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理财>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什么

坤杰分享

  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包括什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工具包括什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什么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财政收入的定义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财政支出的定义

  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在我国,由于存在预算外资金,所以财政支出的概念也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支出仅指预算内支出;广义的财政支出则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如果没有特殊的说明,我们后面所说的财政支出,一般是指狭义的财政支出概念。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一起构成财政分配的完整体系,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归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选择,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所以,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的环节。

  国债的定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我国的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家公债,由国家财政信誉作担保,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稳健型投资者喜欢投资国债。其种类有凭证式国债、实物式国债、记帐式国债三种。

  政府投资的定义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是由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构成的。

  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与政府投资相对应的非政府投资则是指由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投资。

  在一个社会中,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究竟多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一般而言,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非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非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小,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在欠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小。

  财政政策工具特性分析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1.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具有如下特点:(1)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才能通过、付诸实施的。(2)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3)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当政府以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实质是将资金从个人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扩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无效益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是双重的。(4)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的,而这又依赖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政府来说是不确定因素。

  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积累性强。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的结果往往是形成若干公共投资项目,可供居民长时期消费,具有积累性质,容易受到注重财政生产性的国家的青睐。(2)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由于投资于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决策往往比较仓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问题。(3)时滞长。一个工程的建设期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往往是用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开支还没有花出去之前,经济的形势就有可能变化了,使财政政策由逆调节变成顺调节,加大了经济波动的不稳定。(4)公共工程政策是中央政府动用地方性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均衡,形成地区间新的不平衡。

  公共工程是一种地方性公共品,本应由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刺激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建设某些公共工程,实质是用全国的资金为某些地方供给公共品,负担了本该由该地方政府支出的建设项目,结果是各地方争项目、争投资,增大了投资的风险,并会出现新的苦乐不均现象。因此,公共工程政策工具一定要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协调配合。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

  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等。这一政策手段具有如下特点:(1)与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相比,其时滞短。(2)与转移支出政策相比,其公平性差。如增加政府雇员工资与增加失业人员的救济金相比,前者会扩大就业者与无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如果同时同比例提高二者的收入,对需求的影响就取决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就单个消费者来说,其边际消费倾向与他的个人偏好相关;就消费者群体来说,我们则要从其年龄、职业、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与一国的其他同等素质的劳动者比较,如果政府雇员的实际收入(业余收入、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均应包括在内)并不低,则这种支出对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3)这一政策的效率取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如政府是否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机构,雇用那么多的人员,政府雇员的工资是否已经足够的高,办公设施是否已经足够的好,等等。正如艾莎所言,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本身有膨胀的倾向,这是由于私人大公司并不像工业化国家那样重要,低工资的政府雇员身份本已让人羡慕不已,普遍地不分功绩贡献地提高工资对机构膨胀倾向有刺激作用。(4)政府雇员工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因为“熟练技术人员(医生、工程师等)较之高级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有可能移民,因为前者享有广泛得多的海外市场。”二是任何部门劳动者工资的提高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特别是政府雇员工资的提高对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也相当于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线,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理性的企业宁可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对扩大就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5)消耗性支出特别是政府雇员提高工资的资金来源应该是税收,避免用政府举债收入,这是由政府活动本身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的。

  4.转移支付政策

  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这一政策具有如下特点:(1)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功能较强。转移支出本身具有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增加对低收入者的支出,可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2)转移支付政策对需求的扩张作用更大。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补贴支出,对社会总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3)积累性差。转移支付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的可能性要比上述两项支出政策要小,其用于消费的部分将更大。(4)对需求的影响与受益者的层次关系重大。如从年龄结构看,通常年轻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

  财政支出政策还以倍数扩张的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影响,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组合的支出政策。同时也需要与税收政策等密切配合,发挥出较好的政策效果。

  5.公债政策。

  公债发行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事项,但发行公债要对金融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冲击。在公债的如何发行、何时发行、发行条件等问题上,需要注意如下因素:首先是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特别是社会闲置资金对公债的需求;其次是金融状况,如信贷规模、利率、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再次是政府的应债能力,特别是在社会对国债需求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要避免出现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局面。公债本身是一种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间接信用过度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它也会变成一种间接的融资渠道,如商业银行选择公债为资金的主要“贷放”对象时,间接融资所固有的问题便有可能在此产生。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什么相关文章:

1.财政政策包括哪些工具

2.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

3.财政政策的工具和目标

4.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5.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什么

    230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