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佳玲分享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的、具有高标准的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它包括为了得到肯定的判断所进行的可能为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思维反应过程,并使科学的根据和日常的常识相一致。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判性思维的思维技能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技能的维度也包括气质的维度。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

  (一)解释

  理解和表达变化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惯例、信念、规则、程序、标准的意义或重要性。1.范畴归类使用范畴进行归类、区分,理解、描述信息的特征和意义。例如,识别一个问题并无偏见地定义其性质;确定对信息进行分类及亚分类的有用方法;使用特定的分类框架对数据、发现或意见进行分类等。

  2.解读意义觉察、关注和描述信息内容、情感表达、目的、社会意义、价值、见解、规则、程序、标准等。比如,察觉、描述一个人询问某个问题的目的;鉴别特定社会情景中一个特殊面部表情或手势的意义;洞悉辩论中反讽或修辞式询问的使用;解释使用特殊仪器获得的数据。

  3.澄清含义通过限定、描述、类比或比喻性的表达式来解释或澄清语词、观念、概念、陈述、行为、图画、数字、记号、图表、符号、规则、事件或仪式等的语境的、惯例的或意欲的含义,消除混淆、模糊或歧义,或者为这种消除设计一个合理的程序。

  (二)分析

  辨识陈述中意欲的和实际的推论关系,辨识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表达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征形式。1.审查理念确定各表达式在论证、推理或说服语境中扮演或企图扮演的角色;定义概念;比较概念或陈述;辨识难题或问题,并确定它们的组成部分,同时确定它们之间以及它们每一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概念上的关系。

  2.发现论证确定陈述、描述、质疑或图表是否表达或企图表达一个(或一些)理由以支持或反对某个主张、意见或论点。

  3.分析论证对于那些意欲支持或反对某一主张之理由的表述,辨识它的(1)主结论;(2)支持主结论的前提或理由;(3)深层前提或理由(用以支持主结论之前提的前提或理由);(4)推理的其他未表达因素,如间接结论、未陈述假设或预设;(5)论证的整个结构或推理链;(6)审查那些并不打算作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为背景性的、包括在表述整体之内的任何项目。

  (三)评估

  对陈述、说明人们的感知、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的表征的可信性进行评价;评价陈述、描述、疑问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间实际存在的或意欲的推论关系的逻辑力量。1.评估主张认识那些与评估信息或意见源的可信度相关的因素;评估问题、信息、原则、规则或程序所指示的语境相关性;评估可接受性,即任何特定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之表征的真或可能真的置信水平。

  2.评估论证判断一个论证前提的可接受性能够证明该论证所表达的结论可被当作真的(演绎确定性)接受,还是当作很可能真的(归纳或合情论证)接受;预期或提出质疑、反对,并评估所涉及的这些点是否为被评估论证的重大弱点;确定一个论证是否依赖虚假或可疑的假设或预设,然后确定它们如何关键地影响论证的力量;判断合理的和谬误的推论;判断论证的前提和假设对于论证的可接受性的证明力;确定在哪个可能的范围内附加的信息能增强或削弱论证。

  (四)推论

  辨识和把握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从数据、陈述、原则、证据、判断、信念、意见、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导出逻辑推断。1.寻求证据尤其要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并且谋划寻求和汇集可能提供这种支持性信息的策略;一般地,需要对与决定某个选择、问题、难题、理论、假说或陈述的相对优点、可接受性或合理性相关的那些信息做出判断,确定获得这些信息的合理探查策略。比如,当试图发展支持某人观点的说服性论证时,要判断有用的背景信息有哪些,并形成一个计划,对有关如此信息是否可利用的问题给出一个清晰回答;在断定某些缺失的信息对于决定某一观点是否比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有密切关系之后,要筹划对这些信息的搜索,揭示这些信息是否可利用。

  2.推测选择阐明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假定关于某一问题的一系列推测,设计关于事项的可选假说,发展达至目标的各种计划;描述预见并设计决策、立场、政策、理论或信念的可能后果的排序。

  3.得出结论应用合适的推论模式决定在给定的事务或问题上一个人应采取什么立场、看法或观点;对一个陈述、描述、问题或前提集,以恰当的逻辑力等级得出推论关系以及它们所支持、担保、蕴涵或推出的结果或假设;成功地使用推理的各种形式,确定一些可能的结论得到最强的担保、得到手头证据的最强支持,确定哪个应被拒斥,或依据给定的信息应被视为较不合理。

  (五)说明

  陈述推理的结果;用该结果所基于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相关术语证明推理是正当的;以使人信服的论证形式呈现推理。1.陈述结果对推理活动结果予以精确陈述、描述或表征,以便分析、评估、根据那些结果推论或进行监控。

