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受到了新挑战,课堂实践作为一种集参与性、互动性与生动性为一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课堂实践 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调查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课程,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其“实效性”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这三大功能的实际效果上[1]。为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笔者对安徽省部分独立学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2013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情况。此问卷内容包括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
关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现状”,笔者从知识目标、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做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1.以“知识目标”为题调查的结果
92.78%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理解了“三个选择”问题,即“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87.22%的学生认为“清楚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内在规律性”;95.58%的学生认为“清楚地了解国史、国情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96.3%的学生认为“清楚地了解了中国梦内涵及实现途径”,2.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收获”。
2.以“能力培养”为题调查的结果
71.11%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提高了运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85.7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90.22%的学生认为“提升了个人的人文素养”;1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收获”。
3.以“价值观”为题调查的结果
74.44%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自己“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71.14%的学生认为自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70.53%的学生认为“愿意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愿意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25.5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收获”。
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实现了“知识目标”,然而在“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方面实效性较弱,这种现状对独立学院健康良好发展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提高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要解决此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部分学生在“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中“没有收获”的原因,即探寻出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影响因素调研现状
笔者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总体评价、教学最佳形式、学生学习态度与意愿”等方面调查了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要因素。调查情况如下:
1.关于“对‘纲要’课教师的总体评价”中,70.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好”,17.22%的学生认为“较好”,有12.78%学生认为“不好”。在对“认为教师好和较好的理由”的调查中,98.33%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82.11%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富于启发性”,87.67%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具有针对性”,91.47%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能够“方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在对“认为教师不好的理由”调查中,92.11%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只顾自己讲授、课堂没有互动”,82.3%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内容都是书上的理论,跟实际生活没有关系”。
2.关于“学生学习态度与意愿”中,45.5%的学生回答“主动去上思政课,从未无故缺课”;有51.5%的学生回答“怕老师点名,不得不去上思政课”;4%的学生回答“思政课与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经常逃课”。
3.关于“学生眼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佳教学形式”的调查,97.78%的学生回答“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设置社会调查主题,老师带队深入社会调查实践”,60%的学生回答“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由学生自行参与社会调查实践”,63.2%的学生回答“创设情境,让学生围绕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编话剧、演话剧,还原历史原貌”,87.3%的学生回答“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或视频,让学生进行影评”,90.1%的学生回答“分组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某个问题,最后由小组长代表组员发表意见”,88.5%的学生回答“时政评论或要学生课后制作电子课件并在课堂上讲解”。
三、课堂实践是增强独立学院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形式较呆板单一,教学内容没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没有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度不够、参与度不够,等等,其中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教学形式呆板单一。课堂实践作为一种集参与性、互动性与生动性为一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增加大学生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全新育人格局。《意见》强调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此处的“实践”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课堂实践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1.课堂实践主体的主动参与性助推教学“知识目标”的实现。
课堂实践主体是全体学生,他们虽然个性不同、性格各异,但大都具备自主探索、创新思维、需要被尊重、呼吁平等交流等共同特征;而课堂实践作为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特征与情感体验,贴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而设置的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活动,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鉴于对课堂实践形式和内容的喜爱,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与“填鸭式”、“一言堂”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实践更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需求、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接受与消化。因此,课堂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目标”的实效性。
2.课堂实践形式的多样性助推教学“能力目标”的实现。
所谓课堂实践就是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实践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直播、录像,让学生对所观视频进行影评,通过影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互动。组织辩论、专题讨论,时政评论、案例分析,师生互相沟通、交流和启发,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关注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收获更大。三是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立足于教材内容进行主题演讲、典型示范、话剧表演,使学生体验真实的环境或者还原历史原貌,在体验和感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振奋精神、鼓舞士气[2]。四是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理论,探索真理,掌握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能力目标”的实效性。
3.课堂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助推教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课堂实践内容不等同于理论课教材内容,而是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围绕理论课教材内容设置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及时事政治相结合的主题。它或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人生,或以深刻的哲理培育价值观,或以幽默的故事表现生活,或以经典的话剧诠释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或还原历史原貌。可见,课堂实践内容的设置克服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艰涩,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价值观目标”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