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政治论文2000字
金钱并不具有能动性,它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类定义的物质。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钱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金钱政治论文2000字篇一
别让金钱操纵了你
摘 要:波旁王朝复辟时期,金钱已经成为社会的轴心,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客观上来说金钱并不具有能动性,它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类定义的物质。金钱其实是人类原始欲望的遮羞布,当人类不忍直视这种原始欲望的赤裸裸时,就把一切过错丢给了金钱。所谓道德,所谓法律,不过是百万富翁们的工具而已,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全无效力,唯有财产才是金科玉律。在这样的以金钱为衡量手段的大背景下,高老头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一个百万富翁,但最终却落了个可悲的下场。与其说别让金钱操纵,不如说别让赤裸的原始欲望操纵,毕竟人类始终走在不断进化的道路上。
关键词:金钱 欲望 上流社会 资产阶级
《高老头》这一故事发生的年代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然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成为时代的主宰。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不断上升,金钱的作用日益突出,金钱已经成为社会的轴心,金钱关系控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的每个家庭。什么父女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一切都为金钱所决定,有钱可以得到一切,没钱就失去一切。所谓道德,所谓法律,不过是百万富翁们的工具而已,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全无效力,唯有财产才是金科玉律:“我要是成功了,就没有人盘问我的出身,我就是四百万先生,合众国的公民。”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拥有钱,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一、金钱操纵下的个人 在这样的以金钱为衡量手段的大背景下,高老头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一个百万富翁。但最终何以落成这样一个可悲的下场?
当然这可以说是过分溺爱的结果。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已经超出了常理,高老头“父爱”的激情是无限的膨胀、放纵,以至于到了有悖常理、难以理解的地步。如:“车子来的时候,我的心跳起来看她们穿扮那么漂亮,我多么高兴。她对我笑一笑,噢!那就像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阳光,把世界镀了金。”“挨着她的裙子,跟着她的脚步,沾到她的暖气,多舒服啊!”乍一读,恐怕人人都会感到这是一个痴情的情人处于热恋中的倾诉,意中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令他欣喜不已。可见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在激情的膨胀下已经被扭曲。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他内在情感发展到极端的表现,他视女儿的乐而乐,因女儿的痛苦而痛苦,“反正她们暖和了,我就不冷了;她们笑了,我就不会心烦;只有她们伤心厂我才伤心”。正是这种极端,终于导致了高老头失掉了理性,无法正视自己父亲的角色,成为自我情感的奴隶,一味放纵女儿,一味满足女儿的无理要求,为她们的需求当尽自己的维系最低生存的可怜财产,最后凄苦、孤单、含恨弃世而去。
然而在我看来,更重要也更致命的则是金钱对人的操控。高老头的女儿们在这样以金钱为轴心的社会中已经完全被资产阶级化了,金钱腐蚀她们的灵魂,她们只爱金钱,不爱父亲,她们只有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亲。因而尽管高老头曾经是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大富翁”,一旦财产被女儿榨干,成为一无所有者,便不可避免地遭到遗弃。“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被女儿榨干财产的高老头,奄奄一息地躺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不停地呼唤女儿的名字,可两个女儿一个也不来,老头想起当初女儿出嫁时,他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做嫁妆,女儿女婿把他当财神,谁也不敢怠慢他,人们恭恭敬敬地瞧着他,“就像恭恭敬敬地瞧着钱一样”。可如今他已经一无所有了,谁也不在把他放在心上。老头一辈子把两个女儿看得比命还重要,临死总算睁开了眼:“唉!倘若我有钱,倘若我有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倘若还有财产留下,她们就会来伺候我,招呼我,我可以听到她们看到她们。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高老头用金钱来表达父爱,女儿们也是把金钱看成是父爱的,金钱与父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是高老头“父爱”的实质,“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这就是一个失去了财富和女儿的垂死者关于财富的至理名言。显然金钱已跨越了血缘操纵了个人情感,支配了亲情。
