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类的学术论文(2)
文字类的学术论文篇二
文字中的人生
摘 要:《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风格来阐述司空图关于诗的一点看法,从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在这种论诗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论,还有诗,更不能忽略的则是背后的人,是诗中隐含的诗人意。本文对《悲慨》、《典雅》、《旷达》三品进行了分析,期望能从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指导意。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悲慨;典雅;旷达
作者简介:史翠仙(1987-),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0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个文人的落寞之作,它的出现是经历了生命的各种幻灭之后产生的。司空图怀抱济世梦想,满怀一腔热血,抱定对政治的热忱,想要在政坛上挥洒经世之道、治国之能,在晚唐的哀世之音上开出一朵小花,扭转末世的命运。然而,自古文人多寂寞,自古文人多磨难,自古文人多不平,纵有惊天伟业之才,也难逃宿命的安排,悲剧还是按照它既有的轨道一幕幕上演,终于被遗忘、被抛弃、被摧残,于政治外、于家国外,沉痛的打击总是会令人做出选择,经历了苍凉世事,看透了人生无奈,司空图在家国之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也是很多迁客骚人面对波折的表现,笑傲山林,远离纷扰,寄情于山水,饮酒、作诗、赏花,“世间万事非吾事,只愧秋来未有诗”(《山中》)、“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其六),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以《二十四诗品》为代表的论诗诗。《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风格来阐述司空图关于诗的一点看法,从中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在这种论诗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论,还有诗,更不能忽略的则是背后的人,是诗中隐含的诗人意。文学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经验通过文字传达的一种方式,多多少少总会表达出一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期待,尤其是诗这一形式,它更是以短小精悍的语言来昭示着诗人的心思,知人论世,知文而论人,透过每一品的分析,达到视域融合,我们可以遨游在诗人的世界,古代的天空。
第十九品:《悲慨》
(一)原文: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二)译文:大风轻狂卷水飞,林木不堪摧。有思苦楚,友人未归。时光流水,空富贵。
大道沦丧,英雄未。壮士抚剑,慨然悲。落叶萧瑟,雨未歇。
狂风卷起一层层波澜,水面千层浪袭来,树木不堪忍受这强劲的风,摇摇欲坠。诗人感到思想苦闷,内心的愁苦好像要把人榨干,一点点挤压,不给喘息的机会,友人也苦等不来,像是要死掉了。想到时光如梭,匆匆流水,不等人反应似已千年,富贵如同尘埃。天道日益沦丧,令人心寒,究竟谁才是煮酒英雄。壮士抚摸着手中的剑,净是悲凉,不知还有何用,有无出鞘的那一天。落叶萧萧,一层层覆盖了大地,不停的打转,此时的雨珠帘式的落下,滴满这苍苔。
诗的前四句写深沉的悲哀。狂风不止,树木摇摇欲坠,不断的被摧折,心灵的痛苦快要把自己折磨死了,想要得到一丝安慰可友人迟迟不来。中六句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想。一转眼便是百年,岁月如流,人生如梦,富贵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繁华梦一场。英雄气概也不免被这日益沦丧的大道所吞噬。拂剑自怜,悲从心来。诗的后两句以景收情。在这落叶萧萧,雨滴苍苔的冷色调中,感受寒冷的侵袭,静静的感受和接受着。
(三)总体论述:
悲慨这一品所描述的是一种凄苦,壮志难酬,在时间的流沙中、大道日往不在的现实里,壮士只能扼腕痛哭,悲从心来,却又无可奈何,等待他的依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是各种不好的环境,是强大的风势力、萧萧落叶和雨等,友人被阻也不能来了,所有的期待都被摔得粉碎,不给一点点希望,令人同情。这悲慨是因为志向不能实现,是有怀抱的,这看起来像是儒家的观念,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又深深地体现了道家的风范。道家给人的是一种生活的心态,它要求出世,摆脱功名利禄一系列,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诗中所透露出的就是想要摆脱这种苦闷的人生,从而在精神的世界里获得自由,这种现象和魏晋风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作品例证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的首联写景,风极劲有力,天高而远,猿声哀怨,鸟儿盘旋而飞。它奠定了是的感情基调,是悲慨的,有凄凉的味道。颔联延续了这种萧瑟感,树叶纷纷飘落,万里长江滚滚而来,在气势上更为广阔。颈联写自己的感受,由景到情,写出了自己的孤瞭寂寞。尾联承继颈联,把自己的悲苦提升到了更具体和深刻的层面,艰难苦恨愁白了双鬓,只能暂且用酒来舒缓这情绪。全诗所展现的是一种孤独寂寞,以及试图用酒去寻求安慰的心情,透露出的是悲苦深情。
第六品:《典雅》
(一)原文: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二)译文:一壶浊酒伴春游,茅屋静坐观雨景。高雅文人坐屋中,翠林修竹伴左右。
日晴云广现天空,深谷飞鸟相追逐。倚琴静卧绿荫下,瀑布湍流自上下。
花落无言静悄悄,人淡如菊亦悄然。用笔记录繁盛景,别有滋味可堪读。
