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诗词大全>

古代写妇女的古诗词鉴赏

明敏分享

  虽然古代妇女的地位没有现在的女性那么高,但也有一些古诗词写出了对妇女的赞扬。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写妇女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写妇女的古诗词(一)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李冶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鉴赏:此诗细味诗意,当作于晚年,但历史上对于此诗是否李冶所作,却颇有争议。《唐才子传》称“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卷二)可见李冶以一女冠,因诗名而得到皇上召见,即使在唐代,已被传为美谈。但考虑到李冶死于德宗初年,距天宝晚年近三十年,时间上显然不合理,所以李冶的入宫时间,就成了一件令人颇为费解的事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诗“详其词意,不类冶作,殆好事者,欲裒冶诗与涛相配,病其太少,姑摭他诗足之也。”直接将此诗判为伪作。但虽然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未收录此诗,唐宋旧籍如《才调集》、《吟窗杂录》却均收有此诗,所以似乎不能遽然断定其是伪作。而且如果仅从风格作为依据来进行考辨,也是不够充分和不可靠的。所以有的学者(余嘉锡)认为《唐才子传》是传闻之误,李冶奉诏赴阙当在大历末年,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观点。

  这是一首当李冶受到天子之招,写给朋友们的临行道别诗作。广陵,即今扬州一带。首联感慨自己无才多病,年已衰老,但竟然连皇帝都知道自己的名声,而下旨传见。这里的名声,当然主要是诗才。孟子说“知人论世”,我们读李冶的诗,首先要对她的身世有一些了解。《唐才子传》称李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是当时有名的女冠诗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美貌却又不带寻常女子的脂粉之气,所以当时很多的著名诗人,都和她交往密切,对她有着很高的评价。《太平广记》又曾引《玉堂闲话》,说李冶在六岁时,作过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后大惊,恚曰:“此女子将来富有文章,然必为失行妇人矣。”此则故事流传甚广,虽然真伪难辨,但至少说明有很多人认为其父所言不谬,富有预见性。而事实上,李冶后出家为道,过的也确实是与唐代一般闺阁女子不一样的生活。

  古代写妇女的古诗词(二)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李冶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

  鉴赏:这是现存李冶诗集中唯一的歌行体诗,全诗以三峡江水急流之声,状优美的琴曲之声,化听觉为视觉,一气直下,黄周星《唐诗快》称赞此诗“似幽而实壮,颇无脂粉习气”,体现出李冶诗歌不同于一般女性诗人的豪气。《三峡流泉歌》,乐府诗题,属《琴曲歌辞》。《乐府诗集》引《琴集》曰:“《三峡流泉》,晋阮咸所作也。”此诗见录于《中兴间气集》,高仲武曾评李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此诗庶几可以当之。

  首句便是惊世骇俗语,诗人以巫山神女自况,这样的比喻出自女子之口,需要何等的勇气,又是何等地豪放。典出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唐才子传》可能就因为这首两句诗,便认为李冶是峡中人,其实李冶的诗歌显示,她主要的活动场所还是在吴中。所以这里我们既可以认为琴声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可以将这当作是一种虚写。

  琴声悠扬,让诗人想起了故乡的流泉之声,曾经陪伴诗人度过了无数的夜晚,思绪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在艺术的世界里,诗人已经把自己比作了自荐枕席的巫山神女;那远在几千里外的三峡,似乎一下子奔涌进了狭小的闺阁里来。琴声忽而激越,如冲沙走石,挟裹风雷;忽而低回,如幽咽泉流,艰涩难通。最终如回旋急流,止息于平沙之上,让人感觉余音绕梁,意犹味尽。优美跳荡的乐声,让诗人乐醉如痴,也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诗歌结尾回到《三峡流泉歌》的曲作者阮咸,同时从音乐的境界回到现实生活,以作收束。阮咸,字仲容,《晋书》列传称他“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虽处世不交人事,唯共亲知弦歌酣宴而已”。作者在此用这样的典故,也表明了自己的志趣所在。音乐的世界让人恍若出世,足以移情,忘记尘世间的种种烦恼与不幸。诗人愿意永远沉浸在这美妙的乐声之中,听罢一曲,复听一曲,让音乐象泉水一样,常伴自己于左右。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云:“首尾照应有情,状曲声如画。词格疏朗老练,真是天花乱坠。”信然。

