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父母该如何教育
孩子年龄小,都比较贪玩,想让他安安静静坐下来的学习,那真是如坐针毡,孩子怎么可能原因,所以一来二去,孩子就变得不爱学习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孩子不爱学习的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不爱学习的解决方法
第一、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第二、引起注意。
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于是许多老师抱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信条不放,一方面强化苦观,常念苦经,大讲特讲“头悬梁,锥刺股”等;另一方面常作苦事,倡导苦干,用时间加汗水的方法来推进学习活动。于是过重的课业负担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样,他们对学习哪能产生兴趣呢?以苦为乐,恐怕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表现的往往是以苦为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情感补偿。
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第四,正确归因。
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作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一、重视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
不少家长把有意义的事情和有意思的事情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上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过好的生活,所以,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努力搞好学习是就意义重大的正经事;相反,体育、娱乐、玩耍、游戏、业余爱好等等则是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闲杂事,竭力予以严格控制。心理学认为,行为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行为能够获得的回报,可以是物质的,如工资、报酬、奖金等,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奖励或者表扬等;可以是近期的,比如,下次考试的排名,也可以是远期的,比如,考上什么大学等等,这些回报都是外界给予的,因此叫做行为的外目的;另一种是不用通过外界给予,而是在行为过程中就能感受到的内在体验,比如,紧张感、刺激感、快乐感、放松感、疲劳感等等,叫做行为的内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两种目的可以相互影响:外目的太强,就会抑制内目的,比如:去公园游玩,孩子跑丢了,家长急着找孩子,再好看的花草,也不可能引起他的兴趣;相反,内目的太强,也会影响外目的,观棋烂柯无疑是最精彩的写照。家长老师过分强调学习的外目的,会抑制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好奇探索、分析思考、苦思冥想、尝试创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种种体验,最终使学习过程索然无味,成了一件苦差事,那么,自己的孩子能否耐受这种苦差事呢,这就要看家长的品德教育做得怎么样了。
二、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品德教育
现在,流行有一种很时髦的说法,说是社会竞争激烈,“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诸位家长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为了孩子教育投资那可是毫不含糊,甚至是不惜血本。为了让孩子能够处于领先地位,幼儿园要双语的,小学要私立、贵族的,初中必须是重点实验小小班,高中要国内省内最好的,大学要国家重点名牌的。家长这样执著地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任何家务活不让做,很容易使孩子手脚笨拙,性情懒惰,自私自利,内心冷漠,不关心父母,不尊重他人,学习差的孩子他会看不上眼,学习好的孩子他又会嫉妒人家,心胸狭隘,不会团结合作,没有知心朋友,心理脆弱,虚荣心强,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没有克服困难的耐心和毅力,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取得家人、同学和老师的有效支持,很容易出现心理创伤,导致心理紊乱。因此前来咨询的孩子,往往是以前成绩很好,在年级名列前茅,突然间说不上就不上了,而且大多不愿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甚至对父母进行人身攻击,这就是忽视品德教育种下的祸根,需要彻底补上这一课。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所谓“学习”,不仅仅是指学校的课本,作业,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大人要有一颗孩子般好奇、探索的童心,陪伴孩子重新回到天真无邪、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不怕犯错的童年时代,家长一定要牢记“犯错是孩子的特权”,对孩子的错误要理解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失误,不能批评指责,而是要启发、引导孩子努力思考,找到更加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在玩耍、游戏、娱乐和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成就感,价值感,道德感,使孩子逐步学会关心父母,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善于协作,锻炼出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说到底,就是通过让孩子感到有意思的活动,逐步达到有意义的目的。
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几种方法
1.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让孩子爱学习,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先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以后做一切事情的基础,试想如果孩子以后对学习也充满了好奇心的话,那么在今后,不用父母老师的督促,自己就会不断的在学习的海洋里进行探索和挖掘。为了不让孩子的好奇心被破坏,家长们对于孩子小时候的一些在大人眼里难以理解的探索行为等就要给予鼓励,不要轻易打断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让他去学吧,别一定要让他学什么。从兴趣出发,从好奇心出发,才能让他好好地学习。
2.给孩子一个愉快舒心的学习环境。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如果家长再继续一个劲的给孩子施加压力、一天到晚督促孩子学习,那么只会让孩子感觉越来越厌烦之外,严重的甚至渐渐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因此,要想孩子真正爱上学习,家长们首先要给孩子制造一个愉快舒心的学习环境。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如果家长把一些学习中的题目转换成智力游戏等来让孩子解决的话,那么孩子很容易就会投入其中。而在孩子正确回答出问题后,家长们也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奖励,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有动力学习。
3.肯定你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认可。对于孩子来说,每天最希望的事情莫过于获得爸爸妈妈们的表扬和认可,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因此,每当孩子回家跟自己讲起今天一天在学校的表现的时候,家长们对于孩子表现的好的部分应该给予最大的夸奖和表扬,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让孩子产生一种好好学习就能得到表扬的心理暗示,变得越来越爱学习。此外,为了让孩子的表现欲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家长们在一些家庭聚会或者朋友聚餐上,也可以让孩子当场给大家朗诵一段拿手的诗歌或者讲一个故事等。
4.采用正确的怀柔政策。而如果孩子出现不爱写作业、不爱上学的情况的话,家长们也不能只采取恐吓的方式,威胁孩子如果今天不写好好作业,明天就让老师打你等。因为如果家长长期以老师学校来镇压孩子的话,那么日积月累,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老师,孩子都会产生一种恐惧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对于学校以及老师的厌恶感会越来越严重,变得打心眼里不爱学习。因此,如果想要孩子爱学习,家长们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哄骗等方式来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外,如果家长们能够将学习转变为孩子的一种兴趣的话,那么以后孩子不用父母督促,自己就会爱上学习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