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技巧>社交口才>

人际交往的口才技巧

晓芬分享

口才技巧是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意图的能力,它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和建立联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口才技巧,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际交往的口才技巧

人际交往的口才技巧

(一)有声语言训练

有声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凭借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言语形式,它是最直接、最普遍、最常用的基本语体。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是口才表达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之一。这一训练阶段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说好语音规范的普通话。用规范的普通话表达,这是现代口才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明确发声目标要求,科学运用发声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停顿等)进行发声训练;三是掌握念读训练方法,进行念读能力训练;四是进行听话理解训练。

(二)态势语言训练

态势语言亦被可为“无声语言”、“体态语言”、“身势语”等。它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伴随性语言,在交际中它主要对有声语言起辅助作用。态势语言训练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的态势风度训练。所谓单向表述,就是在口才交际过程中,“说、听”双方一般都有着明确的身份限定,“说”方以“自己说”为主,“听”方以“听人说”为主,双方的这种既定身份,一般不作改换,或不宜多作改换,如:诵读、复述、诠释、主持、演讲、报告等。针对单向表述的语言表现特征,可以进行身姿风度和表情风度技巧训练。 其二,双向交流口才应用中的态势风度训练。所谓双向交流,是指交流双方一般不作“听”与“说”的身份限定,双方是“听”还是“说”,不仅身份可以互换,而且这种互换有时还是即时的、快捷的,它以“交谈、辩论”为其主干项目。针对其语言表现特征,可以进行空间距离、身姿手势、眼神表情、服饰风度等方面的训练。

二、口才能力训练

(一)心理素质训练

口才对人的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贯穿了从发声训练开始直至说话与交流完成的各个环节。心理素质训练包括: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的心理障碍克服训练,心理自控训练;双向交流口才交际中的心理沟通训练,以及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心理分析的训练,等等。

(二)记忆训练

良好的口才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做支撑。著名心理学家薛兆尔说:“一般人平时利用它的记忆力不及百分之一,这是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浪费了其余百分之九十的缘故。”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用如下的记忆方法进行循环记忆训练:A、多感官记忆法B、意义联系记忆法C、相似联想记忆法D、纲目记忆法E、强制重复记忆法。

(三)口才思维优化训练

人的思维活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语言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工具。我们可以根据思维科学原理来确立口才思维优化训练的原则:口才与思维的循环训练。也即,要求表述者通过对某一命题发表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将无声的内心思维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表述语言。思维优化模式训练可由逆向思维训练、纵深思维训练、辐射思维训练和联想思维训练、综合思维训练等多个具体的训练环节合成。

(四)灵敏反应训练

口语具有即时性,大多边想边说。灵敏反应就是头脑、语言应对灵活迅速。灵敏触发反应训练包括限时反应训练和快速抢答训练。

(五)听力训练

口头交流活动是由“听”和“说”两部分构成。听力本身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既包括耳的接收功能,又包括眼的辅助功能,更包括脑的分析功能。仅仅有好的先天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后天的听力训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为提高听力能力可进行抗干扰训练、听话注意力分配训练、听话暂留性记忆训练、听话理解力训练等。

社交口才的技巧

(一)示范训练法

口才是一门强调实践、直观的教学课程,理论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直观的示范教学,学生很难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此,教师应收集大量经典的演说、论辩、推销等多媒体材料。教学中,可结合理论把这些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作同样的训练。如让学生模拟白岩松的演讲,并由其他同学对比白岩松的演讲作出评点,找出差距,明确自己的优势,这样的训练方法可谓知己知彼,学生很容易找到演说的感觉。

(二)角色扮演训练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同场合、不同身份,都少不了口才的即兴发挥。如主持会议、答记者问、介绍来宾、婚事贺喜、丧事悼念、宴会祝酒、竞职求职,以及迎送宾客等。在教学中,可经常设置一些模拟的场景,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进行口才的即兴表达训练。此外,可让学生担任各种会议、晚会的主持人,训练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不同技巧进行表达。

(三)比赛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命题演讲与论辩演讲,是对口才训练三个阶段素质训练的一种综合检验,大都在第二课堂中完成,从选题到初赛、决赛的组织、评分标准的确定、评委团的组成、评审结果的决定与颁奖等一律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只提供指导,这种训练方法既能考查学生口才的综合素质,又能锻炼他们组织大型语言活动的能力。

