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保护与开发
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面。那么在面对苏州园林保护与开发应该这么做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保护与开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保护与开发
第一章 苏州园林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 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借助申遗扩大了世界的知名度, 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古典园林旅游是苏州开发最早的一项旅游项目,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已成为苏州旅游的灵魂, 是苏州全方位发展旅游业的有效载体和无法替代的聚焦品牌。近年来, 苏州利用古典
园林进一步开拓旅游空间, 随着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了成功, 使参观园林的游客络绎不绝, 即使近年来苏州在古城、古镇、古运河两岸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持续至自2009年以来, 国内游客的70%以上, 境外游客的80%以上都要游览苏州园林, 可见园林旅游仍然是姑苏旅游市场上的拳头产品。
苏州园林与吴越文化紧密相连, 历代又兴盛造园, 才形成了独具风姿的园林胜地。迄今保存较好、能分别代表我国宋、元、明、清南方园林风格的著名园林尚有数十处。苏州古典园林也面对人潮的压力, 矛盾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 承载能力与游客分配不均。由于园林游客是苏州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上近年来游客数量大幅上升, 使部分重要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人满为患、不堪重负。部分游客抱怨园林内人太多,不仅加速了古典园林内景致、实物、环境质量的损坏速度, 还严重破坏了清、静、雅、闲的园林环境, 使园林失去了其本色, 影响了园林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在著名园林游热销的同时, 也使一些小园林如耦园、艺圃等游客寥寥、门庭冷落, 使苏州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资源分配也呈现出不合理态势。
2. 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竞争失衡。散布于姑苏城各个角落的大小园林出于其自身的利益, 在一个不大的市场内相互竞争, 所呈现出的大园林热销、小园林冷落的局面, 势必造成大园林经济效益高而维护任务繁重, 小园林则因竞争力弱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同时由于监督管理的缺失,一些问题状况也频频出现.
3.园林外部竞争优势的弱化, 相对于其他城市,尤其是来自杭州、上海等重要旅游地,以及无锡、嘉兴等新兴旅游地崛起的冲击,苏州的优势地位正在减弱。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旅游产品结构不完善、旅游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笔者将就此来具体阐述苏州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对策措施。
1 苏州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1)苏州传统观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苏州园林和周庄、同里等江南古镇是苏州过去和现在两个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
观光旅游产品,长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对苏州旅游业昔日的辉煌做出过巨大贡献,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拙政园、狮子林、留园、虎丘等品牌园林由于自身容量所限,加之展示形式的几十年一贯制,缺乏有创意的新内容等原因,使其旅游吸引力受到影响。而古镇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出现如商业化气氛太浓重、同质性强、各镇发展缺乏联动等问题。总之,对苏州主要客源市场而言,传统的观光产品(园林和古镇)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
(2)苏州旅游产品的相对竞争优势日益降低。苏州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确立尽管极大地刺激了海外游客市场的发展,但苏州周边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已经开发出许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使苏州传统旅游产品的相对优势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如无锡城市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及相关主体园的开发、常州的恐龙城、嘉兴的观潮、杭州的西湖与古都风情、上海的都市旅游与娱乐旅游(特别是新天地的成功开发)等,这些正在形成新的吸引,使苏州面临华东地区主要旅游城市日益剧烈的竞争。换言之,在长江三角洲这个大旅游目的地网络中,苏州自身的旅游竞争力和相对地位都有所降低。苏州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正在发生相对下降,而作为过境目的地的地位正在相对上升。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来看,苏州独立目的地地位的相对下降也是该区域南京、无锡、杭州、上海等相互竞争的结果,其中上海的辐射影响和杭州的稳定发展更是影响巨大。
(3)苏州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苏州没有把环境看作是旅游产品提升的关键要素,未能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苏州近年尽管通过城市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绿地系统等的建设,在逐步增加城市的旅游设施。但对游客而言,昔日人们心目中那个水网密布的东方威尼斯水城,由于传统水道的日益消失,加之水体的严重污染,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已受到很大损害。致使苏州本地的面貌与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换言之,苏州城市自身的旅游功能远未发挥,苏州应以园林为依托,古镇为提升,山水为背景,将城市旅游整体的发展作为旅游再辉煌中的核心来重视。
