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作业3000字以上

坚烘分享

  “形势与政策”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形势的了解度的主要方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3000字以上作业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形势与政策3000字以上作业论文篇一:《浅谈和谐社会构建中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现阶段,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经凸现,已经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正视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动态地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实现社会的和谐。主要分析中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信息中心2008年公布的经济、社会蓝皮书指出,收入差距连续四年最受人们关注,贫富悬殊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前三大风险之一。可见,目前中国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问题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倾向。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一、中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现状

  这里所说的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机会和过程的不平等,二是收入差距的过大即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它们互为因果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收入分配机会和过程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大,并使这个差距不断加大,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加大,又反过来促使分配机会和过程不平等严重化。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表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上主要是不同产业之间的不公平,第二产业收益落后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又落后于第二产业,分配局面一步步定格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系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差别就是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拉大。纵向上的分配不公平主要是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使然,使得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收益更多的留在了东部,而西部在更大程度上只是“输血”过程,后续发展远远没有跟上,东西部差距不可避免地在一步步拉大,而在地区差异基础上的城乡居民的分配不公平又成了一个突出的表现。

  收入分配长期不公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非法收入造成负效率效应。贪污、受贿、营私舞弊、权钱交易、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等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并由此产生以下社会负效率效应:一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伤害了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们对提高效率采取消极态度;三是在民众中滋长了不公平和不满情绪,产生一定程度的“仇富”心理,导致犯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些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相违背。其次,收入差距加大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即“在人们心理上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许多人为了防备万一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压低消费,加大积蓄,从而缩小内需。由于贫穷者没有生存的保障,使得他们为了争取生存而不惜一切手段,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风气变坏,一些人从精神上堕落。另外,他们更加依附于雇主,导致了他们被迫接受低下的工资,甚至不惜以身体的健康为代价换取工资,并最终导致雇主与雇员之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金钱对于生存的重要性,整个社会对金钱的欲望增加,容易在社会上形成拜金主义的风气。第三,社会发展成本的加大。收入分配的失衡,极易引起社会动荡,尤其长期将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种局面若长期得不到解决,矛盾进一步激化,必将引起社会和经济动荡,不可避免地加大社会发展的成本。额外的社会成本和经济的外部性将耗费大量有限的生产要素,从而导致总体社会需求数量投入的减少。第四,国家政治体系构建的成本加大与收益的失衡。因为从成本与收益关系的角度看,每一次国家政治体系的构建必将是一个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以追求改革成本和收益的均衡。而这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

  1.分配体系发展的滞后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增长成为政府的主要目标,收入差距开始产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增长,“分配体制上的不完善,仍然存在有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使之取得过高收入”,从而也导致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健全是引起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想改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就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产生问题的源头抓起。

  2.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合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呈现显著特征,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如果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势必将不堪负担。可以说,它“在利益分配上向城市倾斜,形成了事实上的户口等级、户籍世袭制度,强化了人们的地域观念和城乡观念。”结果是,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虽然现在中国正努力消除这种城乡二元割据,但效果还不太明显,还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居民收入分配机会的不平等和政策不公平。第一,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民收入低。第三,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第四,现代城市工业与乡村传统农业之间生产力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伴随经济部门的不断扩张,愈来愈多的就业于传统部门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现代部门,使他们在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面前,得以参与工业化的过程并分享工业化成果。但相对于城市来说,这种工业化成果在农村的转移是很难企及的。

  三、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针对政府官员的各种寻租行为和腐败现象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冲击,政府只有通过自身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从配置资源的各个领域退出,才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行政权力转化为不平等收入,进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在推行政府体制改革时,必然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因此,改革必然会经历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政府必须坚定目标将改革推行到底。具体来讲,政府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方面,政府要向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发展,逐步取消各种行政审批权,彻底清除计划经济残留思想的影响,进行市场化操作,减少政府官员寻租的机会;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提高腐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成本,阻截寻租行为的发生,防止“权钱交易”的非法收入逍遥法外,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

