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6个(3)

小兰分享

  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5:

  五年前魏磊在青岛平度市开了第一家包子店,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设有加盟店482家,直营店20余家,公司资产上千万元。

  卖小家电挖到第一桶金

  1982年出生的魏磊,家里不是很富裕。20岁那年,魏磊的父亲下了岗,本就拮据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职高毕业的魏磊迫于生计,决定自己做点买卖,替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

  他用借来的6000元钱在当地一家商场里租了一个铺子,做起了小家电生意。靠着拼命三郎般的干劲和不服输的精神,第一年里,家电铺子就给他带来了7万元的收入,成功淘到了第一桶金。

  由于行业经验不足,对市场没有准确预见和分析,再加上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的精力也不够,家电铺子第二年经营状况就出现了问题,此后连续几年一直不景气,甚至出现了亏损。小家电是很难经营下去了,魏磊想到了转行。

  研发包子秘方,

  做独一无二的“明鼎包子”

  魏磊喜欢吃包子,做小家电生意时,就常常在街上买包子吃。他观察到,平度街上的包子铺生意很红火,大家都喜欢在路边买上那么两笼。买过很多次包子以后,他有了新的创业灵感。经过仔细观察包子店生意后他发现,包子不仅是一种便捷的食品,而且受众范围涵盖各个阶层,市场消费很大。于是,他毅然决定转行开包子店。当时,魏磊的三叔在平度开了一家小包子铺,生意红火。魏磊想到跟三叔一起共同创出独有的包子品牌。叔侄二人交流了想法后,达成了共识。

  虽然包子人人皆知,但真正的品牌包子店却寥寥无几,要想打造品牌包子店,首先就要有一个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秘方。为了研发秘方,他和三叔走访全国各地,品尝各地包子口味,进行潜心研究。由于全国的包子种类繁多,仅仅和面这个环节他们就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最终他们的和面技术得到了国家面点师的称赞,不仅能保证包子的汤料不会渗到面皮当中,而且又能确保包子的新鲜和营养。用于包子馅料的蔬菜和肉食品等也经过严格的采购,全方位确保了包子的质量。经过上百次实验,并请上千位市民免费品尝,最终确保了包子独一无二的口感,以及营养均衡的配料比例。

  2006年初,魏磊在红旗路上租下了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店铺,开始了他独立门头的“明鼎包子”生意。凭借着独特的口味、合理的价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第一年就获利近10万元。

  借着第一家包子铺成功的东风,第二年魏磊又陆续开起了5家包子铺。小小的包子店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魏磊说,“包子是入口食品,从开办第一家包子铺开始,除了要求包子的味道外,我们还将包子主料质量放在了首位。包子所需要的各种肉制品,全是选用正规肉类厂家供货。一些小肉贩以便宜的价格送肉,都被我拒绝。做包子和做人一样都要讲究诚信,只有将诚信放在首位,那么就一定能成功。”正是因为凭借着好的质量好的口碑,他的5家包子铺生意非常红火,初步估算一年可赚近70万元。

  信心十足,让“明鼎包子”全国开花

  生意火了,“明鼎包子”也引来了上门寻求加盟的创业者。眼见时机成熟,魏磊采取直营店和加盟的方式向外扩张,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和发展加盟商。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在山东省内发展了300多家连锁店,又在河北、黑龙江等北方几个省份开了100多个分店。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设有加盟店482家,直营店20余家,公司资产上千万元。

  为了让更多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魏磊将加盟门槛放低,只收取1.5万元加盟费,并为加盟商提供上门选址及开业指导,确保加盟成功。为了保证包子的口味和质量,魏磊对各地所有分店统一供应配方调料,对肉菜面招标指定供货商,并定期抽查。所有分店包括加盟店员工都有责任监督店主,一旦发现加盟店主采购非指定原材料,员工都可以向总部举报,并获得奖金鼓励。

  魏磊说,“现在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我们之所以这样严格管理,采取举报重奖制,就是为了保证包子的品质和特色,食品安全重于天啊!不过到现在,没有一个举报的。”

  现在“明鼎大包”已被评为“中华名吃”、“山东地方特色名吃”,他的企业明鼎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最大包子连锁企业”。

  “我要让包子飞遍全国,在各省都有明鼎的连锁店!”魏磊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他相信“齐鲁大包”一定会凭借质量和信誉成为全国包子“老大”。哪里有人吃包子,哪里就有“明鼎包子”!

