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犯的错误教育方式有哪些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指导老师,孩子的思想认知一大部分来源于父母,但是有些父母经常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家长常犯的错误教育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常犯的错误教育方式
1、金钱保障幸福
生活衣食住行无论哪一样都是要花钱的,很多时候物质得到了保证,人生需要操心的事情也就少了大半。金钱和幸福密切相关,但是金钱等于幸福吗?很显然不是,我们想得到什么就得有付出,再多的钱所能享受到的却只有一些,付出的代价却可能非常沉重。一个人所需毕竟有限,在这个限度以内,金钱成为获得幸福的重要手段,但是一旦超过一定限度,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就比较淡薄了。
2、成功就能幸福
这个说法很多人都不能体会,他们从小为了成功努力学习,长大获得了让人称羡的职位。但是他们的努力从不曾止步,学有所成了又忙于工作,感到幸福的也只是刚成功那一会儿,很快又有新的压力和挑战要面对。可见成功并不见得就能幸福,太过强调成功在失败时也更加容易消沉,因此凡事还是讲究个度,别太有追求的好。
3、人上人要会吃苦
这种想法并不算错,但是太过强调其实没用,因为小孩子都不怎么愿意吃苦。这种教育摆明了就是先苦后甜,这样一来就是牺牲当前的快乐,为了以后的幸福着想。事实上,学习过程中收获足够乐趣,更加容易让孩子一直坚持到底。要是用吃苦鞭笞他们,他们反而容易受各种诱惑吸引,专注享乐忘了为未来拼搏。
家庭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
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1.不能威胁要打孩子“还不睡觉?要打你了啊”。
2.不能为赶时间而中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别玩积木啦,要出门了”。
3.不能代替已有说话能力的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上幼儿园大班了”。
4.不能催促孩子“快点!走快点”。
5.不能阻止孩子做他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太脏了,不要玩”。
6.不能在他人面前评价孩子“唉,我的孩子很调皮、不听话”。
7.不能用不耐烦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怎么老问这个?我也不知道”。
8.不能打断孩子间的交谈“小明,说完了没有?要回家啦”。
9.不能辱骂孩子是“笨蛋”、“傻瓜”、“讨厌”、“蠢才”等。
10.不能恐吓孩子“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11.不能用反语来批评孩子“你真行啊,居然学会骗人了”。
12.不能拿孩子和别的孩子作对比“你看,邻居的小刚多乖”。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