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电子版
在大学生的教育课程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的主要方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1
《浅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困境与改革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工作者的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对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1.1 “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概念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指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思维、思想特征进行考虑,将教学基础定为课堂,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在思想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并且应保证该活动的目标、计划以及实施均已得到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各种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政水平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所以,实践教学的实施可有效促进预期教学目的的实现,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使学生通过实践寻找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能够有效实现学生事物分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了解社会的条件。“形势与政策”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应切实遵循教育及实践的规律,坚持采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实践进行指导。所以,教师必须全面坚持马列主义进行实践教育的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创建条件为目的,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及考察中的参与,使其对国际形势具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对我国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方针具有较好的把握,从而能够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情况不在少数,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方面较为缺乏。现阶段高校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如果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学生的性格与品质将难以得到提升,不能正确看待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容易遭受外来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因此,教师必须切实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指导,促进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这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与社会相联系,向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的传授。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的实施,也要促进实践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其服务社会的意识与水平。
2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教育体系而言,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及地位比较特殊,导致其教学处境比较困难。因为独立学院办学的独立性特征,经费主要由学校自主筹备,所以和其他政府支撑的院校相比,在经费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并且,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方面的教学缺乏重视,在教学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严重缺乏资金的投入。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资金投入被削减,使课程教学逐渐趋于形式,未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类似于其他高校,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缺乏丰富的教学形式,在传授的理论方面也比较落后,造成课程教学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教育部门对高校实践教学具有更高的要求,并且为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逐渐向实践教学转型。
2.2 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是缺乏活动资金的投入。由于思政教学经费较为缺乏,在目前情况下,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费用就无法得到保障。其造成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活动的减少,甚至在一个学期之内只有一次活动,教育作用遭到限制的情况显而易见。再者,教师与学生的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实践教学在外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中,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较为严峻,教师人数有限,而相比于教师学生人数明显更多,并且大部分教师缺乏履行安全责任的意愿及能力。最后,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受限。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其校外社会实践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产生影响,难以在时间上得到有效协调。
3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的策略
结合目前“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应对实践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有以下有效策略:
3.1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实践教学
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需要对国内及国际的重大新闻进行关注,加强资料的收集与获取,进行调查研究选题的设计,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题目。教师结合选题,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将各小组根据选题的不同组建研究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进行实践方案的制定,在教师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小组在开展实践研究前,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方案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实践资料获取的途径以及实践报告的写作要求等得到明确。如此一来,可提高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把握,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性与组织性。
3.2 促进学校第二课堂、志愿活动以及专业实训的结合
学校第二课堂是指,“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的实施由学校学工部以及宣传部门组织,将学校作为第二课堂,明确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分工。宣传部门的责任是制定各学期第二课堂的主题,并且进行实践教学选题的设计。学工部负责结合宣传部制定的选题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要能够较好地体现社会的热点话题,使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例如独立学院的主旨是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取“人生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等,关于社会话题“可持续发展观”等。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工部应就思政教育活动形式的选择与教师展开探讨,促进学生爱国及民族精神的树立。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各专业均需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而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主要是由学工部或者教务处进行。相关科目的实践教学为“形势与政策”科目的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采取“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施效率。例如,在生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环保问题的适当增加,使学生对该科目的价值具有更多的了解。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采用志愿活动的形式进行。就独立学院而言,其志愿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学工部以及团委组织。志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服务,要使课程的特征及要求得到较好的体现,并且应注意与学生专业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这样一来,在使教学范围得以拓展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对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及作用具有更多的了解,对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通过感恩节开展孝敬退役老军人的活动,使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入。总之,上述方式的有效应用,对学生实践教学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加强新媒体的引进,进行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引入,进行实践教学平台的创新与建设。由于独立学院在校外社会实践方面的限制,可以通过新媒介的引入,促进“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性优势,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良好的补充。学校可通过例如校园广播、微博以及电视台等各种媒介的利用,提高实践教学的影响力。例如可以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相关网站,就学生关心的话题开展实践教学,可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4 加强与学生组织的合作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与学生组织的合作,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主要因为学生组织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其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更为清楚的了解。因此,与学生会、团委以及党支部等学生组织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与这些学生组织合作,加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校园活动的开展,包括主题晚会、演讲、讲座、环保服装设计大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学生实施“形势与政策”的有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 结语