(4)文化旅游产品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苏州是吴文化之渊薮,古典园林、古城、古镇都是其古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体现苏州悠久历史和吴文化深厚底蕴的“小桥、流水、古建筑、采茶、庙会、舞狮”等直观、有生命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现形式容易得到游客认
同,但现实开发中文化内涵的体现不够,开发的形式也是静态的多,动态可参与的少。表现形式上也缺乏必要的创新和突破,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的状态。苏州的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以及光福、西山、东山等吴文化集中地都应该通过深度开发,成为苏州旅游再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关注现代旅游开发与大众化的俗文化的共振,以及“古典、古色、古香”的高雅文化与追求“新、奇、特”的大众旅游的俗文化的有机地结合等问题,使文化兴旅成为苏州旅游发展战略的支撑之一。
(5)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针对性。苏州旅游产品营销中过分倚重高知名度的园林旅游及古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它产品的发展。上海客源本是苏州主要的客源市场,但苏州园林对上海游客的新鲜感已经不强。现时上海游客受“新、奇、特”旅游项目的左右。因此,开发中因地制宜和针对性是需要强调的两个要素。可以针对上海大都市游客的行为规律和出行特点,注重度假型和新颖性产品的开发,如开发环太湖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以及能够体现传统江南水乡韵味的乡村旅游等项目。同时,对国内中远程游客、本地游客、省内游客等都要进行必要的研究,以做到产品开发中的有的放矢。
(6)苏州旅游产品的组合有待完善。旅游产品的组合问题是旅游产品营销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常提到的组合是指旅游产品的地域组合、内容组成和时间组合。以往的苏州旅游发展强调的是单打独斗,忽视旅游产品组合优势的发挥。因此,苏州旅游产品在地域组合中强调对大苏州、大旅游策略的重视,产品组合中要跨越行政区限制,按照产品的特色差异、地域空间,将内容丰富,地域差异大的旅游产品组合起来,并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不同的调整。针对国外市场,要尽可能将反映苏州风土人情,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组合起来进行推销;对国内大尺度游客市场,可将反映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和“莼鲈之思”的产品组合起来;组合的重点除了古典园林的不同风格之精巧组合之外,还要将反映吴文化底蕴、山清水秀的本色产品组合起来,以突出个性化、地域性和多样性。
第二章 苏州园林的保护
基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苏州园林的保护也变得至关重要,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虽然这些年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但形势仍然相当严峻。2004年1月,苏州市54个水功能区只有11个达标。2003年
酸雨频率达到了39%。而且,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由生活废物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各类生活垃圾也有很大的增加。这种状况,对苏州市古典园林的保护,当然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护园林的工作,第一位的,应当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当前整体生态环境出现了严峻的形势。这种形势有必要使我们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园林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种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苏州古典园林是一种代表了中国风格的特殊的建筑形式,包括亭台楼阁、叠山理水等,并且保留了大量中国传统的技艺。古典园林讲究“意境”,讲究“曲径通幽”,讲究“以小见大”……这些是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在园林艺术中的体现,尤其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大。至于园林中大量楹联、砖刻,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良好的自然环境。虽然园林要经过人工重新构建,但它不仅是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可能产生,而且它自身仍然是自然物体。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艺术品都是来自自然,但一旦成为艺术品之后,也就离开了自然,如诗歌、绘画、彫塑等。唯一在形成艺术品以后仍然和自然有密切联系的,就是园林。水是古典园林的中心,而水必须是活水,是和园外的大自然有密切联系的水:树木花草是古典园林的主体。没有树木花草,园林中的建筑物也就没有活泼生气。在园林中,流水给人以动感,有山无水就使人觉得呆板;花木给人以生气,使人有和自然亲近的感觉。“园林”二字就表明了花木应当在园林中有中心的地位。没有活水和茂盛的花草树木,就谈不上园林的其它的美学价值。
苏州所以能名园众多,固然是因为有历代巧匠精心构造,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正如陈从周教授所说:“在自然环境上,苏州水道纵横,湖泊罗布,随外可得泉引水,兼以土地肥沃 ,花草树木易于繁滋” ,是苏州历代造园艺术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他还引了《宋书·戴颙传》中的一段话:“颙出居吴下,土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来说明自然环境对发展园林艺术的重要关系。据《苏州园林》的统计:苏州园林中树木、花卉、和藤萝有近百个科,二百五十余种。苏州的众多园林,实在可以说是一个个植物园,而且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植物群体。因为有了繁茂的植物,也就可以引来种类繁多的乌类,出现
生意盎然的自然境界。这就是园林和其它艺术样式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正因为这样,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第一位的就应当是自然环境外的保护。只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才能使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得到持久的保持。自然环境的恶化,有可能摧毁园林中的一切。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教训。由于嘉裕坊地区过量地开了饮食店,污浊的空气严重地危害了邻近的怡园的生存环境,人们不得不大声呼吁:救救怡园!
