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发表刊物

家文分享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而学术论文使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学术论文刊物发表的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学术论文刊物发表

  1、确定自己的学术论文专业和分类方向。

  2、查阅期刊,寻找合适自己学术论文的相关期刊,并对其规范性,合法性,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的了解和考评。

  3、寻找代理机构或者杂志社。在此杂志之家网就得提醒各位,一定确认其合法性,正规性了,对于这些机构,杂志社也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考评,并作出慎重的结论。

  4、达成协议,支付定金。然后按照编辑或者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正。

  5、收到用稿通知后,付清余款。学术论文成功发表之后,杂志社或者相关机构会给你寄去样刊。

  6、收到样刊,确认自己的学术论文已经成功发表。(记得确认期刊是正刊,并到知网去查询下有没有被收录)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摘要]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后有必要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其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型,即由追求GDP总量增长转向人民收入增长;科技进步路径的转型,即由跟随转向引领,由引进创新转为自主创新;参与经济全球化战略转型,即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摈弃出口导向,着力推进产业创新。

  [关键词]经济大国;发展方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12-0025-04

  我国在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成为定局。这是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成功。这也意味着进入了建设世界经济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创新思维,从而创新发展模式。

  对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确实不需要太在意,更不能盲目乐观,原因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GDP还处于世界100位之后,更何况GDP计算还有汇率变化的因素。但是在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定位时还是要考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新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首先,在中国GDP总量将进人世界前2的同时,2009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大国。这反映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的根本性改变。其次,虽然我国人均GDP还处于世界100位之后,但是进入世界前2的经济体发展能力显著大于人均GDP排名处于前列的小经济体的发展能力,尤其是中国的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放大大国经济作用。基于这些分析,有必要对经济发展方向重新定位,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其基本前提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型:由追求GDP总量增长转向人民收入增长

  我国过去作为发展中大国实施赶超战略,以GDP总量增长为导向,基本路径是投资推动。现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大。就有必要从根本上克服GDP崇拜,停止作为发展中大国长期实施的投资推动的GDP赶超战略。原因是,虽然GDP总量的增长有可能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但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产生挤压人民收入水平增长的效应:一是单纯追求GDP总量实际上就是为马克思所说的“为生产而生产”,其基本路径是投资拉动,不可避免产生挤出消费的效应,必然结果是人民收入增长严重落后于GDP的增长。二是追求GDP增长的机制无力同时解决公平分配收入问题,由此产生GDP增长越快,分配越是不公的效应。因此,在我国GDP总量达到较高水平后要及时调整发展目标。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我国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后,发展目标转型方向就是由追求GDP增长转向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就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要求。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由“强国”到“富民”的转型。针对我国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富民目标也有转型要求,这就是由改革初期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让大多数人富起来。发展目标的这种转型,同时也反映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富民”的中心是低收入群体的富裕和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基本途径有两条。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国民收入分配最终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长期以来,服从于长期实行的追求GDP总量增长的战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事实上存在追求高积累的倾向,现实表现是财政收入增长长期高于GDP增长速度,相应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现在经济发展目标转向提高居民收入,现实要求就是提高居民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基本路径是降低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以及扩大财政支出中的民生份额。

  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基本上是按要素投入进行分配的,涉及资产收入,经营收入和劳动收入。改革以来先富起来的群体基本上是依靠资产收入和经营收入。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次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比重过低。过去有一种理论是初次分配讲效率,再次分配讲公平。实践证明,在初次分配中产生的分配不公的问题,再分配领域是无力解决的,因此在初次分配领域就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其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去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是要在体制上解决推动GDP增长的动力,现在强调大多数人富起来就是要使人民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这反映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人均GDP水平考虑,在我国总量GDP达到世界第二的同时,人均GDP也将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进入回落或长期停滞状态。这种状况即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观察我国的经济发展矛盾,如果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有可能的是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因此,为了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我国现阶段的任务不只是防止和克服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还需要根据公平正义的要求缩小收入差距。公平正义不是要拉平收入,而是要克服权利不公平问题。这符合“包容性经济增长”的要求,即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

  首先是克服收入分配中的权利不公平问题,除了通过严格的反腐败措施克服以权谋私问题外,最为突出的是解决靠垄断地位维持高收入的问题。这是目前收入的行业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垄断问题是经济问题。现在的行业垄断大都是国家垄断。依靠国家垄断地位获取的高收入,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也不是靠经营得到的,而是靠国家资源垄断得到的。其垄断收入应该交给国家归全体人民所有。

  其次是克服由资产分配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一般说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收入分配即使是多劳多得差距不会太大。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后,资产分配不公则会明显扩大收入差距。在这种条件下,防止和克服资产的不公平分配将成为公平分配收入的重要路径。解决这方面分配不公的途径除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外,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居民获得更多的财产,从而有条件并有能力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第三是政府的积极作为。这主要是指政府在再分配领域中以公平为目标。途径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政府为主导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二、科技进步路径的转型:由跟随转向引领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是投资推动型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不可避免要遇到资源和环境不可持续供给的极限。在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最为重