  在位于平度市苏州路的包子铺里,虽然地方不大,但店内干净整洁。包子的价格从1元到3元不等,每到包子出笼时,散出的浓郁的包子香味便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出现红火的购买场面。店里一位营业员说,“我第一天来做事,看着别人吃这个包子,馋得直流口水。”这就是“明鼎包子”的魅力所在。

  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6:

  在江苏苏州新区最繁华的商贸金融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杨木武正坐在办公桌前与伊朗客户电话联系,一边交谈一边用桌上的电脑查看客户需要产品的相关资料,微黑的脸庞透着自信。

  杨木武是苏州大学历史专业04年毕业的博士生。

  为了谋生,他曾经在工地捡过石头,在菜场贩过蔬菜。而如今他已是一家年产值过千万的贸易公司老总。

  ◎从白领到杂工◎

  杨木武本科就读于苏大外语学院,1993年毕业后带着200元钱只身来到海南。由于他英语出色,老板让他去做外贸。杨木武如鱼得水,当他的很多同学还只拿着一个月100元工资时,他已经赚到1000元一个月了。

  但是好景不长,国家从1994年开始整顿海南的房价泡沫,杨木武所在的公司开始揭不开锅,他只好带着十几个民工在被太阳烤得炙热的火山岩上捡石头、种树。一年后,杨木武用省吃俭用的1万元钱给远在江苏盱眙的哥哥讨了一房媳妇,自己则回到了苏州。

  1996年,杨木武在苏州虹桥友谊商城食品部做经理时认识了将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女人。为了获得苏州户籍,杨决定考研。

  ◎硕士生当菜贩◎

  因为考研,杨木武辞去了工作,在双塔菜场卖起了菜。

  他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货,5点回到菜场卖菜,卖到7点回学校上课,女友留下继续做生意,到8点钟回单位上班,下午,他过去继续卖菜。因为很靠近学校,那时候他最尴尬的是见到师兄弟和老师。

  因为没有经验,他们卖菜吃了不少亏。而且靠卖菜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他们几乎留不下任何积蓄。那段时间,杨木武的体重掉了10多斤。

  “拿到研究生入学通知书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杨木武以超过分数线40分的成绩考进了苏大历史系。那时,考上研究生就等于什么都有了,杨木武这才鼓起勇气去拜见老丈人,他和女友的地下恋情终于获得“名分”。

  杨木武说,卖菜的日子虽然辛苦疲惫,但他没有放松自己的课业,他认为既然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去做,咬咬牙就坚持过来了。

  ◎读书赚钱两相宜◎

  不久,杨木武又借着外语优势做起了银行点钞机的生意。借助着以前在社会上闯荡积累下的一些人脉资源和网络资源,他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顺利地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万元。

  2000年,在拿到硕士学位的同时,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本以为就此走上经商道路,但由于杨木武在学业上的优秀成绩和可挖掘潜力,导师王国平教授挽留他继续读博士。王教授非常支持杨木武边学习边创业,并多次在他面临抉择的时候给予指导、支持。在读博期间,杨木武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据介绍,公司分为自主研发制造和对外贸易两个部分,制造主要是生产银行业所需的一些仪器。而贸易方面则内容广泛,触角还伸展到美国、新加坡、伊朗等十几个国家。

  生意上做得精,杨木武在学业上也非常成功。在2000年苏大百年校庆之际,他与导师王国平教授一起合作翻译编写了《东吴大学校史》,为百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并作为惟一的学生代表前往台湾东吴大学访问交流。

  ◎志存高远真君子◎

  杨木武认为,虽然他现在从事的行业与他的专业并不一致,但专业知识确实是帮助他成功的武器之一,“与外商交流时,在英语与历史方面的积累能带来沟通的便利,很容易就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生意也就很自然地谈了下来”。

  此外,由于学习历史需要对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作深入研究,这又使得他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前瞻性的认识,对贸易领域的投资对象有更准确的把握,这一切都是他成功的利器。

  “一个人如果要做事业,就应该从小事做起”,杨木武想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学毕业生们,就业不要挑三拣四,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一定要有吃苦的准备,只有在底层的磨炼中才能积累经验: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刚开始工作时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落差,会遇到许多挫折,一定要调整好自己心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相关文章:

1.关于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

2.从失败到成功 故事

3.分享从失败到成功故事

4.从失败到成功故事

5.关于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39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