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教育>

正确的教育理念 最不能忘记的5点

碧瑶分享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我们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快乐、成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关于中国式家教重要的五点。

  从小孩子的家教开始

  1. 家教的目的在于明辨是非

  孩子学会说话后,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妈妈(爸爸),这个是什么?”“XXX在干什么呀?”。父母在给孩子解释“是什么”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立规矩,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家教即是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大是大非上有基本的判断。

  历史上这样做的父母很多,比如王守仁(别号阳明)的父亲王华。

  《王守仁评传》里说“王华为人仁恕坦直,平生无矫言伪行,对人无尊卑贵贱,一视同仁,凡谈笑言议,皆由衷而发。有急难来相求的,则极力帮助救济。而对别人的过恶,则直言规劝,不肯护短。又很孝顺,对父亲竹轩公及母亲岑太夫人,不因色衰年老而嫌弃,照顾周到。岑氏百岁时,王华亦年逾七十,却朝夕如童子侍奉左右,未尝懈怠。”对于王华的这些行为,人们都称不绝口。

  在父亲多年教导下,王阳明不仅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更明辨是非,懂得做人。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犹豫,即使被贬,也依旧践行着他的理想——做个圣贤人。

  2. 孩子的自省远比苛责重要

  有一位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他们家的一个古董花瓶破了一大块,跟之前不一样了,一看就是用胶水粘上的。

  这位妈妈知道肯定是自家的孩子干的。于是,她把她家“熊孩子”叫到跟前来,说:“今天,这花瓶怎么不一样了?”然后,小男孩回答说:“您回来前,有一只野猫从窗户进来,然后把花瓶打了。后来,我把破的地方给粘上了。”事实上,是因为小男孩在家打球,把花瓶给打破了。

  然后他的妈妈看着他,说:“那妈妈今天要表扬你。第一,我要表扬一下你的想象力。因为你给我成功杜撰了一只会飞的野猫。我确认我上班前,把门窗都关好了。”然后小孩特别不好意思,他知道妈妈已经在批评他撒谎了。

  妈妈接着说:“第二,我要表扬你,虽然是用粘纸的胶水把花瓶粘上了,但是你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这个周末,妈妈带你一起去艺术家那儿,看看真正的修复能不能把花瓶修得更好一点。”

  这个时候,那个小男孩流泪了,说:“妈妈我错了,是我打的。”

  他妈妈说:“第三,我更要表扬你,因为你已经认错了。那我们就等着一起去看修复这个花瓶吧。”

  这个故事很典型。一个熊孩子犯了错误,不仅打破了花瓶,还撒谎。这位妈妈并没有直接上来就责骂孩子,质问他为什么说谎,而是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一开始就说“我确认我上班前,把门窗都关好了”,这一句就足够让一个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无需特意指明孩子的错误。

  家长对孩子不能一味地放任不管,也不能一味地打骂。你认为你打了他骂了他,他就明白自己错在哪,就一定会改吗?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孩子是不是一个熊孩子,取决于有什么样的家长。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远比苛责重要。

  3.不能忽视生活技能培养

  家教,除了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要使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拥有生活技能。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孩子们都在床榻前哭着,等待父亲的遗训。郑板桥看着眼前自己最最宠爱的小儿子,这个从小跟他舞文弄墨,受尽诗书濡染,天资聪颖的孩子,无法放心离开。他看着小儿子,小儿子问道:“需要我做什么?”郑板桥用尽全身的力气,跟小儿子说:“为父想吃一口你蒸的馍。”

  于是,小儿子赶紧下厨房,准备蒸馍,可他进厨房后慌了手脚。家人这才发现,能够在书斋里写一笔漂亮字的人,竟不知道和面、蒸馍。

  这位小儿子内心很焦急,在厨房里特别崩溃。郑板桥奄奄一息地在床上等着,心里想着临死前能不能吃上这个孩子蒸的馍,这孩子能不能让我放心地走。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那真的是你需要的吗?名和利真的能帮孩子一生吗?如果自己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他将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

  4. 尊重孩子的天性

  于丹著有《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等作品,在一次讲座中,于丹分享到:

  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尊重孩子,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我说我当然教。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她背诗,我从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使用诗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了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她背诗居然能“活学活用”!

  后来她竟然开始给人讲诗了。“为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因为地震太厉害了,大家很伤心。”听着她这个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没有办法纠正她。她3岁时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景,4岁时看到玉树地震,后来她又看到日本海啸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种苦难。所以我想,那就让她这样解读吧,长大了老师会给她讲“安史之乱”的。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因为我觉得,她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我很留恋她可以胡说八道的自由。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还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5.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身教最关键

  “大司马”陶侃,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陶家家境贫寒,陶母非官宦人家出身,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极为重视陶侃的家教。

  一次,鄱阳郡的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陶母便剪下自己的长发做成假发卖给别人,换得酒菜。吃晚饭时,摆上换来的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陶母虽然不是一个知识渊博之人,但她的待客之道给陶侃树立了榜样,使陶侃能够在日后为官的日子中,仍真诚待友。


教育相关文章:

1.老师关于教育的思考与感悟:教育需要勇气

2.教师关于教育的看法和感悟

3.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故事:做一个幸福的旁观者

4.关于教育的三分钟演讲稿

    402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