总之,独立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以及今后人生的发展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2017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2
《浅议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
摘 要:本文从中职德育课程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引导中职学生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他人,培养中职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前世界变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社会公民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其中规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荐使用《时事报告》(职教版)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0] 78号和粤教思函 [2010] 65号}文精神,明确将《时事报告》(职教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指定辅助教材。中职学校要切实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德育选修课程,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落实教材、落实课程、落实时间、落实教师、落实检查督促,选修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可见,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为内容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时事政治敏锐性,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学生社会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德育课程,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状况。
在一些中职学校,德育课普遍不受学生的喜爱,觉得理论多,枯燥乏味,学不学无所谓。尤其是在大力强化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技能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容易形成一个误区——中职教育只要重视专业课,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就足够了。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成为不少中职学校教育办学的普遍现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培养技术性人才是不是中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在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公民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急需弄清的问题。
从用人单位的现实情况来看,如今的用人制度已经打破过去的讲学历的用人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准则,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才又有德。两者之间的关系曾有这样的比喻:有德有才之人是优等品;有德无才之人是次品;有才无德之人是危险品;无德无才之人是废品。若以这样的一种用人标准来衡量我们在重视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决不能称为优等品,这样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可想而知。从社会发展来看,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更需要具有远大抱负、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社会公民。在此背景下,强化技能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出卖自身劳动力,单纯控制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劳动者。因此,要让学生更体面的劳动,更有尊严地工作,更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中职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必须成为中职教育中刻不容缓的工作,应得到普遍的重视。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渗透在德育课的全过程。
我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怎么样的人”的问题实施教育活动,提出“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与素质,完善的人格品质,良好公民素质、具备独立批判意识和正确价值观、良好的职业素质等品质的社会公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并坚持在德育课程和学生德育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模式。
(1)坚持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发挥德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如今的中职生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享受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变,但对于国内外时事、中国历史与国情却缺乏了解,对社会事件缺乏社会参与意识,以致在对某些时事问题的认识上容易受社会中非主流意识左右,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必须的,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更是中职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增强主人公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公民意识,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该课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还要紧紧抓住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时事内容,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身边的时事政治经济事件成为教学的“素材”,成为学生们提高思辨能力的“养分”,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大胆尝试,废除以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把课前的时政播报模式作为学生考核成绩之一,教师上课前组织学生做好素材准备,把相关主题的时政内容进行提炼,利用课前5分钟对全班学生进行时事报道。另外,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时政手抄报小组项目工作,也成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之一,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以团队完成小组的手抄报工作,有利于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
(2)坚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入各年级德育课堂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时代敏锐性。我校结合德育的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把时事政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第四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时事报告》(职教版)杂志纳入该课程辅助教材。事实证明,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更多了解社会大事,可以开拓个人视野,拓宽人际交往空间,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现该杂志成为我校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又一重要途径。辅助教材的使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学生对最新的国内外大事日益关注,开始对各种政治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反思,学生普遍对该杂志的使用表示满意。
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我们选用《时事报告》(职教版)2010-2011学年度第一期的“职业教育的新蓝图”内容,向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介绍。通过具体数字和事例,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意识到“读职校,成为第一线技术人才,同样可以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以更自信的心态面对中职学习和生活。
三、坚持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实效
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不仅在德育课堂,而且贯穿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抓住具有教育意识的时代事件,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摸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在每日下午5点10分向全校师生进行时政专题播报。根据每月的主题项目,定期开展多种时事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工作。
此外,我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每年国家的重大节庆假日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时政教育工作。例如,2011年我们抓住日本大地震之事件,开展“爱是最大力量”等多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2010年,我校紧紧抓住亚运盛会在广东召开这一契机,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公民,为亚运添光彩”系列活动。2010年9月,我校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开展“争做文明公民”校园热话座谈会等多种活动,规范学生的文明行为,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文明习惯和提高文明修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育活动,笔者发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能有效地弥补德育课本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能有效培养中职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途径。而中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合理发挥,更需要教育者们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符合校情、学情的方式,不断创新时政教育的模式,不断整合资源,方能提高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中职德育课中起到重要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永智,刘秋明等.开创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