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学习资讯>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王燕分享

  就业一直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对于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存在哪些形势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分析了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供你参考。

  2017大学生就业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7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7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 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

  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这一领域的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职位一少,竞争就更大啊,你说你一个二本的拿什么和人家重本研究生去拼?”

  2017大学生就业城市:留在一线城市越来越难,省会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脸上有光。

  然而,随着近几年这些大城市为解决“大城市病”而推出的控制人口规模等政策,毕业后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其实,这种状况在去年毕业季时就已经有明显的倾向。2015年年初,不少签约央企国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网上发声,称自己因“超龄”被告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面临解约。

  去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一组数据曾引起舆论哗然。数据显示,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接连3年突破50%。当然,这其中有学生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企以及其他生活成本昂贵等原因自动放弃在北京就业等因素,但北京日益收紧的人口政策也是毕业生选择离开北京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来,大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落户以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意图也愈发明显。

  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提前是“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

  2017大学生就业缓解渠道:应届生创业成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

  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7应届毕业生求职到位率调查报告》,今年创业应届生占1.3%。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越来越多高校学子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2007年这一数值为1.2%,至2014年,该数值已翻倍增长至2.9%。其中,餐饮行业、零售、个体服务业等行业已经成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最集中的行业,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创业所占的比例。报告认为,“成本低是重要原因,互联网背景下很多传统行业也都借助了互联网的因素”。

  大学生创业越来越被视为一种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图通过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建立有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创新,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

  与此同时,各高校关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举措和休学创业的规定也逐步落实。日前,清华大学通过《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修订方案,展现出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研究生创业,可以停学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为4%,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这与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整整十倍的差距。

  2017大学生就业难根源:经济下行的压力,集中在传统和能源行业

  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

  恰逢史上数量最庞大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这一就业季,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创下1990年以来的25年新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GDP增速创下了2009年以来28个季度的新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2013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就业140万至160万人。

  2013年10月21日,国务院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也称,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说:“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按照这样的测算,今年若解决掉1500万人的新增年轻人就业,需要的经济增长率肯定要高于7.2%。

  “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冀说:“这个时候再遇上765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总计1500万的青年就业人员,肯定是最难就业季。”

  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

  “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除了一些成熟的大型上市公司仍然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普通公司更偏向招募有工作经验、上手快的员工,这会节省很大的人才再培养的成本。”在互联网行业从事十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林超向界面新闻分析:“留给应届生的职位有限,又碰到了数量最庞大的毕业生,今年自然竞争惨烈。”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

  另外,今年的就业形势之严峻,也正是由于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去产能”对就业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显现。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中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其中重工业的“去产能”放在首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3月介绍,去产能的目标是钢铁产能在5年之内要减少1亿至1.5亿吨,煤炭产能在3到5年内要减少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

  系列宏观政策很快波及到了就业市场,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共同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今年2、3月份调查失业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农业户籍人口的失业率上升,以及短期失业人员比重较大,去产能行业用工减少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目前去产能造成这些下岗工人会不会对应届生造成影响,还是要细化,分行业、分学历,不能一概而论。”张冀说。但他也认为,现在的情况是煤炭、钢铁等行业市场给出的职位少,另一方面由于系列政策的不稳定因素,对应届生的吸引力也会降低,这肯定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造成不小影响。

  2017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有超过半数的行业的用工需求同比出现负增长。快速消费品行业用工需求同比降低15%,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用工需求同比降低14%。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工需求量萎缩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传统加工制造业、能源行业等。

96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