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发散思维>

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

卓洵分享

  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冲破惯性思维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试验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并测定下落时间有多少差别.结果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而不分先后.也就是说,下落运动与物体的具体特征并无关系.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证明的真理

  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

  重力加速度都是G/M=g

  “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伽利略比萨斜塔铁球试验),实际考察的是非自由落体运动。

  相同的明信片受到重力相同,所以影响明信片的主要是空气阻力,垂直下落受到阻力小,水平下落时阻力大,所以垂直下落的先落下,明信片在后,要是都是铁球,垂直下落受到阻力小,同时落地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1589年的一天,比萨大学青年数学讲师,年方25岁的伽利略,同他的辩论对手及许多人一道来到比萨斜塔。伽利略登上塔顶,将一个重100磅和一个重一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个铁球出人意料地差不多是平行地一齐落到地上。面对这个无情的实验,在场观看的人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这个被科学界誉为“比萨斜塔试验”的美谈佳话,用事实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坠落,加速度一样,它们将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这就是被伽利略所证明的,现在已为人们所认识的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试验”作为自然科学实例,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创新需要打破惯性思维开始

  人都有惯性思维,爱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为方式处事。

  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

  很多人说,人是习惯的产物,这话一点不假。

  想想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情都跟习惯有关。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睡觉,要占用我们人生的1/3时光。这是我们人类的生理习惯。

  还有上学、读书、工作、交友、休闲等等任意领域我们的行为都以习惯性行为为主。

  当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推进我们快速成长的进程。不良的习惯也会滞留我们获取健康美满人生的脚步。

  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企业由人构成、由人经营,那势必就被人注入了习惯性思维。

  规范的行为方式锻造了企业的规章制度,思想的价值认可形成了企业的核心文化,同时还有绝大部分操作手法、运作方式、行销手段基本上都是按照套路出牌,按游戏规则办事。

  这就如同人类的习惯一样,企业也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借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句话,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坏习惯则是向失败敞开的门。习惯的作用对人、对企业、对国家及社会有着同样的作用。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习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

  在企业经营中,尤其是市场营销中,有时最怕的就是惯性思维,只看到人家怎么干的、前人怎么做的、政策允许的、行业的游戏规则等等。迷失在自己的惯用套路和行业人的惯性招数上。跟着人家的套路走可以成长、照搬人家的做法可以生存,但想快速成长和突破就得创新,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先举个例子:

  一家化学实验室里,一位实验员正在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不一会儿就灌得差不多了。于是,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住。如果再过半分钟,水就会溢出水槽,流到工作台上。水如果浸到工作台上的仪器,便会立即引起爆裂,里面正在起着化学反应的药品,一遇到空气就会突然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让整个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实验员们面对这一可怕情景,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去。那位实验员一边去堵住水嘴,一边绝望地大声叫喊起来。这时,实验室里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

  就在这时,只听“叭”地一声,大家只见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将手中捣药用的瓷研杵猛地投进玻璃水槽里,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直泻而下,实验室里一下转危为安。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这样做呢?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当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一遍罢了。”

  这个女实验员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司马光砸缸》我们都学过,砸缸救人,关键在于舍缸,破缸求命。牺牲缸一个,幸福归大家。

  但多数人的思维都想得,想活,而不是先想到舍。殊不知,舍弃有时也是一种智慧。舍放前得放后,最终是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其实这个“缸”就可以看作我们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机会视而不见,只因我们被我们思维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飞我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新天地。

  还有个案例:

  大家都知道,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平面广告得有内容、广播广告得有声音、电视广告都有画面。这是所有人的惯性思维。但是纽约一银行新开业,想迅速打开知名度,在电台做广告。一般做法是宣传一下,搞个大促销,或者请个名人推广。但他们没有采用其他银行开张宣传使用的方法。要想快速获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显的差异化才会赢得关注。

  于是他们买断纽约各电台的黄金时段10秒钟,向人们提供沉默时间,他是这样宣传的“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然后整个纽约所有电台都沉默,听众被这莫名其妙的10秒钟激起了兴趣,纷纷开始讨论。

  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成了热门话题。

  这家银行彻底打破了惯性思维,告诉了世人,谁说广播广告非得在那大费口舌。

  这个沉默时间以自己的不说话唤起所有人说话。

  总之,在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不仅要关注和追赶变化的步伐,更要鼓励使用创新的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快、更好、更异。

  这个年代永远是创新的企业能走在前端、创新的个人更易于进入公众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机会。

  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

  奇招绝对不是常规的方法,肯定创新的方案,超出对手的想象和预测,打破了惯性思维进而才有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当然,在模仿基础上的积极改进也是一种创新、把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用于自己行业也同样是一种创新。然而这一切也都必须从打破惯性思维开始。


看过“冲破惯性思维的发明”的人还看了:

1.打破惯性思维获得成功的例子

2.打破惯性思维的故事

3.打破惯性思维的名言大全

4.关于打破惯性思维的名言

5.对惯性思维说不阅读练习及答案

6.打破惯性思维的素材

    36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