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发散思维>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

卓洵分享

  思维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幼儿,该如何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游戏的研究总是从三个方面下手: (一)游戏的定义 (二)游戏的属性 (三)游戏的功能 迄今为止,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剩余精力学说”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需要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与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 从游戏活动与学习、劳动活动的区别来看,游戏具有下列属性和特点:

  ①.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幼儿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使得幼儿乐于参与游戏并且易于在游戏中受到教育。 1.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现实生活 幼儿的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 2.游戏总是伴随有愉悦的情绪 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3.游戏无强制的目的 虽然课堂中的游戏常带有一定的强制目的性,但并不需要儿童在游戏中明确这个目的,所以幼儿的兴趣仍在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正因为游戏的这些特点和属性,使得游戏不仅成为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在数学教育中,游戏又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的数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让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排序活动;用不同的方法使两排数量相差1的物体变成一样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等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幼儿改进思维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加快思维的反应速度,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的发展 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过程;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的特征总和为整体。所以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在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析与综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儿的分析与综合,主要是在实际活动中利用表象思维进行的分析与综合。在传授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如果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能提高幼儿这两种水平,并且能够促进幼儿学会更高一级的分析与综合。 (三)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让他去实现他的好奇心。例如:幼儿在玩二进制猜数游戏时,他们会被一个个造型奇特的玩具所吸引,同时会对老师或者同伴手中的数字或者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迫切的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在这样的认数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正是在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引发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正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幼儿游戏就是幼儿本身一种无强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发展的一种假想成人实践活动”。

  二、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因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场所中展开。这里的生活既包括现实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虚拟生活,而游戏则属于虚拟生活之列。我们之所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而游戏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托于生活,模拟情景再现生活的,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幼儿学习有活力的数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我们做教师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 (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要求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的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还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例如:在玩游戏“开商店”时,“顾客”与“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老师也可以假扮顾客参与其中,例如:顾客要买5块口香糖、4把牙刷、6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 (三)幼儿数学教育人文化的要求 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总是以牺牲某些方面的利益作为价值的。幼儿教育天地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功利主义的促使下,我们的幼儿教育正面临着种种困惑:兴趣班、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正在“迫害”着我们的幼儿;残酷的竞争、父母的期望、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都失去了人本质的人文化 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幼儿教育更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幼儿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该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人文关怀。 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应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毕竟我们的教育不是一门功利性的技术,而是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将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有利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幼儿与教师、幼儿于幼儿之间的情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习,在喜悦中学习,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玩”中孩子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在主动探索中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模仿思维孩子喜欢模仿,这是他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幼儿所注意,有的时候一个随意的笑话都会印在幼儿的脑海里。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后,他们会密切地观察和模仿家长、老师,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所以家长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给孩子,要注意言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并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2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直观思维幼儿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例如:幼儿玩积木不是想好了再玩而是玩起来再想,边玩边想,边想边玩。发明创造过程的操作,均包含一定的动作思维。

  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依靠词所标志的概念来进行的思维,思维的问题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通过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关系。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类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核心是思维,至慧学堂通过情景式flash课件和专业教具,逐步引导孩子走出单纯的知识记忆,拓展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帮助孩子实现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完美过渡和转型。

  4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皮亚杰又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前概念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在以下的一段皮亚杰和一位前概念阶段的幼儿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幼儿明显的赋予太阳以生命的色彩。

  5幼儿思维发展的表现1、从一般性质的演变和发展儿童的思维的总趋势是普遍认为的总结概括的代表性行动,概述了进一步的概念发展。2、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外部联系,反映事物的现象内在的联系,在本质上反映的事情,反映了当前的事务,以反映未来发展的事情。3、发展的思维方式,孩子们的思想最初直观的行动,那么最后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具体形象.下面我们分析的思维过程将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本能思维,图像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具体思路,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直觉思维

  本能的思维,也被称为直观行动思维,行动依靠感知的事物,依靠群众开展的思想.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层次的思维,这样的思维在2至3岁的孩子谁是最突出的,在3?4岁的孩子谁往往表现.

  1.是孩子们的感知觉和目的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概括一个

  直觉思维的基础上的行动.

  孩子们玩的一件事,同样的动作会产生相同的结果,所以在心目中的固定接触,在未来遇到类似的情况,它会自动使用这个动作,该动作可以说有广义故意.例如,儿童作出通过拉桌布台布中央玩具,尝试几次后,下一次你看到床单上的球,球会拿起拉张.换句话说,一般的动作成为一种手段,为孩子解决了类似的问题,即直觉思维的意思.孩子们有了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思维与直观的行动水平.

  2.特点

  本能的第一个学前儿童的思维和直觉思维行动的基本特征的一个重要特征.

  (1)直观和行动.

  儿童的思维和他的看法和行动是分不开的,他可以?不考虑外行动,行动思维,行动,也就是说,孩子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他不能预见,规划自己的行为.孩子们开始认为只有在活动本身,他们是不会首先想到的一件好事,但边做边想.

  (2)初步的间接性和普遍性.

  本能的思维一般性到行动上,还体现在感知一般性.孩子们经常的事情外部的相似之处,感性判断的基础.

  虽然直观行动思维有一定的通用性,接触刺激性响应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形成,但由于缺乏中介的字,孩子到外面的世界的反应简单的运动和直观的性质,而不是这个概念.因此,它只能是一个“行动的思想,”思考的手.

  (3)具体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思维依靠的形象和表象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的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之间的过渡范围.思想的具体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在婴幼儿期的思维方式.


看过“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的人还看了:

1.怎么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

2.幼儿园小班思维特点

3.关于幼儿的思维特点

4.幼儿园阶段年龄思维特点

5.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6.幼儿的逆向思维如何培养

    369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