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成功学>成功故事>

90后餐饮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

小兰分享

  创业,一直是多少餐饮从业人心中的梦,而很多90后勇于尝试预示他们成功了。一起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90后餐饮自主创业而成功的励志故事,欢迎收藏哦。

  90后餐饮创业故事篇1

  餐饮连锁创业故事:90后美女开米线店敢冲敢干,借钱也不愿做被束缚手脚的战士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现在就能看到50岁的我是什么样,我不甘心。”晓明说话时眉头紧锁,仿佛是位被缚住手脚的战士,“一些企业伸出的橄榄枝有时就像绳索。我想自己开一家餐馆,当老板多酷!”

  就这样,晓明拉拢了两个朋友开始选址、办证,三人借了七八万元的启动资金,米线店开起来了。

  现实给梦想放了个COMBO ,梦想太遥远

  再提开张那天,晓明边摇头边说“很傻很天真”。三人大眼瞪小眼,顾客十有八九都被他仨的热情和店里的冷清给吓跑了。一天只卖了三碗米线。

  这样持续了近乎半个月。势头不对,晓明便琢磨起团购。之后几天,团购不但没给店里拉来新顾客反而使老顾客依赖上了团购,卖出的米线也毫无利润。这对还在亏损的小店无异于晴天霹雳。

  晓明觉得不能耽误朋友:“我说店里生意不好你俩别跟这耗着了,开玩笑要把他俩炒了,独揽大权。三天后他们一去一留,小店就剩俩人了。”晓明微笑背后依稀能看到那些日子她挣扎的内心,“不知道怎么办,梦想被一棒打下了万丈深渊”。

  别处取经,搭上餐饮O2O快车

  “有天挺晚路过西直门,有家拉面店里人还不少。当时恨不得在他门口发我的传单了,我真觉得我家米线一点不差。”晓明进店要了碗面,“我不为吃,就要看它凭啥火。这次让我摸着门道了,结账时服务员问是不是我们店’开桌’会员,我当时有点懵。”

  晓明指着手机里一款叫‘开桌’的APP说:“服务员说用它能便宜。我马上下载了用它结账,一碗15的拉面省了3块。回去在网上搜开桌,本以为是个类似团购的东西,看到还有商户端后就给开桌客服打了个电话。”

  晓明在客服的指导下开通了开桌店。“这是一个餐饮O2O大平台啊,加入开桌后在美食地图里能看到我的米线店,附近用开桌的人一眼就能看到。开通第一天就有效了,卖了40份,赶上一星期卖的了。”凭借自己的努力,晓明的生意慢慢好转,原本要裁员的她一周后还雇了个伙计。

  不久开桌店工作人员还上门给晓明讲解。“教了我很多,小店没能力构建会员体系,用开桌发展的其实就是我自己的会员”,晓明介绍说,最初推荐顾客使用开桌的商户,会从该顾客未来每次使用开桌的消费中得到返现。“躺着也能赚钱”,晓明笑得像石子入湖中荡起的涟漪一般。

  继续用互联网武装自己,让西施变女王

  “我要开全国连锁,那么多全国连锁,凭啥我做不到?随着开桌平台的拓展我的店肯定’越开越大’,我店里的会员肯定‘越来越多’!”晓明吐吐舌头,一件开疆拓土的大工程被她像玩笑一样吐出来,轻描淡写。

  这回归了我开店的本质——服务顾客!是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子。这样说是不是有些企业家派头了?”晓明嫣然一笑:“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要害怕挫折,它让我们迅速成长,只要找对方向就能长风破浪。我一黄毛丫头,只是运气好罢了,你们怕什么?”

  说到成功要素“基于开桌平台,在互联网上做餐饮”,晓明毫不犹豫。“我们通过开桌商户版这一平台结成一个利益综合体。我在中关村卖米线,不用跟对面的烤肉店去血拼团购,在我这开通开桌的顾客去他那消费我也会有收益。

  餐饮创业故事,90后大学生烧烤店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的邓佳宜在找工作的时候接连碰壁,这让不服输的她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凭着这样不服输的劲儿,邓佳宜也加入了创业的行列。现在的邓佳宜早己是两家烧烤店的店主了。

  每当中午、晚间的就餐高峰,商业街上相隔不远的两家烧烤店早已都是人声鼎沸,甚至还有大批的食客等候在大厅中等待排位叫号。望着这样的火爆局面,或许,任凭谁也想不到,这两家门店的店主居然是同一个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年纪轻轻的90后,他就是邓佳宜。在邓佳宜店里工作的服务生,多数也都是90后,其中一部分还是邓佳宜的同学。他们没有通常印象中90后的莽撞与桀骜不驯,反而一个个脸上面带微笑,各司其职将生意打理的有条不紊。