高老头的悲剧固然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然而金钱的魔力、无止境的享乐欲望,才是摧毁了人类本源的感情、毒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根本原因。高老头的全部财产和感情都奉献给了女儿,而女儿们却只是在缺钱的时候想起父亲。当神圣的父女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所代替时,他的“爱”就只会催化女儿们向资产阶级化的转变,同时也使他遭受了被榨干、被遗弃的不幸命运。
二、金钱操纵下的社交圈 个人逃不开金钱的摆
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自然转不开金钱二字的强大吸引力。《高老头》中常出现的“沙龙”二字音译于salon,本意客厅,起源于15世纪,但真正意义上的起源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使意大利成为当时沙龙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后,它繁盛于17世纪到18世纪的法兰西,是一种独特的生活娱乐形式。“作为社交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沙龙既是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中心,同时也是引导新思潮和新风尚的活跃场所。”沙龙作为西欧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将沙龙写入自己的作品,为自己笔下所刻画的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舞台与欲望横流的金钱交易圈。巴尔扎克将《高老头》的时代背景定在1819年底到1820年初。此时法国正值路易十八(1814―1824年在位)统治的复辟王朝时期。“君主专政时代精神结构最鲜明的特色,是王权极端蔑视居民中一切非贵族分子,即当时通称为中间等级的庶民。在统治阶级的眼中,市民、工人、农民甚至不能算人,无非是生物,是奴才。”所以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对参与沙龙的人员进行了精密地审查。“能够在那些金碧辉煌的客厅中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同时“如果贵族在豪华奢靡上落后于富裕的资产阶级,那也是不能原谅的”。即便是鲍赛昂子爵夫人在举办告别舞会的时候鲍赛昂府四周也“被五百多辆车上的灯照得通明雪亮”。因此,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便在这样的背景中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出入她的沙龙,“被认为高人一等”。时间和空间给沙龙雕刻上了复杂的外衣,沙龙又以此为背景推动了整个社会对贵族的崇拜。金融资产阶级以金钱为跳板卖官晋爵,世阀大族却永远看不起他们身上的“铜臭”。在二者的推挤中,在历史社会的前进中,最终金钱将贵族推出了自以为尊的轨道。贵族的时代已看到尾声,然而开启的却是更加无视人性的金钱时代。钱主宰着人的地位,钱的多少为人划分这等级,钱操纵着人或社会的走向。这是个极好的时代,却也是极坏的时代。 三、金钱操纵下的社会 在社会中将人与人交织
在一起的无非就是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种真挚的情感力量。然而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一切真挚都不复存在,人们围绕着的除了钱便什么也没有了。巴尔扎克将这一观点通过《高老头》中初来乍到但又渴望成功的青年拉斯蒂涅的眼睛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对于拉斯蒂涅来说,他还有其独特的一点,即他是没落的贵族后裔,身上本有高贵的血统。此时给予他人生第一堂课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就向他证明了再高贵的血统再辉煌的往昔,也会有败给金钱财富的时候。
鲍赛昂子爵夫人本是拉斯蒂涅的表姐,按理来说这样的一层关系非比寻常。可当拉斯蒂涅初次拜访她称呼她“表姐”的时候,她居然“唔”了一声。这足以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靠金钱的多少来决定亲戚的亲疏关系的。鲍赛昂子爵夫人教导拉斯蒂涅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对付这个社会。她说:“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就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以便于更快地进入上流圈子。与此同时鲍赛昂子爵夫人本是当时社交沙龙的组织者,却由于自己的情人看上了一个虽然头衔地位并没有自己高但比自己更年轻漂亮有钱的女人,而不得不退出社交圈。她的失败同时也告诉了拉斯蒂涅血统、贵族头衔不再是万能的保证,没有金钱的爱情也将是不可靠的爱情,只有通过不择手段地往上爬才能成功。
