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很重要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会思考。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俗话说:没有百日思,难有一日灵。许多人觉得灵感不容易有,把一些奇思妙想看成看是聪明人的标志。其实不然,灵感就是多思的结晶,是“上帝”对善思多思之人的最高奖赏。很多人应该有过类似经历:遇到棘手难以解决的事后,做梦都在苦思冥想,周围所发生所遇到的一切都会和这个事联系起来。突然,脑子一灵、心里一明、眼前一亮——解决问题灵感来了。所以,多思总有办法。只要我们养成多思的习惯,就会有洞察力有远见,就可能事先把会出现的问题都想到了,从而制订相应的对策去应对,做到有备无患。
诗文在于多改,言行在于多思。许多人在言行之后常会感到懊恼与不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言不多思行不多想。多思则聪,多思就可发现现实中荒谬之极的人、漏洞百出的话,就会变成别人眼中那个更加聪明、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更有成就的人,就会少被欺骗、少受挫折、少犯错误、少有失败。
思考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学生也是一样的,学会思考对学生很重要。汶川地震后,美国一所学校三年级20余名学生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捐款捐物。一年后,中国学者来到这群孩子所在的学校进行教育访问,特地向孩子们展示了用塑胶材料制成的中国地形剖面图、汉语教材等,向他们介绍四川地震的成因,鼓励孩子们学习汉语。并向他们解说:“四川地震是因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东移造成的……汉语是一种象形文字,很多字就像图画一样,学起来会很有趣。”这些孩子,听讲的时候非常专注,来访者介绍完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来访者提问…… 这些三年级的孩子,只有八九岁的样子,说话时的表情像大人一样自然而大方,提问时自信而睿智,边问边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到这些描述时,我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冒出三个字:有思想。我想,这和美国的教育思想有关系,和美国家长和教师长期以来善于鼓励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育人理念有关系。果不其然,在进一步的相关资料学习中,我知道这所学校的校名是“霍拉斯曼小学”,是美国一所很好的学校。我了解到霍拉斯曼小学一直坚持致力于:“营造民主、亲密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一个使学生情感上和身体上感到安全的环境,教师鼓励学生们辨疑问难,并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走向成功。”在美国,各级学校都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首要教育目标。他们很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认为批判性思考比知识更重要。
让学生具有真正的思考力,首先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和体验思考的价值和快乐。学习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取一些知识,得到一些结果,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求知识创造或产生形成的根源。在我给学生教授个人自主开发的《德音雅乐--七步诗》课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延伸拓展,表现风格”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三、延伸拓展,表现风格
1、德育渗透
师小结:同学们,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可是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还是常有存在,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
学了这首古诗,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2、表演古诗新唱《七步诗》
大家知道诗歌不仅可以吟诵、可以学唱、还可以表演。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来为《七步诗》配上动作,体会表现一下曹植的心情。(师生共同表演)
本环节的设计既兼顾到教学的重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意境,表现兄弟情。”又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德育渗透”环节,我不是简单把问题“同学们,再也没有比兄弟反目,同胞相残更悲惨的事了。可是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还是常有存在,你们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抛给学生,请一两个同学来回答就完成教学。而是请同学们通过举例子,小组成员相互说一说的方式,引导全员参与交流,达到多元思想碰撞,激发学生全面思考。接着:再抛出问题:“你认为兄弟手足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并请同学们与组为单位,把相处的主要方法写在白纸上。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虽然所用时间有点长,组织也更需精力,我却可以明显地感受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的建议:“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我们却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淡薄,问题能力越弱,很多学生不会提问,有些学生的问题多停留于现象描述和没有的内涵的细枝末节,这说面学生思考力是非常薄弱的。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会提问也是大的教育问题。学生问题意识“退化”和思考力薄弱。从宏观层面看是因为以强烈的终极利益为欲望追逐的动力,不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无视学生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获取分数和高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教育功利化造成的。如今,学校无奈违规补课、学生课业负担沉重、高分低能、高分无德等现象如洪水猛兽般侵蚀着教育事业的根基。虽然学生的刻苦、勤奋学习,使得中国学生因基础知识扎实而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难以启齿的“硬伤”。学生问题意识“退化”和思考力薄弱。从微观层面看则是课堂偏重于追求知识而忽视了人的发展造成的。很多教学首先想到的不是学习的学生,而是要学习的知识。这样的课堂,表现为教师不轻易放手,给足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多半是教师简单问和学生的随意答。长而久之,学生会因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减弱而直接影响思考力的提升。
思考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造情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思考力越来越弱,不但不会质疑,有些学生连提问题的兴趣都没有了。有一些名校专门开设了答疑课,一些学校学习借鉴时,却难以实施,其根源是,我们的孩子不会提问,他们好像没有问题。如追溯其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思想、教育行为制约了孩子,使其逐渐丧失了质疑的能力。我们面对学生讲课时,是不是文科要求学生死记死背,理科则要求学生不停地记公式和刷题?是不是希望学生们守规矩,不乱插嘴?“听话”成为很多老师和父母衡量好孩子的重要标准。对老师的话亦步亦趋的学生,如何能够有思考力呢?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好奇心,知识狭隘,思想不开放、不能公正地评价事物,不能审慎地对人对事作出客观的判断。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促思考力发展呢?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首先要转变观念:课堂教学要追求人的发展,获取知识也要为了人的发展,因此求知的过程比结果重要,学生学会了什么比教师教会了什么重要,学生理解了什么比记住了什么重要,学生思考了什么比教师讲了什么重要。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深度思维训练,警惕虚假的思考。如在一些公开课上不难看到的双手高举、满脸发红、双眼放光,一开口却发现问题意识和思维非常一般,鲜有深层思维碰撞、沉思后的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对这种看起来很积极的平庸学习要有足够的警惕并及时引导与纠正。“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思故我在”,教学应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目标。
一问毕,思之始终,一知毕,思之缘由。学生的成长在于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逐步认知,而思考恰恰是获取经验、深化认知的重要途径。思则明,不思则惘;思则清,不思则惑。思考使人充满睿智,变得深邃,臻于完善。进步较快的人,往往是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学校而言,师生学会思考,学校发展就更加有深度了。
学会思考很重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