  说道创业这件事,邓佳宜显得颇有成就感,他说当初决定创业是因为自己参加国考失败,找工作又四处面壁,一个怀有满腔热血的青年,却因为境遇不顺得不到施展抱负的空间,那段时间可以说是自己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后来,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一是没有加盟费用,总部给的政策十分人性化,甚至可以根据我的条件定制店面;再者,它的产品十分的有特色,一定会吸引食客们的目光。就这样,我的创业之路开始了,从开始的经营业绩上来说,基本上在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回本了,再扣掉门店租金、原料、人工费、电费等各种费用,每月的盈利在五六万元左右不成问题,一年下来就是小百万。

  面对每天人满为患的局面,邓佳宜表示今年年底也许会考虑增开第三家,但选址依然会在商业街上,不仅是因为这里人流量旺盛,同时也为了让想要就餐的食客可以尽快享用美食,这家排不上排另一家,就避免门店与门店之间相隔甚远的奔波之苦。

  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大学生创业的新闻对于大家来说不在少数,因此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能够西区他们的经验,能够敢于迈出自己的一步,这对于大家来说也绝对不是什么坏的事情,所以大家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够有自己的主张和把握。

  90后餐饮创业故事篇2

  最近,餐饮业灰常火,尤其是各种各样MALL里边的餐饮,几乎都是排队的景况,除了电影院门口排队,就是各类餐馆门口的长龙了。

  11年来,创业公社的会员们,捣鼓餐饮的很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这个比例一半一半!

  做餐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饼哥陈宁的乐凯撒披萨,5年前从一间城中村紧挨杂物堆的小店,发展到今天营收破亿,国际级风头大佬即将与其牵手资本市场,还有会员美女猫咪的串串香,她已经开出多家分店和直营店,另外还有公社的金刚河洛面,已经从开奥拓过上了开奥迪的小康日子,另外还有美奈小馆的郭总和潮州牛肉兄弟的张总,都已经开出了数家和数十家分店,看来开餐馆如火如荼啊!

  今天,公社隆重给大家介绍一位4年前加入的公社会员。

  他叫许东栗,毕业于深圳大学的90后,从大二开始边读书边创业,从给同学送外卖开始,花了4万元起步先在学校旁边开「亨利屋焗饭餐厅」,近期品牌升级,在皇庭广场开了近百平米的大店,这一路,用了4年时间。

  4年心无旁骛的专注,4年的默默耕耘,4年的持续进步,所以有了现在皇庭广场店的华丽转身。

  他,曾在烈日和风雨中送过几年外卖,也曾接受过凤凰卫视、深圳卫视的采访,案例还被写入大学教材。在开第一家店时,已经提前布局,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90后餐饮创业故事篇3

  工作中,魏雅静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很快摸清了餐饮业的经营门路。2012年底,她跟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包子铺。由于堂哥经营着多家包子铺,所以从进料、配方等多个方面她能得到堂哥的帮助。卖包子让她赚了一些钱,但后来面临拆迁改造,她不得不放弃。

  用心数百次反复配制食谱

  在酒店打工时魏雅静注意到,客人们都很喜欢点红烧鸡块这道菜,而且喜欢配米饭吃。包子铺关门后,她动了做鸡米饭的念头。2013年3月,她用包子铺赚的几万元在平度市区租下一个门头,又向堂哥借了几万元进行装修,开起了这家快餐店。

  “小魏特别用心,我跟她年纪差不多,但我真是佩服她。”快餐店员工小王透露,为做到口味统一、口感纯正,开业之初魏雅静反复调整配方,“她一边做一边尝一边改,光鸡腿就吃了两千多个。”小王说。

  经过数百次反复调味尝试,魏雅静最终配制出自己的食谱。据魏雅静介绍,一份鸡米饭最便宜15元,目前她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0元左右,而好的时候能达到5000元。

  团队7名员工4个是大中专生

  “如今专科生或中专生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比较难,所以我也想带动他们一起创业。”采访中,魏雅静说,现在快餐店里有7个员工,4个是毕业不久的大中专生。

  快餐除了要有好的口味,还要“快”,为此魏雅静下足了功夫。“一份鸡米饭保证6分钟完成。”她采取的方法是用高压锅闷压,再用砂锅收汁,既保证了速度,又保证了口味。为了提高销售量,他们还做起了“外卖”。

  回馈“一毛钱”捐助计划

  “我父母亲起初都在我们镇的供销社上班,后来双双下岗,我知道贫困的滋味,所以赚钱了就想帮助一下像我一样的孩子。”从创业之初,魏雅静就决定了每卖出一份快餐,就从利润里拿出一毛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儿童

  2013年,魏雅静一共卖出了6万份快餐,拿出6000元送到平度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6名贫困小学生手里。

  魏雅静决定今后加盟的分店也会将这个“一毛钱”传统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现在创业的主力就是90后,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也充满着冲劲,加盟创业,选择快餐这类行业,也有着非常不错的优势。上面说到的90后女孩卖快餐年赚30万的故事,就是一个小本创业,快速赚钱的成功例子。

>>>下一页更多精彩“90后餐饮自主创业的励志故事”

121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