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2017年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3000字(2)

家文分享

  2017年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3000字篇二

  以多元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同时,社会道德出现了滑坡,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的需要。不同特色的文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时以多元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民众精神信仰的复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多元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013-02

  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但人心变得空虚和浮躁,社会理想信念有些动摇,道德有些滑坡。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人认为是功利主义的产物,有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的结果。但这些观点并没有说出问题的本质,其根本原因乃是市场经济推行以来民众精神信仰出现偏移和缺位。本文拟从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视角来构建我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以期解决多元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不同特色的文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时代潮流。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格局更加明显,逐渐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兼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相互间的碰撞使文化生态充满生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品质。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人文精神内核深深内化于我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中。其“厚德载物”的品质是它能够接受不同事物的基础;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品质是它不惧怕别的事物存在的根据;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品质是它能够和不同事物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前提。这些品质是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中国人接受、传播并应用的人文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大同社会理想以及强调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方法论也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提供了沃土。这些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普世价值: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谐社会的倡导等。这些品质及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其次,西方文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而西方文化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土壤。在理论上,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虽然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传播、发展、扎根,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促成其诞生的思想基础之护佑,文化的传承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立足本源而不偏离方向。

  再次,其他民族的文化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虽然是西方19世纪文化产物,但马克思主义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因此它才具有了超越民族和地域的世界性意义。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历史的延续中积淀,在历史的变迁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与马克思主义诞生时代相适应的其他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推进,其他民族文化中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传统则在新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现代社会和新的文化因素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新的传统,那么这些新的传统也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二、文化“和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文化,不同文化都有其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特征,都在其特定的历史时期有过属于本文化的辉煌,我们不能全以欣赏和盲目崇拜的眼光看待它们,任何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不能因守旧而裹足不前,也不能全盘照搬他民族文化,对待各种文化的态度是“扬弃”,即我们应博采众长,和合发展。文化“和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和合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品质的运用使传统文化摆脱了传统的枷锁和窘境,促进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民族化、大众化,以中国的形式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文化“和合”的现实,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文化的扬弃。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扬弃,这实质也是一个和合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和理解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路线。沿着这条路线的深入,终于迎来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诞生。而他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是继承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批判,这种批判的继承就是对西方文化的扬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和合发展的事实。

  三、文化的多元性不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比较后正确的抉择,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多元性不会动摇其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首先,我国从政治的高度上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多元文化的共存是在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共存,是可控制的健康合理的发展。凡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我党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剔除其糟粕,吸收其合理的优秀成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以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健康发展和主导地位。

  
看了“2017年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3000字”的人还看:

1.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

2.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

3.大学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

4.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

5.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2)

277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