  2.收入分配政策导向应及时转换。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导向,应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调整,以解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差距拉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第一,要改进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分配结果产生以前进行调节,即对分配起点和分配过程的调节,如教育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产业结构转换政策等的调整。第二,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继续做好扶贫工作。第三,彻底改革现有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力流动机制,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增加职业与职位的市场竞争程度。3.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农民收入低下问题对于缩小贫富差距至关重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的参与和决策能力,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第二,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第三,提高农业质量,生产高质量、低农药残留的绿色农产品,加强出口能力;第四,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并且以此来解决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第五,实施科教兴农。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教育对农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加大农业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鼓励和引导农业专业性人才进入农村就业和进入农村基层领导岗位服务农业,提高领导的知识水平;第六,构建为农村劳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

  4.实现社会发展机会的均等。要想改变机会不均等带来的人们收入的不平等,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各项制度的完善,为民众提供平等的机会,这也正是政府的职能所在。具体来讲,政府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积极推动全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确保所有人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二是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三是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为民众提供平等的融资机会。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不仅是给社会成员以基本社会保障和分享GDP增长带来的好处,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它可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和人力资源的价值,减少雇员对于雇主的依赖程度,防止雇主过度压低雇员工资待遇,提高雇员的待遇有助于扩大内需。第二,可以缓解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改善低收入者心理和生理状况,减少由于压力导致的身心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第三,减少国民的拜金主义,从而减小腐败、非法和不合理收入的动机,缩小贫富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把保障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全国,社会保障制度应着力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值,在社会福利中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

  形势与政策3000字以上作业论文篇二:《“中国梦”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

  摘要: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是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条件,“中国梦”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梦”的提出与践行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提供了动力,同时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坚定“中国道路”、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最终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红色文化;文化

  一、“中国梦”和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基本内涵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中共中央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随后习于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七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自此“中国梦”以其强大的魅力面世,“中国梦”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一面激励我们中华儿女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旗帜。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基本内涵

  “所谓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文化在观念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它可以使人们形成共同的信念、理想、价值观,从而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红色文化认同就是指中华儿女对红色文化在观念上、心理上和自身的行为上对红色文化持认可、接受的态度,从而自觉地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最终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相对的一致,促使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和劲往一处使,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可知,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是指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在观念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认可、接受和融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从而促使他们在价值取向、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等方面达成一致,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关系

  (一)“中国梦”的提出与践行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提供了动力

  “中国梦”是以为领导核心的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与共产主义理想相契合的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保障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力支持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尤其是离不开“红色精神”的强力支撑和大学生的“中坚力量”。“中国梦”的提出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条件,特别是红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必须通过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来促使红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由此说来,“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提供了动力。“中国梦”的实现和践行离不开大学生的力量和红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支撑,并且“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充分证实了红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感染力,证实了红色文化的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证实了红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二)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强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文化基础

  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意味着大学生自身从观念上和心理上接受和认可了红色文化即自身达到了知、情的统一,然后就自觉地培育和弘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达到红色文化与自身相融合的境界,同时也就会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可以加快红色文化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程度的加深,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那么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红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进而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促进红色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文化条件和文化基础。

  三、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实现“中国梦”

  (一)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明确并坚定“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

  党的报告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所谓“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探索最终确定下来的强国、富民之路,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探寻中国正确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确立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支撑。因此,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可以促使大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和正确性,同时也为大学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提供精神力量,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特质、自强不息的笃行精神等“红色精神”,正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实现“中国梦”这项伟大的事业所需要的崇高的精神,同时大学生培育和弘扬笃行精神也正好与所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说法和思想相契合,而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是大学生培育和弘扬“红色精神”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培育和弘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笃行自强的精神等“红色精神”,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三)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

  大学生是决定我们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后备力量和关键,大学生一旦进入社会经过社会的磨练也必将成为中国各行各业的支柱,所以团结和凝聚好大学生的力量有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有助于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和劲往一处使,最终把十三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由此可知,充分激发和凝聚大学生的力量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同时大学生的力量也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正好可以激发和凝聚大学生的力量,因为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魅力、感染力、号召力和向心力,尤其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更是我们中国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促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进而激发大学生充分释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中坚力量,最终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3-17(1).