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园林内部和周边环境的监测体系。对水、空气、噪音等建立标准,定期进行监视器测,作出报告,以便对影响园林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因有系统的了解,有利于采取预防性措施。
要建立植物的全部档案,经常掌握植物的生长状况。植物的生长状况最能说明生态环境的状况,但植物无言,要人经常观察,才能了解植物提供的信息。同时,园林既然是一个植物园,保持园林中的植物品种,也应当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我们现在园林管理中很重视保护古树名木,列有档案,并且掛牌明示。这样做是很好的,有利于普及植物知识。我以为范围还应当扩大,不是古树名木也要建立档案,定期观测,因为这理既有保存物种的意义,又能取得生态环境的大量信息。
建设园林的生态保护系统,包括:掌握数据、科学研究、制定行为规则等几个环节。要在较长时间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特别是水质、大气状况等对植物生成的影响。要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保护园林的指标体系和行为规范,如:管理工作者的行为规则,对水源和植物保护的要求,限定入园人数,园林週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要求,等。
苏州古典园林进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好多年了,在保护园林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在经验。应当重视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和行为条例,以便能使这些经验能持久地执行,使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项工作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建立生态保护系统是一个新问题,但却是有基础意义的事情.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抓紧行动,努力做出成效。
除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外,排在第二位的应当是园林文化的保护,因为苏州园林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文的旅游观光胜地,其文化环境是整个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园林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要理解它,才能很好地保护它,否则,谈不上什么保护,更谈不上开发了。一是还原历史,保持园林的原真性;二是重视美的统一律,铲除妨碍美的因子;三 是文化开发问题;最后谈谈园林硬伤和管理问题。
苏州园林的修复和保护成绩有目共睹,要是没有对苏州园林的悉心保护,今天的苏州园林将不会以现在这样的面貌呈现给世人,也没有列入世界遗产的可能,成绩说得很多,我这里主要想以“世界级”的世界遗产的标准,考察现在仅存的园林,希望精益求精,使苏州园林更加完美。
一 、还原历史,保持园林的原真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应该尽量保留它的原真性。所谓原真性,就是将古典园林的物质和精神要素按照原样保留,不要用今人的好恶随意改动,因为它是旧时代留下来的一种精神实体、物质实体,是历史的物化,也是物化的历史,保留它有认识价值,如果给它加上别的符号就改变了原貌,这就成为杨鸿勋先生所说的“破坏性保护”。
杨鸿勋先生在《中华遗产》创刊号上撰文,谈了《在破坏性‘保护’后的冷思考》,谈到苏州园林有一些因整修而失真、因个人好恶而任意增删原有景象的“破坏性保护”。所举几个实例,很有警策意义。
狮子林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优秀设计,它放弃一般建筑所采取的南向,而朝西开窗;窗前配置一片竹林,过午的强烈阳光经过竹林的过滤,洒入轩内的是温柔的绿色光线,从而造成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它所包含的园林建筑特殊取向、巧妙利用光照和植物的原理,丰富了中国古典园林遗产。可惜的是,在一次整修中,保管人员缺乏认识,也不请教专家,自作主张地将它改造为朝南开窗,竹林也被铲除了。”
“沧浪亭,其江南水乡风格的主体建筑是苏州园林难得的孤例,它的对景——20世纪50年代还保存原来的平远意境的“平冈小坂”式的明风土山,但在后来的维修中被篡改为一片石山了。
任意篡改山景原作的实例,还有环秀山庄东北隅土山等。” 对植物的保护,对枯死的古木轻易地砍伐,如留园曲溪楼前斜出的古枫杨、古木交柯的女贞和古柏、环秀山庄湖石山顶西侧的小乔木——紫薇,都被砍掉,代之以一棵馒头形树冠的直立松树,原来的古树都与建筑或山势构成完美的构图。百年以上的古木躯干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即便枯死,其躯干枝桠也当保存,作好防腐处理。
杨先生建议,“凡是能够改正的,尽量、尽快地加以改正,也就是必须恢复‘维修’前的原状。”像怡园锁绿轩西向窗户和竹林的恢复应该不难。
二、重视美的统一律
园林是真善美的统一,苏州园林不乏成功佳例,如狮子林问梅阁,阁前植物是梅花、阁中窗饰是梅花、铺地是梅花,家具也是梅花。拙政园玉壶冰,冰裂纷窗格、院中冰雪铺地,植物是高洁的玲珑翠竹,意境浑成。
古人十分重视器物的位置之法,文震亨《长物志·位置》中强调:“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家具的摆放要与厅堂斋馆的风格和功能相协调,如在清式大厅里放明式家具,就与建筑风格相悖逆。