在上面的训练体系里,既有可供教学班级展开的教学训练模式,也有可供学习小组内成员互练的活动形式,亦包括自我训练法。这样,就可以使口才的技能训练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传统的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扩展而为按照“因材施教”原则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自我训练,和按照人生需求自觉的、持之以恒的目标训练达到有机的结合。

如何提高社交口才

1.切实落实口语交际专题课教学,集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材尽管涉及到口语交际,但把口语训练放到语文活动中,又因高考不涉及口语表达,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不被重视,往往流于形式甚至被忽略,这是语文教育的疏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新教改首次将口语交际地位提升,并单列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和进步。新教材每册设置一个专题,它们是朗读、演讲、讨论、辩论、访谈。这些专题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最有效的契机。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实质有效的口语训练和口语交际知识讲解,让学生真正"能"起来。其次,语文老师要认真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保证课堂活动质量。口语交际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课时有限,所涉及内容也很少,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精心挑选话题,选择材料和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出量和教学效果。最后,语文老师应向学生讲解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原则、禁忌等,使学生心知肚明。口语交际对语言健康的人来说生之即来,但未必人人都是谈话高手,个个都用语自如。如何提高口语表达的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如何在交流中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如何把握交际礼仪、选择交际场合、注意交际禁忌等,学生不能不知道,老师也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予以讲解。

口语交际专题教学不一定是学生学习和口语训练的主要渠道,但它是提高学生某一口语交际专项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技能的重要途径。切实落实口语交际专题课,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口语交际学习重视起来,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它学习和生活中,指导其口语交际,这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语文专项活动,强化学生某一口语交际专项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有相当部分来自课外,而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语文专项活动也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语文老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演讲、辩论、朗诵、报告、支持人选拔等专项活动,并对参赛学生的作品、表演、口语技巧、服饰、动作等作出合理的说明和科学的指导,还可以通过录音、视频、文字的形式,让学生或学习名人的演讲,或模仿优秀选手的辩论技巧,或借鉴别人的提问、表达的方式,使学生在竞赛压力下、在借鉴学习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精益求精,某一口语交际专项能力得到特别的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学生的可塑性特别强,一两次的语文演讲赛的成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和交际潜能,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与此相关的内容,不久,演讲就会成为该生语文学习中的"长腿",也会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注重其口语交际的学习和指导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强调:"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无处不在,询问、请求、表述、安慰、劝解、辩解等无不是口语交际的精彩上演。但话有三说,巧者为妙。有人说话大家爱听;有人或请求,或劝解立竿见影;有人能把无理的事说的有理有据。这都是口语交际中的"巧者", 语文老师要教育学生向身边的这些"巧者"学习,留心"巧者"的口语交际角度、方式、说话技巧等,并记住简单有用的交际典例,以待己用。当然,口语交际中的败例,也要分析原因,引以为戒。此外,语文老师要通过师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过程。对成功的、好的范例大力宣传、推广,对失败的、不好的典例刨根究源,予以分析。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口语交际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训练和检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快速提升交流能力方式

(一)视野开阔

知识的视野决定了口才表达的实力。一个知识贫乏、阅历浅薄的人,永远不会有口才。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视野开阔,在讲话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俗话说:“聪明来自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因此,要想锻炼口才就要善于学习、积累知识。一是生活知识的积累。即指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获得并逐步积淀而成的感性材料,包括经历、见闻和感悟等。生活知识的积累,是学生干部口才表达所需要的现实源泉,是与广大同学进行交流、拉近距离的纽带。二是文化知识的积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在公共场合口若悬河,幽默风趣,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沉闷呆板。形成这种鲜明对比的因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知识的积累。三是社会热点知识的学习。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干部要在固有知识原始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热点知识学习,这既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便于在新生事物面前不至于失语。

(二)目的明确

口语表达的目的就是使听者感知和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起到社会交际的作用。因此,如何赢得听众,想向听众传达什么信息,是说话者每一次口语表达必须认真考虑的首要问题。口语表达并不是简单地“讲出来就行”的问题,而是“如何讲出来才行”的问题。说话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无论是谁说话,向谁说话,说什么内容都应该目的明确,要么是说明一个事实,或介绍一种情况,要么是宣传一个主题,或提出一个观念等。高职学生干部在与人沟通中要学会选择“说什么”和“如何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场合