春天既来,诗人买上小酒来春游,悠闲之情溢于言表,在茅屋里,有很多佳士相伴而作,静静的观看着雨滴的滑落,别有一番感受,加上左右两边茂密的竹林,一番典雅、静谧。雨过天晴之后,白云飘在天空之中,深林中的鸟儿又开始活动了,它们像孩童般嬉戏追逐,自由的让人羡慕。靠着琴躺在绿荫之下,看着瀑布的倾泻,仿佛这一刻,在这动中全是静。落花飞旋,没有一丝声响,由此想到了淡如菊的为人。今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希望能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被后人所借鉴和欣赏的。 诗的前四句写幽人闲适的景象。他们有着恬淡的情致,郊游喝酒,在长满翠竹的茅屋边赏雨怡情。
诗的中四句,写雨初晴后的景象。白云飘逸,鸟儿在空中追逐,瀑布流水湍急而落,一个人、一把琴,在绿荫下形成了一个安静的画面。
诗的最后四句,是对这样的一种胜景的感受。在这样悠闲的情致中,在这样优美的风景中,诗人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做人就像那无言的落花一样,清新雅致,静静的如菊花一般,这样的盛景写入诗篇,必然有其可供玩味的地方,值得一读。
(三)总体论述
《典雅》一品读来颇像王羲之《兰亭集序》,同样的是一群文人雅士在风和日丽的时节去春游,在流觞曲水、茂林修竹间,畅然自乐,悠悠然的情致和静谧的景象相呼应,山水间多了一份幽人雅致,这样的盛景自然有一番韵味。“典雅”给我们描绘的是远离尘世的烦恼,淡泊名利的幽人,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笑傲于山林田野,怡然自乐。
(四)作品例证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的首联写田家生活。写由于连绵的雨树木稍潮,农家费了很大的劲才将火烧起来,然后他们在院中围坐吃饭,一番农家的怡然自乐。颔联写景。雨后,白鹭在水田上飞行,黄鹂在树上婉转而啼,自然景色的美让人欣羡和安宁,雨后一片盎然生机。颈联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悠然的栖息于松林之下,观看木槿花,喝着恬淡的雨水,一中避世幽居的生活立马呈现眼前。尾联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一种典雅之情亦然而现。
第二十三品:《旷达》
(一)原文: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为。孰下有古,南山峨峨。
(二)译文:生者不过百岁已,相差无几。然苦欢乐实少,忧愁何多。莫如把酒,漫游藤萝。
花覆茅草屋成盖,细雨飘忽。待到酒饮既尽,持杖而行。何人永垂,唯南山在。
人的一生最多不过百年,从生到死也相差不了太多。而在这一生中,欢乐实在是屈指可数,而忧愁又实在是太多。还不如带着美酒,每天去那满是藤萝的地方游玩。花儿覆盖着那茅草屋檐,细雨飘过。待到酒已尽饮,拄着手杖且行且吟。谁能永久的存在呢,唯有南山永巍峨。
诗的前四句写对人生的感悟。人生匆匆而过,生命非常的有限,生死之间不过百年。而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欢乐总是显得太少,而忧愁太多。与其羁绊于这些痛苦之中,倒不如旷达洒脱一点。
中四句写旷达的生活情态。每天携酒游玩,在那烟萝中留恋往返。看花覆茅檐,疏雨相过。仿佛脱离了尘世,悠然自得,一份淡泊的情怀。
后四句承接中四局,且呼应首句。告诉我们人生的有限性,恐怕只有南山才会永远存在,从而要我们喝酒尽兴,在有限的人生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拥有旷达的情怀。
(三)总体论述:
《旷达》篇告诉我们人生苦短,忧愁实多,我们应该在烦闷的人生中寻找新的意义,不必去执着一些功名富贵类,执着于人生的短暂,只是简单快乐的生活,拥有旷达的情致,达到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寻求人生的轻快。
(四)作品例证:
同样还是王维的作品,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他将田园的闲时和静谧悠然刻画的形象生动,“羡闲逸”、“吟式微”,将旷达的情致表露无遗,自由自在。
苏轼在《书黄子思诗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司空图经历乱世离乱,感受末世苍凉,在壮志难酬的背景下转而寄情于山野乡间,用文字权作排遣心灵伤口的良药,在文字纸墨间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通过《二十四诗品》中的三品,我们或许能够看到司空图的一些心情和态度,那是经历了世事沧桑后的人生感受,是深刻的,是令人悸动的。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关于诗的观点和看法的著作,是一部论诗诗,它对诗的看法是精深的,见解深刻,在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是一部关于心灵的写照和表达的书,每一品都诠释着司空图对人生的一些看法,对我们的人生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本文对《悲慨》、《典雅》、《旷达》三品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既能学到关于文学风格的内容,又能在更深层次上获得一种人生的经验,用以指导生活,在经历生活的磨难和曲折时,我们能够借鉴前哲的态度,收获心灵上的安慰,在苦闷的世界里开出一朵小花。
参考文献:
1、郁沅,《释<绮丽>与<自然>——<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五》[J],湖北社会科学,2011(1)
2、张国庆,《<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
3、张国庆,《<二十四诗品>之典雅、清奇及其与孟浩然诗风》[J],学术探索,2009,2
4、郁沅,《跨越式接读法——解读<二十四诗品>的一种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
5、邱瑞祥,《司空图诗歌研究》,贵州大学,硕士论文
看了“文字类的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2.大学学术论文格式
3.中文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