫。

  刚到高海拔地区运动量不要太大。

  及时补充水分。

  减少呼吸循环系统的药物和其他食品的摄入。

  多吃流质食品,不要油腻,不要过饱,补充能量和维生素。

  注意保暖。

  积极适应。

  肺水肿、脑水肿的治疗方法

  立即下撤,不可延迟。

  确定有效的方法有三种:下降海拔高度、高压氧舱治疗、氧气治疗。下降海拔高度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氧气治疗则是暂时救急方法。

  药物会有少许帮助,但不可靠。

  4.冻伤

  冻伤是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如果某个肢体部位过度暴露于低温下,低温导致血管和组织冻结、组织水肿、水泡、局部缺血及组织坏死。

  在医学上按照冻伤的程度把冻伤共分为4度:

  Ⅰ度冻伤: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冻伤部位热、痒、灼痛。症状在数天后消失,愈不留瘢痕。

  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冻伤部位除红肿外,还伴有水泡。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结痂后可痊愈

  Ⅲ度冻伤:伤及皮下组织,冻伤部位红肿并有大水泡,冻伤部位皮肤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丧失。Ⅲ度冻伤会给组织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伤后除留瘢痕外,还可能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Ⅳ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会导致截肢。

  冻伤的预防方法

  冻伤多发生在手脚等肢体末端的地方。根据“选择合适的装备是攀登山峰的第一要素”这个原则,建议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时,要选择穿着双层高山靴,在较冷的环境下要佩戴羽绒并指手套等。

  保持身体干燥。脚比较容易出汗,一定要准备好干爽的备用袜子,每天到达营地后和出发时都需要穿上干爽的袜子。

  鞋子、手套等都不能过紧,过紧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增大冻伤的几率。

  不要随意脱手套,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冻伤都是因为在攀登中手套掉落或者登顶后脱下手套拍照造成的。

  缺氧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使冻伤更容易发生,所以吸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冻伤发生的几率。

  冻伤的治疗

  判断是否复温:如果冻伤部位在复温后,有可能在之后的行程中再度冻伤,则不可复温。

  外伤和行走可进一步加重冻结组织的损害。

  被冻的时间越长,对冻伤部位的损害越大。

  如果情况不允许现场复温,则应注意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并服用抗生素免受感染,直到复温。

  复温处理:如果冻伤的攀登者已经抵达营地,且攀登队携带了治疗冻伤所必须的药物,则可尝试对其冻伤的部位复温。复温只需要将攀登者冻伤部位浸泡在36℃以上的温水中即可,水温不可高于4℃。每次20-40分钟,每天2-3次。

  复温后处理:在完成复温后,如果冻伤部位有伤口可以先使用消毒剂洗净(清洁),然后使用云南白药覆盖整个冻伤面(保持干燥),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冻伤处。冻伤部位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冻伤。根据病情,2天换药1次。可以让冻伤的攀登者口服异丁洛芬(ibuprofen)每日3次,每次400mg。

  冻伤后的注意事项:

  冻伤发生后,严谨用雪搓和捶打冻伤部位。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防止外力损伤。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的恢复。

  伤口的清理最好用盐水,而不用酒精,碘伏也比酒精好,要避免饮酒等。

  当你身处高山,

  持续稳定的成功结果,

  不仅需要勇气与毅力,

  更需要自知之明与谦卑。

  所以,

  当情况不妙时,

  别让以往的成功遮蔽你的判断力,

  收拾好装备,安全下撤,

  顺利归家才最重要。

  毕竟,山总在那里。

    400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