  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甚多,这里不妨略举数首,以作比较,读者们便可看出李冶此诗之艺术造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李贺的《李赁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皆擅长通过意象来形容音乐的轻重缓急,营造出神奇的艺术境界。相较而言,李冶此诗虽没有韩愈的跌荡起伏,白居易的博喻精妙,李贺的想落天外,但全诗从巫山神女之遐想入手,颇为切合女性诗人的身份;又流转自如,笔笔相连,将音乐的想象与思乡之情打并作一气,亦是唐代音乐诗中的名篇。蒋一梅曰:“言言来自题外,言言说向题上,大是神王。”(《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钟惺曰:“清适转便,亦不必委屈艰深。观其情生气动,想见流美之度。”(《名媛诗归》)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古代写妇女的古诗词(三)

  四时白纻歌(其一) 徐德音

  羲和六辔回苍龙,长红小白纷作丛。

  纤枝绰约随流风,翩翩冶态如惊鸿。

  一寸眉峰晕春碧,酒潮欲上莲腮赤。

  热心拟化百枝灯,长倚君王照瑶席。

  鉴赏:《白纻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乐府歌曲,产生于三国时的吴地,伴随《白纻舞》的产生而产生,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白纻是一种细而洁白的夏布,舞者穿着洁白飘柔的长袖舞衣,模仿白鹤展翅飞翔之态翩翩起舞,舞姿优美而飘逸。《白纻歌》于吴孙皓时传入宫廷,魏晋南北朝期间,《白纻》歌舞更多地是在宫廷和贵族府邸的宴会上表演,娱人耳目。唐代,《白纻歌》风靡一时,被人们广泛传唱。唐代以后,《白纻》歌舞从宫廷中退出,也可能在民间、特别是江南仍然流行,而在文人笔下,辞与歌舞逐渐分道扬镳,变成一种书面诗歌形式,并依然兴盛不衰。徐德音创作的《四时白纻歌》,就是拟代乐府体在清代女性诗人中的回响。南朝梁沈约曾作《四时白纻歌》五首,分咏《白纻》歌舞在春、夏、秋、冬四季及夜间的表演盛况。每章的前四句为沈约所作,后四句完全相同,为梁武帝所作。徐德音《四时白纻歌》共四首,分咏四季,这里所选的是第一首描写春季。

  此诗收于《绿净轩诗钞》卷一第一首,《诗钞》初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当时徐德音二十五岁,所以是青年时代的诗作。沈善宝《名媛诗话》曾谓“《绿净轩》无体不工,古风、乐府尤为擅长”,观此诗则所言不虚。首联着力于春天景物的描写。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王逸注:“ 羲和,日御也。”洪兴祖补注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回苍龙”则代表日落西山,因为白纻舞的表演时间一般是在晚上。“长红小白”,指大大小小、红红白白各种颜色的花朵。唐李贺《南园》诗之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则又比喻白里透红的女子的脸颊。首联告诉读者,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太阳已经西斜,酒过三巡,宫女们做好了准备,如花团锦簇般聚拢在一起,盛行于上流社会的《白纻》舞马上就要开演了。

  第二联写宫女们绰约的舞姿,时而犹如纤细的树枝在春风的吹拂下一样曼妙;时而翩翩起舞,神态妖冶,犹如白鹤亮翅,惊鸿一瞥。“惊鸿”,暗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典故,来形容宫女们的身段轻盈如雁,具有洛神一样的美态。《白纻》舞的起源,很有可能来自于吴地古老的民间舞——白鹤舞。白鹤舞最早与丧葬祭祀有关,后来这一习俗慢慢式微,但舞容、舞姿却保留了下来。历代的《白纻歌》都有对舞者美妙舞姿的生动刻画,以至于后来慢慢成为一种程式。如东晋无名氏的《晋白纻舞歌诗》,首四句即云:“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双手白鹄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写出了条条玉臂迎风摇摆,如仙鹤引颈翱翔;舞姿宛转多变,明眸善睐,如仙女下凡一般。又如沈约所作的《春白纻》:“兰叶参差桃半红,飞芳舞縠戏春风。如娇如怨状不同,含笑流眄满堂中。”也是将节气的描写与舞女们的舞姿、神态,巧妙地融为一体。徐德音在此处,可谓很好地继承了这一诗歌传统。

    363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