  [3]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14(2).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形势与政策3000字以上作业论文篇三:《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创新》

  1 概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财富,同时问题并存,而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些经济指标在下行,经济结构体系在转型,人民币在贬值,全球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大家经常听说衰退,或者是危机,大学生们很担心当年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院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时,多次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从我院大型招聘会现场的用人单位数量及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基本工资待遇来看,较往年均有下降。而物价的飞涨也变向的降低了同学们的收入,并且现实中制造业已经萧条有几年了,作为建筑行业的院校,多数专业的就业都收到了影响。我院也在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国家也出台相应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更鼓励大学生发展农村,让大学生的知识有应用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1.2倍,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再攀高峰,而就业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就业率相对会出现下降。而数据显示,尤以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最大,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与上述中国当今经济低迷衰退有关,也与毕业生、企业的结构性用工问题有关。另外,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选择行业难,就业目前人人平等,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求职数次未果,最后去一个专利局上班,所做的工作和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下文浅谈一下大学生就业现状,简要分析就业形势,探求就业对策,尤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各地积极寻求一个漂亮的收官之战。服务业就业需求继续增大,市场机制的跳节作用继续增强,不好的消息是: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加深,自动化流水线、机械手、机器人的应用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撑尚待提高,适合的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压力仍然较大。而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2007年更是达到495万,与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2007年约为70%,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应届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失业率上升,往届生因为种种原因辞职再就业的冲击,还有城镇化加快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今年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央到地方,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锻炼,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简单总结为: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理念滞后,能力危机;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从行业需求看,房地产的下滑有目共睹,结合我院为建筑类院校,更要贴合实际,突出特色,搞好帮带,主动出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困难家庭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

  3 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稳定就业工作应常抓不懈,切切实实作为民生之本。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就业是安国之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就业优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下面浅谈下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首先,国家政府积极保障就业渠道畅通,强化职能,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市场整合,统筹规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比如: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015年延续了上一年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可以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再如:及时废除不合时代的、限制、制约或妨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各级部门要积极解读中央政策、落实中央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大学生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大学生搭建好就业舞台。

  其次,企业稳定灵活就业,要根据企业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在进入学院进行宣讲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积极正面引导高校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单位,避免出现招聘会现场某些摊位面前人满为患,而某些摊位却寥寥几人,而分析原因国企、大企业是同学们比较认同的,所以住校期间,教师也要做好积极引导沟通。企业也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高校人才,做到竞争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学院早作准备,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定位,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就要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设施设备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是根本,努力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紧盯市场变化,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专业设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定位准确,特殊鲜明,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院校的不同,加强实践动手环节教学,增加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在发展学院硬件的同时,师资力量也一定要跟上,坚持以出口定入口,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挂钩,把毕业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市场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合格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学院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收集工作,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配合二级学院系部,更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好务。学院还要不断加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的业务能力,走出去,通过学习、参观、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教学等职能部门教师的能力水平。积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辅导员更了解学生,跟清楚学生的爱好、特长,更容易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就业辅导。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提前进行职业教育规划定位,力争毕业生择业更合理,减少违约率,使大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及时、顺利就业。

  最后,鼓励积极创业,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教育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途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择业观。国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就业时难以一步到位,多次的就业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种趋势,要敢于竞争、敢于拼搏、敢于承担风险责任。从国家政策降低创业门槛还是到学院的引导和扶持,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敢于拼搏,使自主创业努力成为一种时尚。我院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结合我院为例,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进行择业指导,在入学一学期时还允许进行一次专业调整;在大学二年级时进行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在大学三年级时进行就业指导,分析本年度的就业形势,学习应聘的基本礼仪及技巧,调整就业心态,准确定位自己,并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当然,大学生创业也要看自身是否合适。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容易失败,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做适当选择,想到存在的风险,做好挫折教育。

  4 结 语

  总之,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相应在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创业失业风险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机制,做好服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做好高校宣讲,努力招到真正适合自身企业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力,积极开辟大学生创业这一新就业渠道。


猜你喜欢:

1.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2.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3.形势与政策的结课论文3000字

4.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论文3000字

5.有关形势与政策的论文3000字

    2826364