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大学生活马克思主义论文(2)

家文分享

  大学生活马克思主义论文篇二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摘要: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特征是其外在表现;本质只能有一个,特征则可以有多个来体现本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多维度的和相互联系的,并共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对我们准确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厘清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其“理论特征”、“社会理想”以及“政治立场”几个方面,审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密切关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1.不断得以检验与印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坚实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社会实践的深刻把握,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地统一起来,构建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研究并探索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唯物史观深刻阐释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社会主体(人)的本质、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有这些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严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随着历史和实践的推移,尤其是时代特征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些理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究竟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什么是最根本的东西、什么是一脉相承中的“脉”?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不仅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而且贯穿并体现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科学、有效和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也是“最彻底、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譬如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厘清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出其社会本质、论证了其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矛盾的实质,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继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再次,创造性地将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经典著作中深刻地阐述了实践学说,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指导实践,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突出的实践特质和优秀的理论品质。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贯穿到整个体系当中。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之初就关注人的问题,并且从关注抽象的人转向到关注现实的人,即为了引导无产阶级的发展,为了改变无产阶级的生存与发展的命运。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不是对未来社会的空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是真正的具有科学性、革命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铲除非人性的社会根源,从而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

  与时俱进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思想贯穿、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伟大实践又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并解答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问题。这也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2.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全人类解放。阶级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阶级和政治色彩极为醒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表现在它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力

  量,是最具有革命性和最有前途的阶级。因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P15)马克思主义一贯突出自身的阶级性,始终强调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它的历史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图私利,最终目的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3.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终身奋斗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一理想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科学”,其最主要的社会整体价值在于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在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事业当中。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及其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及其实现,不是空想和乌托邦,而是一项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和社会革命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充满艰辛的伟大事业。对此,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还要有代表那个阶级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即使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社会仍然会存有旧社会时期的生产方式。这也就决定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其艰巨性体现出整体性特点。谈到艰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和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科学体系,其科学性与整体性表明了实现其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能性,因有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4.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践充分体现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应用功能,并且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结合。

  实践的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扬弃并超越形而上学提供了自然前提。其次,创新实践的标准,即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是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的革命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不光解释世界更强调要改变世界,它始终关注的是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及其内在规律,并把实践的观点作为新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在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它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上的革命: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且马克思本人亲自参与工人阶级的罢工活动,与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革命。马克思主义公开声明其整个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服务的,其性质与本质都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适应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为各国共产党人与工人阶级所接受,成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不断发展,这是人们认识与辨析理论真伪的坐标,也是从整体上研究和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优秀理论品质的有机集合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所具备的突出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承受住时代变化的考验,并能在现实 社会的 实践中不断丰富和 发展的科学学说。

  1.马克思主义鲜明的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全部凝结在他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P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P18)由此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支点,科学地划清了新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建立起了意义深远的实践标准。充分体现了实践的本质与特性,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特性的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还表现在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中。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拒斥教条主义。列宁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 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3〕(P274~275)毛泽东则辩证地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4〕(P111~11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 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 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5〕(P534)邓小平也强调,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下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动地解决现实问题的结果。最后,实践性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观点表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世界全局的战略眼光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全面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具有开放性的理论体系,或曰科学的开放体系。此开放体系,呈现出整体开放趋势。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之初就表现出来。马克思是在广为借鉴和吸收德国古典 哲学、英国的古典 政治 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和构建起来的,是对当时西方思想和理论的扬弃。其次,马克思主义开放性体现在其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党的十七大 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还体现在现实的改革实践中。在中国改革是伴随开放展开的,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解决建设和发展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3.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过程的有机整体,其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决定了它在实践中自我更新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特性。自马克思主义形成后的近两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后继者都是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吸取人类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文明成果,善于自我完善和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寻及开辟认识和实践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也包括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即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一种整体性趋势的发展,体现为极具时代和实践

  的要求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呈现出本土化、民族化的趋势,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根据自己的情况,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也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构建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成为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整体性是其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何谓整体性?事物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事物内部的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统一整体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层次性、变动性和环境制约性。作为整体的事物是运动的,在其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直到它被新的统一体替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依靠这些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征而体现的,这些特征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客观的。因此,“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6〕(P83~84)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时,应全面地、整体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性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深入研究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视角。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传承与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具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代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实践的要求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活动都是为了人类解放这一目标进行的,其根本宗旨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就具有整体性。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上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总体性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分门别类彼此孤立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发展过程和结果,体现出了其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有机整体。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逻辑上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用,逻辑起点在于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构和实践运动上的因果联系的逻辑整体性。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主线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容上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突显的主题是无产阶级与人类的解放,主线在于揭示和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主线规律性发展的结果又是主题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这一崇高的主题和科学的主线,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串联起来,形成思想基础、理论内容、认识方法、奋斗目标、实践路径和客观结果高度吻合与一致的有机整体。

  第四,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看,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容上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涵盖众多领域知识的有机整体。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其根本性质与整体功能都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结构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的同时,也强调了其内在的联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核心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当中,把其中任何一部分从整体中割裂出来,片面地加以夸大或缩小,都会扭曲其原意,使其变得不可理解,进而失去其科学前提,从而使其整体丧失原有性质,丧失其全部价值。

  第五,从马克思主义的 实践意图看,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上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性的理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解释世界是一种观念的理论活动,改造世界则是一种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整 体性特征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理论与实践同样具有整体性。那么也就是说,理论要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必须将各个抽象的普遍性的综合认识具体到实践当中,转化为一种具有实践的理论。这就意味着,实践涉及许多理论,而这些理论必须构成一个整体才能被运用于改造这个世界。这一改变的实践性,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在 发展中期还是中后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在这两个时期,理论的整体性表现的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指向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整体性实践。

  第六,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看,马克思主义具有论著体系结构的整体性。一则,马克思许多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和理论都是融会贯通的,这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有丰富的表述和充分的表现。二则,在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范畴、揭示的基本规律等均是相辅相成和内在统一的,即便是传统意义上所划分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马克思主义 政治 经济学、科学 社会主义几部分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和一体性。三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以至于整个世界发展变化都是相互 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这种思想和认识,必然反衬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彻底而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新的认知和诠释,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整体性中体现出来的。整体性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优秀理论品质,以及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卓越理论本质。

  四、结 论

  通过以上阐述可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内容及体系非常严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及发展性的理论体系,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指导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人类解放及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学说,其本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了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鲜明的阶级性和自觉的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理论的科学化与实践的革命化是其根本特征,紧扣时代与注重开放是其本质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其优秀的理论品质。其中,彻底的科学性是基础,坚定的革命性和鲜明的阶级性是根本,自觉的实践性是途径。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与时俱进是科学性的充分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自身丰富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由此,也启迪我们凡事要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地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努力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并刻意超越和创新。我们更应在不断创新和超越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属性,也是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其整体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严整的科学体系加以认识和把握。对整体性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有助于整体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宣传 教育。只有坚持从整体这个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理论内涵及精神实质,坚持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任何形式的割裂和静止、片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都将误读和曲解马克思主义。

  
看了“大学生活马克思主义论文”的人还看:

1.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2.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3.马克思主义论文

4.大学生活相关的2000字思修论文

5.马克思主义研究大学生毕业论文

275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