  要的是以创新驱动替代过去的物质投入推动,从而在节能减排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

  从世界经济大国的角度而不只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思考创新的方向。我国现在只是在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要实现迈向世界经济强国新的跨越,需要科技和产业创新。科技和产业创新有个路径选择和转型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经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而每一场新科技革命都是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因此我们不可能与这些国家进入同一起跑线,只能是实施跟随策略,通过学习和引进。在发达国家之后,发展高科技和新产业。问题是,跟随发达国家之后发展的高科技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技术,发展的新产业也可能是国际市场上开始产能过剩的产业。这就是说,跟随策略不可能建设世界经济强国。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看,虽然我国的GDP总量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制造业产出份额在2009年就仅次于美国(美国19.9%,中国18.6%)。但在全球制造业出口品份额中,美国22.4%,日本17.8%,中国只有8%。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份额更低。这是由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决定的。停留在跟随策略上推进工业化,所发展起来的制造业相当部分不是先进的,可能是产能过剩的。这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现在当我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具有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条件。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互动,使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会对各个国家都是均等的。特别是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将会迎来新的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这次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产生的新产业革命的机会同样也给了我们。过去由于发展水平等原因我国错过了几次产业革命的机会,这次的机会不能再错过。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有条件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完全可以和发达国家进入同一个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起跑线。人家能够开发的新产业,在这里我们同样也可以开发。大家机会均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大国经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还有“举国”体制,有能力在某些领域重点突破。这样,我国的科技进步路径就有条件由过去的跟随发展转向引领发展,甚至在某些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从我国科技进步的现状考虑,实现由跟随向引领的转型,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路径转型。

  首先是由引进创新转为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涉及技术进步模式的转变。我国目前的技术进步模式主要还是加工代工型,技术模仿型。这种技术进步模式基本上属于国外创新技术对我国的扩散。创新的源头在国外。采用的创新技术,是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在我们这里,因此引进创新至多只是缩短国际差距。创新是指新发明第一次引入到商业中去的全过程,学习和引进的新技术只能算是模仿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要求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是自主创新型的,自主创新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创新。突出自主创新的必要性有二:一是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进入了同一个创新起跑线,中国不能只是靠引进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在部分领域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会在“中国威胁论”的幌子中竭力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其对中国的高技术封锁和贸易摩擦会明显加大。这就逼着我国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业。

  第二是由技术创新向科技创新提升。已有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基本上是企业根据市场导向提出创新的需求和课题,这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技术进步。从20世纪末开始的新科技革命以及由此推动的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特点是新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进程加快,科学的新发现直接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新突破直接推动产业创新,如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这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和主导的技术进步。只有这种由科学技术重大突破所产生的科技创新并由此推动的产业创新,才能在科技和产业发展上真正实现由跟随向引领的转变。由于我国现阶段科学研究水平的国际差距比科技产业的国际差距小,再加上科学和知识的国际流动性比技术的流动性强,因此推动科学和技术创新互动结合,就可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当今世界最新科学技术的推动。

  三、参与经济全球化战略转型: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全球化经济存在中心和外围的格局。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的中心一直在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外围。其特点是,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突出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取发达国家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利用劳动力、土地和环境资源的环节吸引和利用外资。这种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基本格局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的贸易的利益,但不能改变自身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和市场的依附地位,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现在建立在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基础上的开放型经济模式的发展效应明显衰减,难以为继。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对外开放就不能再只是靠劳动和自然资源之类的比较优势来谋求贸易利益,而是要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其可能性在于,我国在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衰减的同时,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供给及其作用也大大增强。我国的开放战略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资本和技术的作用。这样,开放战略的转型目标就是,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何为竞争优势?它与比较优势有什么区别?首先,一百多年来,人们所信奉的比较优势理论,基本上是指导企业如何参与国家分工和贸易的。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新的竞争优势理论必须从比较优势的观念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的层面,以国家作为经济单元。竞争优势更多的指向国家层面的开放战略。其次,传统的贸易理论把成本和产品差异看成贸易条件,竞争优势理论则是把技术进步和创新列为思考的重点。第三,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依据的是一国的资源禀赋,竞争优势理论则是依据:“一国产业是否拥有可与世界级竞争对

  手较劲的竞争优势”(波特,1996)。显然,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是在开放型经济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需要摈弃过去主要在沿海地区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在国内经济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实施的。而要实施出口导向的战略只能是依靠比较优势。现在这种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基础正在瓦解。特别是当国家经济发展能力提高时单纯的出口导向和低水平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就会明显减弱。扩大内需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发动机。显然,摈弃出口导向战略,谋求竞争优势,基本途径是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同水平的新兴产业,需要的是科技和产业占领世界制高点。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开放战略就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形成能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的引擎由外转向内,不是回到封闭经济,恰恰是还要发挥开放型经济的引擎作用。与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相关,摈弃出口导向,着力推进产业创新,体现增长的内生性和创新驱动性。表面上看这是由外向拉动转向内生发展,增长的引擎由外转向内,实际上并没有限制开放,这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开放。是依靠科技和产业创新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国参与全球化经济中实现两个出口替代:第一个替代是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出口品,对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出口品的替代,由出口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替代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第二个替代是由服务出口替代产品出口。实现了这些替代,开放型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会继续起着引擎作用。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基本条件是开放与创新结合,依托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

  创新无国界。当今的国际经济是要素流动为主导的经济。尤其是创新要素,不可能都从国内取得,需要通过对外开放从国外获得。原因是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和产业创新可能与发达国家进入同一创新起跑线,但是由于历史和发展水平的原因,先进的创新资源主要还集聚在发达国家。因此新阶段开放型经济的重点是引进创新要素。过去发展的重点是增长,基本上是资本推动的,其他如技术和管理等发展要素基本上是跟着资本走的。因此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基本上是通过引进外资来利用其他国际资源(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现在发展的重点转向创新,各种创新要素是跟着人才走的。因此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通过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来利用其他国际创新要素。

  综上所述,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经济思维决不是说我国要在世界上“称霸”,而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更何况,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还位居100位以后,我国不但不是经济强国,还是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发展进程还会面临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但是,既然将要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不能维持过去思维定势,需要适应这种转变,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世界经济大国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我国建设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走向,寻求推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发展的战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看了“学术论文刊物发表”的人还看:

1.省级期刊学术论文发表

2.本科生如何发表学术论文

3.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学术论文的发表方法

5.学术论文的发表

    25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