  2.证明程序的正当性表述用于形成解释、分析、评估或推论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考虑,以便能精确地记录、评估、描述、向自己或他人证明那些过程是正当的,或者以便补救在执行这些过程的一般路线中觉察到的不足。例如,在从事一个耗时而困难的问题或科学程序时,保持记录探究的进程和步骤;对为了数据分析的目的所选择的特殊统计试验进行说明;陈述在评估一篇文献时所使用的标准;当概念的澄清对推进给定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的时候,说明如何理解关键概念;说明对使用的技术方法一直感到满意的先决条件;报告用于旨在以合理方式做出决策的策略;设计一个用于描绘证据的定量的或空间的信息图解。

  3.呈示论证给出接受某个主张的理由;对付那些就推论、分析或评估的判断之方法、概念阐释、证据或语境的恰当性所提出的异议。

  (六)自我校准

  自觉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用于那些活动中的元素和得出的结果,特别将分析和评估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推论性判断,以质疑、证实、确认或校正自己的推理或结果。1.自我审查反省自己的推理并校验产生的结果及其应用,反省对认知技能的运用;对自己的意见和坚持它们的理由做出客观、深思的元认知评价;判断自己的思维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知识不足或老套、偏见、情感以及其他任何压制一个人的客观性或理性的因素的影响;反省自己的动机、价值、态度和利益,以确定已尽力避免了偏见,做到了思想公正、透彻、客观、尊崇真理和合理性,而且在将来的分析、解释、评估、推论或表述中也是理性的。

  2.自我校正自我审查、揭露错误或不足,如果可能,设计补救或校正那些错误及其原因的合理程序。

  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在西方为什么如此受重视呢?这与人们对教育和心理发展的新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当前是如何理解教育与心理发展的。教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新的社会成员不仅能继承现有的社会文化,而且要能发展这一文化,以求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具体的途径就是要将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内化为个体的心理智慧;其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心理发展。而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个体自身的自主建构与社会文化的外在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维果斯基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与动物心理不仅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本质的不同。

  人的心理发展就是从人与动物共有的低级心理机能向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断转化的过程。低级心理机能是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相互作用的;而高级心理机能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而与外界进行相互作用的,它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凝聚着人类社会的间接经验,因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

  作为一个个体,儿童心理机能的转化同样也是在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这种社会性交互作用活动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以人类社会经验为内容的,它首先以外部形式而存在,然后逐步转为内部活动,最终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以及价值观正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这一心理发展过程既需要儿童积极自主的建构过程(即内化过程),同时也需要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引导与帮助,取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的设置。

  ??既然个体发展既需要自主建构这一内因又需要社会引导这一外因,那么,自主建构与社会引导就构成了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育,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引导,体现为一种价值引导。这样,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也是相互制约与关联的。说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则意味着:教育是有目的和方向的;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代言人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价值引导主要体现为在教育中蕴涵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预设。而自主建构则意味着:受教育者是一个有自由意志、人格尊严的、自主的个体;受教育者的心智与个性是其在社会性交互作用活动中能动地生成的,任何外在事物的意义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主观理解才能变为他自己的经验。

  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是不可偏废的。否认价值引导,就是否认教育、抹杀教师的作用、放弃教师的责任,就是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是唯心主义的“内源论”。反过来说,否认自主建构,就会使价值引导蜕化为机械的灌输和传递,从而导致行为主义的教育观和绝对的“外铄论”,其结果,将把受教育者当作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总之,?只有承认价值的引导而非主导作用,才能谈论自主建构的意义;也只有确定自主建构在心理发展中的内涵(即内化社会文化经验),才能谈论价值引导的作用。

  ??如果说个体心理发展是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对立统一,那么,批判性思维在这一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首先,个体内化社会文化,实际上是对社会文化的一种扬弃。个体头脑中的经验并不是社会文化的完全翻版,个体并不是完全接受了所有呈现在面前的信息,而是批判性地理解和吸收了这些信息。个体注意什么、选择什么完全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其自主建构来决定的。强调自主建构,就隐含着个体具有独立的、有选择性的评判能力、其次教育旨在发展个体的主体性人格与多元化个性。强调价值的引导,就意味着教育并不是要强制灌输,克隆出千人一面来;而只是提供一个可能的空间,让个体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从而使其发展自己的独特性。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使个体继承现有文化,而且能创造新文化。

  个体必须具有独立的评判能力,以便能够评价现有文化中什么是真实、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而且更要能够评价其所创造出的文化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总之,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对立统一意味着个体本身具有、需要具有、也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越来越受重视,除了它在整个教育新观念中的重要性外,更是由于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是首要的资源,然而,信息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海洋。这些信息未必对我们都十分有意义和价值,并且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作出决策。

  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可选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他人的不同意见,我们都必须作出适当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离开了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就可能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所迷惑;被他人别有用心的真实谎言所误导。正因为如此,无怪乎人们把批判性思维列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必须具有的五大技能之一,另外四项技能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看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的人还看了:

1.语言文化类英语选修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2.批判思维是什么

3.辩证思维的书

4.辩证思维的特征

5.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64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