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政工论文>

关于中国梦政治论文范文

家文分享

  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关于中国梦政治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中国梦政治论文范文篇一

  理解“中国梦”:关于实现“有尊严的生活”

  【作者简介】

  韩喜平,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中国梦与理论工作者的使命》(论文)等。

  摘要 “中国梦”不是没有根据的空想。中国梦的实现要落实在广大人民群众有尊严的生活实践当中,即实现尊严民生。理解和实现中国梦包含着三个基本原则:个人与国家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自信与实干的统一。根据这三个原则的要求,有尊严的民生不仅仅要依靠强盛的经济,更应该把国家和民族作为个人的第一尊严,由此才能构建尊严民生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中国梦 基本原则 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尊严民生

  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①实现中国梦不是幻想和空想,而是理想和信念。马克思曾经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而我们也同样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把中国梦变为现实。从现实出发,中国梦的实现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紧密相连的。

  目前,党中央一直关注着民生问题,把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任务。“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不能构建一种有尊严的民生,中国梦就不能落实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有尊严的生活”构成了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之一。

  理解和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基本原则

  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我们认为,理解和实现中国梦最起码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个人与国家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自信与实干的统一。中国梦是伟大的民族梦,也是具体的个人梦;我们不仅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达致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梦不仅是理想的,同时也是现实的;既需要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

  首先,要实现个人与国家的统一。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国家民族之梦与个人梦的统一。因此,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种命运共同体一直生活在“家国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整合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两者的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长处。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是冲突的,一定要打破形而上学的僵化思维,不能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割裂开来。历史证明,每当国家强大的时候,个人的生活也是有尊严的。相反,在国家衰落时,个体也是没有尊严的。因此,个人的梦想只有融入国家的大梦想当中,才能真正实现。正如著名作家马卡连柯所说的:“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自杀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也就是对自己有害。”

  其次,要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梦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愿望,梦的内容反映的是人对美好事物和生活幸福的追求,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生存理想和远大抱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个人都需要有一种精神。理想是人之为人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人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理想中才获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理想意味着人总是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构成了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没有理想的生活将是空虚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今时代,由于各种原因的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似乎失去了理想的维度。这必然导致国家和民族精神受到冲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是民生问题的理想性维度,如果失去了理想,民生就将失去尊严。然而,这种梦想又不是没有根据的。没有根据的梦想只能是空想。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原因就在于他们所提出的设想没有科学的根据。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根据,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这就说明,实现中国梦是需要有现实基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拼搏奋斗,炎黄子孙在追梦的道路上不断艰难地探索前行,但是由于没有找到与国情紧密结合的道路而只能铩羽而归。只有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情,经过近百年的奋斗,找到了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才为实现梦想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时代。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总结经验教训,把伟大的梦想落实在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践当中。今天实现梦想仍然必须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要认识到:一方面,经过多少代人的奋斗,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极端落后的面貌,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有能力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有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教育公平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实现中国梦也就是实现中国人民有尊严的生活理想。

  最后,要实现自信与实干的统一。学术界一直在探讨中国梦如何展示中国气派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中国未来充满自信,这种自信给整个民族以力量。如果没有这种自信,不可能提出伟大复兴中国之梦。我们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实践的成功也证明了指导实践的理论的成功。未来,中国的自信还需要在文化自信上进一步加强。只有文化上真正自信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有尊严的生活才是可能的。然而,要把这种自信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中国梦,归根到底也必须依靠人民的奋斗来实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勤劳奋斗传统,这就要求必须力戒空谈、真抓实干,为实现中国梦扫清前进的障碍。   个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而存在的。公民这一概念的本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公共的民”。这意味着作为公民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他的个体性,而是他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个体生存的真理。也就是说,如果不首先把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作为自己个人的尊严,就没有个体的尊严。一个人的尊严,除了其个体的人格尊严、道义尊严、生存尊严以外,还有更宏观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而且,国家和民族尊严才真正体现了公民的尊严。所以,当我们把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来看待的时候,首要的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尊严,而是以国家普遍利益为基础的民族尊严。这就要求个人在他的精神生活当中,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和民族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在国家面临国际社会上各种思想冲击、经济和贸易挫折以及领土纷争等不公平现象时,个人作为公民必须要把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尊严来看待。

  中国梦视角下尊严民生的建构路径

  首先,实现中国梦的核心是发展,而发展是尊严民生的基础。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尊严,不能没有物质力量的保证。马克思的经典命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在当代更加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没有经济上的支撑,没有物质条件的改善,就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也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更不会有国家民族中的每个人的尊严。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物质保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构成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为此,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各种科学因素,使其融入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之中,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从而为捍卫国家、民族和个人尊严提供保障。

  其次,“中国梦”是我们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是捍卫国家尊严、民族尊严和个人尊严的思想武器。为此,我们必须要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在她的精神气质当中。而在精神气质当中,一个国家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关键。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并不能使中华民族获得自己的精神尊严,中华民族的尊严要依靠自己的思想创造力来建设。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价值观念。在这个意义上,掌握中国梦的理论精髓,本身就是国家、民族和个体尊严的实现。尊严是精神性的自我独立。面对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面对各种经济殖民主义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把中国梦作为统领我们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民族意识,进而塑建尊严民生。

  最后,中国梦的实现,意味着有尊严的民生的真正建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尊严不是通过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得到的,按照康德的道德哲学原理,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只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幸福有直接的关联,而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没有必然的直接关联。因为,从幸福原则是不能推导出道德法则的。“要么对幸福的欲求必须是德行的准则的动因,要么德行准则必须是对幸福的起作用的原因。前者是绝对不可能的。”④或者如休谟所说的,从“事实”当中不能推导出“应当”。中国梦的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是一个事实判断,而是一个价值判断,梦想是我们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发展所确立的价值上的“应当”。因此,根据这一道德哲学原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能直接导致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的必然产生的。因为经济的增长只是为我们塑建有尊严的民生提供了外在的物质条件,但事实上,财富的积累绝不能直接等同于尊严的建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通过思想文化的价值观建设,来塑建有尊严的民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ZD057)

  注释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参见[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15~132页。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258页。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6页。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中国梦政治论文范文

263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