口语表达必须与表达环境相适应,即受制于具体的地点、时间和人际关系因素等有机组成的交际场合。因此,口语表达既要因地、因时制宜,也要因人而异。要学会看场合,顺应环境,较好地利用环境。即使是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场合,所用的材料和表达的方式都要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否则,就会使自己或对方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

(四)感情真挚

情感在口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在说话时,既表达了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与之相对应的情感。说话人的感情投入与否直接影响说话的效果,也影响听众的理解方向和接受程度,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语义与情感,当然也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口语表达中,只有感情真挚,才能缩短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让双方产生共鸣,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碰撞,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图,乐意接受自己的观点。

(五)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口才的必备条件。高职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要演讲、报告,有时要交谈、辩论,还要协助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自身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克服困难,正视挫折,及时调整心态,有效地开展工作。

锻炼口才的演讲

(一)说服时的口才技巧

工作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矛盾一般又都是通过说服来解决的。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都可能会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那么,如何说服他人,使他人相信与支持自己呢?

1.调节气氛,以退为进。在说服时,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用协商的语气代替生硬的命令,并给他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会友好而和谐,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否则,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轻易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2.以情感人,消除防范。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没有心理上的接受,任何方式的说服都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要想使说服成功,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嘘寒问暖,给予关心,提供帮助等方法来进行。

3.投其所好,以心换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惟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二)批评时的口才技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与进步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兄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批评或指出他人错误的情况,这时怎样才能既点中问题的症结又照顾到别人的面子,既达到批评的效果又不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呢?一般来说,个体情况的不同,接受批评的承受力也有着区别,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特点的批评对象及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

1.坚持原则,措辞得体。学生干部在批评他人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原则,对于原则性错误要及时、严肃地指出来。其次要考虑措辞,措辞要符合事实,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能蜻蜓点水。三是要顾及他人的情感,将心比心,不宜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更不要刺伤他人的自尊心,令人尴尬难堪,产生抵触情绪。

2.巧语暗示,启发诱导。巧语暗示,即利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背景条件使话语产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批评人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想一想对方的接受程度,对于反应敏感的人尤其要注意。他们一般感情比较脆弱,脸皮薄,对这样的人,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能过于激烈地刺激。要善于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化直言为巧语,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给对方一个台阶,这样就不至于让对方处于尴尬和被动的境地。要帮其找到错误所在,循序渐进地开导、启发,让其发现错误,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目的。

3.把握时机,幽默规劝。批评教育不是任何时候都会有效的,不应随心所欲选择时间,只有当受批评者的内心产生需要时,再进行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批评时最好能采用幽默的语言,使表达的方式不过于严肃,在轻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赞美时的口才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的确,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美。适当的赞美能使人处于积极愉悦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激发出一个人的潜能;适当的赞美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的发展,并能消除相互之间的矛盾和误会。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

1.及时准确,详实具体。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取得非常显著成绩的时侯并不多见。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越详实具体,说明你越了解对方,也越看重对方的优点和成绩,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与可信。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2.雪中送炭,情真意切。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就可能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奋发图强,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虽然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与接受。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而且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讥讽嘲笑。

3.审时度势,合乎时宜。赞美只有审时度势、相机行事,做到合乎时宜、适可而止,才能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干部要善于捕捉时机,充分肯定他人的工作,因为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四)鼓励时的口才技巧

鼓励是一种美德。一句负面的话,可能会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而一句鼓励的话,也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当人们因失误或困难而感到迷茫和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往往需要的就是鼓励,因此,学生干部更应该学会如何去鼓励他人。那么,怎样鼓励效果才会好呢?

1.耐心倾听,对症下药。耐心倾听,对症下药是鼓励的前提条件。当人们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感到郁闷与失落,有的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念头。学生干部遇着这种情况应主动介入,耐心倾听其讲述自己的故事,了解整个事情的原委。这样,既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进而愿意与你交谈,让你分享他的痛苦,同时也让你能充分地了解他,便于对症下药,继而解决问题。

2.真诚待人,态度友善。真诚待人,态度友善是鼓励的基本条件。为人真诚、待人友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平台的基础。在鼓励他人时,说话要符合实际情况,切忌夸大其词,要让对方明白你是实实在在地关心他,你的鼓励是真诚的,你随时准备以实际行动来帮助他。

3.典型引路,榜样带动。典型引路,榜样带动是鼓励的有效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鼓励他人的时候,要根据受鼓励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身边的榜样和成功的事例来鞭策、鼓励他,让他重树信心,战胜自我,尽快克服困难,走出低谷。

    213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