鲍赛昂夫人的循循善诱随着她的离开而结束。但拉斯蒂涅的“上流社会成功讲堂”并没有结束。伏脱冷拉斯蒂涅的成功路上的第二位讲师教会拉斯蒂涅的是:善良在这样的社会里是丝毫占不到便宜的,要想快速地进入上层社会必须要不择手段、冷酷无情。伏脱冷是深受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毒害的代表,因此他有权利控诉这个社会。他以自身的经历教育拉斯蒂涅怎样快速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他那些话虽然充满了赤裸的厌恶和反感,但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精华。“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这是伏脱冷的原话。确实如此,放眼资本主义社会有多少人是干净的呢,他们利用公益事业:转移人民的视线,为自己带上了慈善家的面具,依旧光鲜。这样一番话无疑表明他对社会有着深刻的感触。巴尔扎克在这里不仅把他写成了社会罪恶的代表,也写出了他的洒脱、坦诚、霸气和张扬。有很多人还没有胆量把自己做过的罪恶的事情展现出来,恨不得让所有人都忘掉。而伏脱冷敢以自己为例同拉斯蒂涅说教。小说中伏脱冷被捕的场面也很有英雄气概。当时在场的画家说:“把他画下来倒是挺美的呢!”他管伏盖太太叫做伏盖妈妈,伏盖公寓的人都同情他,对出卖他的米雪诺小姐很气愤,对她喊:“滚出去!奸细!”他的被捕是为了让拉斯蒂涅知道这样的一个精明的人物,居然也败在了金钱的脚下,可见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多么崇高的地位了。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利益的冲突财富的纠葛,什么人情道义、真挚爱情、宝贵生命通通都靠边站,只有金钱。得到了金钱也就意味着得到了一切。
此时的拉斯蒂涅人性的善与美已被金钱荡涤的所剩无几。此时生命即将终结的高老头给拉斯蒂内上了“上流社会成功讲堂”的最后一课。在此对于高老头最后的凄惨死去不再加以赘述。高老头失败的父爱让拉斯蒂涅感受到亲情在金钱面前的无力。这世间最原始的情感、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生息的血缘亲情、拉斯蒂涅内心最后残存的人性火苗,随着高老头的死熄灭了。
拉斯蒂涅目睹了鲍赛昂子爵夫人被背叛抛弃,伏脱冷被捕,高老头被遗弃惨死,才彻悟到:“美好的灵魂是不能在这世界上呆久的。”埋葬着高老头,他也埋葬着怀有人性、怀有真善美的自己。他将自己生生剥离开过去与现在。重生的他,善良人性成功地被金钱扭曲,灵魂被腐蚀,终于丧失了对善良的追求,踏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选择以充满了腥臭的手获取成功的后半段人生。
四、金钱是无辜的 然而在思考的最后,我又不得不站出来还金钱以清白。说金钱操纵着个人、社交圈、社会,但其实客观上来说金钱并不具有能动性。它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类定义的物质。在我看来,千百年来的人类进化在其本质上并没有进化多少。在拥有智慧之后,人类所做的都是在当下环境中行为的重复性编码。爱情是在生育繁殖下美化的产物,权利是争夺地盘抢夺食物的生存本能,科学技术则是将一切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人类的长河就像一场至今没有落幕并将长期上演的大戏,演员不停地下场换装,布景随着时间不停地翻新改进,然而演出来的却是同一出剧。我不得不说金钱其实是人类原始欲望的遮羞布,当人类不忍直视这种原始欲望的赤裸裸时,就把一切过错丢给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金钱。所以,与其说别让金钱操纵,不如说别让赤裸的原始欲望操纵。毕竟人类始终走在不断进化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 [法]巴尔扎克.高老头[M].韩沪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作 者:白 玉,解放军艺术学院2011级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文学。
金钱政治论文2000字篇二
金钱与自由,命运与抗争
摘 要: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共同经历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这段历史时期,詹姆斯对上流社会女性人物的心理刻画和形象塑造与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不谋而合。詹姆斯笔下“有闲阶级”贵妇的品质和特征恰好印证了凡勃伦的有闲阶级学说。
关键词:有闲阶级 贵妇形象 金钱与自由 命运与抗争
引 言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是一位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对上流社会女性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勾勒出一幅“有闲阶级”贵妇群像。他的哲学理念和道德标准与同时代的经济学大师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 1857―1929)的有闲阶级论不谋而合。他们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状况。笔者尝试运用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亨利・詹姆斯刻画的“有闲阶级”贵妇形象。因为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既是一部经济学宝典,也是一部心理学名著。钟政在《评凡勃伦的经济学说》中说:“凡勃伦以十九世纪末在美国产生的新心理学为基础,创立了所谓‘制度’经济学说。”“他把对制度的分析,最终归结为对心理的分析。”本文对詹姆斯小说中几位典型的女性人物加以剖析,逐步揭开其“有闲阶级”贵妇的神秘面纱。
一、詹姆斯的“有闲阶级”女性创作情结
