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艺术设计>摄影构图>

构成人像摄影构图稳定性的因素

嘉琪分享

  摄影构图表面上看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在艺术之中却又不得不考虑物力、生理、光学等科学因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构成人像摄影构图稳定性的因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人像的拍摄技术和艺术表现

  (1)先做好拍摄前的准备,根据现场光源和环境条件事先调整好光圈、速度、感光度、白平衡等系数。如果是棚拍,可选光圈优先或全手动调整光圈、速度;如果是街拍,可选快门优先,尽量选1/125s以上,有把握的话也可用光圈优先,根据个人条件而定,我一般喜欢全手动调控,根据不同光线和拍摄现场条件灵活掌握。

  (2)拍人,实际上拍的是神,抓取人物的神态至关重要,无论是棚拍还是街拍都要注意这一点。棚拍主要是摆拍,但要摆中有抓,抓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最佳神态,当然棚拍是离不开三脚架的;街拍的要求则要更多一些,一要有手持相机的硬功,保证相机的绝对稳定,因为街拍大都是抢拍、“偷”拍,没有条件让你支三脚架。二要有发现题材的敏捷眼力,能够发现题材,善于发现题材,是街拍的最基本的要素。三要反应灵敏,一旦发现题材则要迅速做出举起相机拍摄的反应。四要有耐心,发现了题材后不妨先行拍一两张,先把可能瞬间即逝的对象留下来,然后可以举着相机再等待人物的最佳神态,一旦机会到来即可连续按动快门,留出选取最佳的余地。

  (3)选好拍摄角度和位置。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两种。拍摄角度的选择在人物摄影中十分重要。不同的拍摄角度会对被摄体的形象和姿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初学者在进行人像摄影时,要注意把握被摄体的个人特征,从而来选择合适的角度拍摄。

  (4)人像摄影的用光。可以说,摄影是用光来作画的,摄影离不开光线。在人像摄影中,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拍摄,光线的选择和使用,对人物主体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

  构成人像摄影构图稳定性的主观因素

  第一,画面的构图形状。人们从几何学当中获得三角稳定的提示,在摄影构图形式中常采用正三角构图法表现稳定感。与正三角形构图截然相反的便是倒三角形构图,这源于人的自身特点,当人“金鸡独立”一只脚站在地上的时候,会出现掌握不好平衡而歪倒的现象,因此倒三角的构图给人的心理暗示就是“不稳定”、“危险”。当然,摄影师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而选择倒三角构图就要另当别论了。

  第二,视点的选取。视点的高低同样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当人们平躺下的时候与地面最接近,很自然的感到安稳和放松;但在乘坐飞机的时候,就会呈现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摄影视点的选择就能够反映出人的这种心理暗示。较低的视点会使照片显得稳定,反之则显得缺乏稳定。

  第三,画面的均衡。摄影师对画面的均衡的把握也能够表现出稳定感。这里所说的均衡是视觉感受上的平衡,也称作杠杆式均衡,让人感受到平衡与稳定。而要获得这种均衡感,应着重处理主体与宾体在画面中的比重关系,根据其活跃程度和比重大小来合理的安排空间,使空间张弛有度,达到均衡的效果。

  决定人像摄影构图稳定性的客观因素

  1)物体大小变化对稳定感的影响。人们从不同的距离观看同一物体时,虽然会“近大远小”,但仍然觉得物体的实际大小没有改变,这便是物体大小的稳定性。人的感觉经验为判断大小的稳定性起了很大作用。但当人们站在高楼顶上俯视下面街道上的人群时,由于距离的突然增加,使人的判断超出了以往的能力范围,导致了观看者对于地面上渺小的人大小的不确定,这种效果叫做不够稳定。众所周知,相机的成像原理与人眼近似,因此摄影师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根据自己的拍摄目的取得不够稳定或过于稳定的效果,使照片更具魅力。

  (2)物体形状变化对稳定感的影响。当人们从斜侧面观看一枚硬币时,虽然呈现的是椭圆形,但是人们却将这种椭圆形视为圆形的透视,而不认为物体的本来是椭圆形,这称为形状的稳定性,源于人们以往对圆形物体观察的视觉经验和思维上对透视效果的补偿。相反,画面中如果没有其他的提示信息和参照,只是一个白色背景下用黑线围合起来的椭圆形时,人们就很难判断这个形状究竟是圆形的透视,还是原本就是椭圆形,这时,形状的不稳定感就会增加。

  摄影师如果想消除这种形状上的不稳定性,可以在画面中提供一种暗示,使观看者能够对方位和物体的性质进行判断,这样,人们就能通过以往的感觉经验来判断物体的原本形状。

  (3)物体颜色的稳定感。不同颜色的色彩稳定性是不一样的,高纯度的色彩往往能在照明变化中产生最稳定的视觉效果,而纯度偏低的色彩其稳定性会随照明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样也为摄影师布光提供了广泛的设计空间,能够较为准确的预见拍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