第三章 苏州园林的未来
千百年中,人们从自然中走来,却往往把脊背转向自然,人们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足迹遍布世界,以自己的指南来制定文明的航线,然而却越来越远离理想中的伊甸园。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人类正驾着推土机摧毁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跨越千年时空,苏州园林鲜活的文化和艺术生命在当代给了人们更多的启迪:那和谐、清新、舒适、诗意般的人居环境,回味无穷的文化积淀,开放通达的社会关系,不正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蕴涵着中国文化特色的理想家园吗?“人与园林——从理想到现实”,苏州古典园林成功地将生态和艺术揉合在一起,是一代又一代苏州人对自然环境的基本需求及认同意识的物化诠注。
苏州园林一直是中国的古典梦境。苏州及苏州园林是一个美丽而精致的意象,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人们向往的苏州,除了美丽富饶,更是这个城市亲近自然的温馨氛围,那是江南秀色、绿色家园,是青山掩映、小桥流水。当今,苏州在中国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上,位置不断前移,苏州巨大的经济态势和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成为活力中国的缩影。城市版图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工业园和高新开发区成了苏州的新标志。苏州市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是要把它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工业中心城市和国际化、现代化的区域特大城市。2004年6月成功承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是苏州这座城市物质基础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她所表达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为此做出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在今天,现代城市的发展向何处去,是当代人反复思考的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生态园林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居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去年9月,我国40余个国家园林城市的及其代表、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者,以及建设、园林部门的工作者聚首深圳,就我国生态园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深入研讨形成共识后,共同签署发表《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深圳宣言》,从保护非再生自然资源、珍惜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抢救逐渐消亡的历史文化、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建设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缩小区域差异与平衡发展、重视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等八个方面生态园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阐释。
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面。在2008年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创造过程,也是理论的创新过程。只有结合苏州的特色,在理论上做好创建的准备,才能从被动地服从转向积极主动地创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突出城市个性,将城市绿化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格局有机融合,打造古城区新城区各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全面保护苏州的世界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古城风貌,建设古典与现代化结合的现代文化名城,用绿色GDP打造综合人文、环境和经济的新“天堂”。
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城市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我们要认真研究,把苏州园林文化艺术的精髓糅合于城市生态园林中,使城市园林绿化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城市文化品位的反映。
下一篇:苏州园林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