凡勃伦认为,“有闲阶级”是在财产所有权或金钱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有闲阶级包含贵族阶级和教士阶级,还有两者的隶属分子。各阶级的业务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经济特点,那就是在性质上属于非生产性的。”
詹姆斯出生于有闲阶级家庭,从而奠定了他对有闲阶级的文学情感和创作基础。祖父威廉・詹姆斯1832年去世时留下多达三百万美元的遗产。詹姆斯家族的子孙们无须从事任何劳动就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父亲老亨利・詹姆斯是一个性格怪异的宗教幻想家。他反对循规蹈矩的学校教育,常带着五个子女往返于大西洋两岸,周游欧洲各地以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詹姆斯“到二十一岁时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国外渡过的”。这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作家亨利・詹姆斯非凡的品质和性格特征,并为他后来小说中有闲阶级人物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他对有闲阶级的描写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己所经历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另外,对有闲阶级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描写,是詹姆斯小说创作目的所决定的。传统小说家关心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人怎样才能生存下去”,而詹姆斯关心的问题是“生活中真正的经验和感受是什么”。詹姆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都有充足的经济来源,不必为生计担忧,从而可以集中力量探索道德方面的问题。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理想主义的人生观,因为这种生存背后的必要条件根本就不明显。在不同的有闲阶级女性人物命运中,他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体验、感悟和荣耀,她们是詹姆斯女性形象的理想化身。
詹姆斯在小说中对女性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详尽的剖析,从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有闲阶级”贵妇形象。《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鸽翼》中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金碗》中女主人公梅吉・浮弗等都是这些“有闲阶级”贵妇的典型代表。她们体现出一个共同特点:美国上流社会女性虽然雍容华贵、有钱有闲,但婚姻不幸、命途多舛。她们用切身经历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表现出自由的精神、非凡的勇气和鲜明的个性。这些品质和特征恰好印证了凡勃伦的有闲阶级学说。
二、詹姆斯创作的“有闲阶级”贵妇群像
詹姆斯的女性人物创作来源于他现实中的情感生活。他有一个钟爱的表妹敏妮・邓波儿(Minny Temple), 不幸二十四岁时得肺病死去,正值詹姆斯的文学生涯刚刚开始。表妹的死对他心理上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致使他终身未娶,而这件事就成了他创作女性人物的动因。可以说,伊莎贝尔、米莉、梅吉等女性人物是以表妹敏妮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她们承受生活的打击,与命运抗争,却有不同表现:伊莎贝尔默默忍受着痛苦的人生,表现为“承担义务”(Commitment to Life),米莉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而死去,表现为“自我牺牲”(Self-sacrificing),梅吉转变成“自我维护”(Self-assertion),最终赢得了胜利。
1.“承担义务”的伊莎贝尔・阿切尔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是一位涉世未深、充满幻想的少女,从小就享有富贵高雅的有闲生活。父亲使她的心灵成长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时期。为了让孩子多见识外面的世界,他曾带她们三次横渡大西洋。这位父亲阿切尔先生对子女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小说家詹姆斯的父亲那种怪异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
在继承姨夫杜歇先生赠予的七万英镑的遗产后,伊莎贝尔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先后遇到三位不同类型的求婚者,同时还拒绝了种种诱惑――“来自美国巨商戈德伍德的财富与来自英国沃伯顿勋爵的贵族头衔”。她丝毫不为金钱和地位所动,最后选择了奥斯蒙德。在她眼里,奥斯蒙德这个骨子里的美国人却代表了欧洲文化的高雅品味,他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其实,她看到的这些礼仪、教养、道德只是奥斯蒙德虚伪的外表而已。她早已成为追逐金钱者猎取的对象。梅尔夫人伙同情夫奥斯蒙德精心设置了一个婚姻圈套,让伊莎贝尔自动就范。奥斯蒙德“就像在遍地鲜花中隐藏着的一条毒蛇”。
小说结尾出人预料,伊莎贝尔回到罗马,继续她不幸的婚姻生活。为了照顾继女帕茜,她毅然承担起生活的重任。自由的理想破灭了,但她保持了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最终在道德上战胜了邪恶的奥斯蒙德。这完全符合19世纪末一个年轻贵妇人心路的变化历程。
2.“自我牺牲”的米莉・西奥尔
《鸽翼》中女主人公米莉聪明漂亮,拥有百万遗产。除了缺乏自信之外,她拥有了一切:“自由、金钱、灵活的头脑、个人特有的魅力、唤起别人兴趣和吸引人的本领;以及给未来增添价值的种种优点。”所以,金钱和自由给她带来的是有闲阶级无比的优越感和荣耀感。
在纽约,米莉有幸结识青年才俊伦敦记者默顿・丹什。从此对他心生爱慕之情。在他返回英国之后, 米莉仍一直难以忘怀。然而,不幸的是米莉得了不治之症,临终前,她想到欧洲充分丰富人生阅历,尽情享受人生快乐。米莉如愿来到伦敦,见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默顿,可是,默顿正在跟一位漂亮的英国少女凯蒂・克洛伊谈恋爱。然而,凯蒂却故意隐瞒她和默顿恋爱关系的事实,并制造他和米莉谈恋爱的假象。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默顿是一个年轻的穷记者,加之她本人家庭困窘但又渴望豪华奢侈的生活,所以,凯蒂谋划让默顿和米莉假装恋爱,等身患绝症的米莉死后,就可以分得她的财产。米莉忍受着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和无尽的精神恐惧,无法自如地应对生活,所以最后走向死亡是必然结局。告别这个世界时,她把财产留给了默顿。然而,在欺骗米莉的过程中,默顿受到了良心上的谴责,他最终决定放弃米莉的财产。在人生舞台上,米莉只能扮演一个弱者的角色,她像鸽子一样终于展开双翼飞走了,而在道德品质上,她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强者,她是一个天使。
3.“自我维护”的梅吉・浮弗
《金碗》是詹姆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梅吉被称为这位艺术大师最后一位女士的画像。她同样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有闲阶级家庭里。母亲去世时,她年龄尚小,便与父亲亚当相依为命,父女情深。亚当从事艺术品收藏,积累了亿万家产。
梅吉的婚姻完全符合父亲亚当的意愿,他把女儿未来的丈夫当做一件收藏品,她特意同亚曼里戈结婚来增加父亲的收藏。“‘你无论如何都是他收藏的一部分’她解释说――‘一件只有在这里(欧洲)才能得到的东西。你是一件稀世珍宝,一件精美的物品,一件价值连城的物品。”金钱至上是有闲阶级的生活法则,“占有了财富就博得了荣誉”,“有财就有势,财富是权力的依据”,这便是有闲阶级攫取金钱、积累财富的主要动机。
梅吉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心仪的亚曼里戈,满怀柔情与殷切希望迎接新的生活。殊不知,继母夏洛特和王子早已倾心相恋,只是苦于没有足够的金钱维持生计才结束这段难以割舍的情缘。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诱惑和物质利益促使亚曼里戈和梅吉结合在了一起。夏洛特之所以移情别恋屈身嫁给比自己年长过半的亚当,就是因为她爱慕的是浮弗家的财富。另外,它还为夏洛特提供一个合理的身份接近昔日的情人亚曼里戈,以便重温旧情和满足私欲。
为了“生存”,必须断绝和父亲的家庭关系,以毁灭“家”来创造和维护一个独立的自我。梅吉一步步识破夏洛特和亚曼里戈的不正当关系,最终迫使亚当携带夫人夏洛特去了美国。
结 语
詹姆斯把小说看做“一种个人的、直接的对生活的印象”,认为“一部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试图真实地反映生活”。透过他所刻画的几个典型的“有闲阶级”贵妇形象,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位文学大师身上体现出来的时代生活气息。《一位女士的画像》使我们看到了伊莎贝尔别样的人生追求和道德风范,但金钱并没有给她带来生活的自由和个性的独立。难怪,有人批评“小说描写的是一个道义上的荒诞世界,另一个伊甸园”。评论家阿德琳・R・汀特纳认为“詹姆斯的《鸽翼》和《金碗》是对弥尔顿史诗姊妹篇《失乐园》和《复乐园 》的重新改写”。通过仔细阅读和品评这些经典,便不难悟出其中深刻的比喻内涵。米莉为道义牺牲自我,失去了爱情、自由、幸福乃至整个生命;而截然不同的是,梅吉维护了自我,争取做人的尊严和权力,重新赢得了丈夫的爱情和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 Bellringer. Alan W. Modern Novelists: Henry James[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8.
[2] Day, Martin S. A Handbook of American Literature[M]. New York: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 Queensland, 1975.
[3] Fowler, Virginia C. Henry James’s American Girl: The Embroidery on the Canvas[M].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Ltd., 1984.
[4] 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M]. 蔡受百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5]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M]. 朱雯等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6] 亨利・詹姆斯. 一位女士的画像[M]. 项星耀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
看了金钱政治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